宋乔乔盯着团购群里“手工香肠50元/斤”的链接,手指在屏幕上敲了敲。按那个不能说的规则,现代500元才换这个时代1元,那这斤香肠换算过来,在这儿得卖25000元?太离谱了。
“还是得自己动手。”她关掉链接,点开“鲜蛋首供”,10元/斤的土鸡蛋,买10斤花了100现代元,按那个隐秘的比例,悄悄兑换成了这个时代的0.2元。系统仓库里立刻多出10斤鸡蛋,她趁没人注意,用家里的竹篮装了,摆得跟刚从鸡窝捡的一样,谁也没察觉异样。
“小妹,你这鸡蛋哪来的?”宋梅梅见她往盆里磕鸡蛋,忍不住问。
“前院李奶奶给的,”宋乔乔拿起打蛋器,脸上带着自然的笑,心里却绷紧了弦,“她说家里鸡下得多,让我做点鸡蛋糕给她孙子尝尝。”
她把鸡蛋加糖打发,借着那不能对外人道的“初级烘焙”技能,在煤炉上蒸得蓬松暄软。李奶奶尝了一块,首夸:“比供销社卖的点心还软和!乔乔,奶奶给你凑了3块钱,别嫌少。”
宋乔乔假意推辞,最后“勉强”收下。这3块钱,按那个藏在心里的反向兑换比例,能换1500现代元——等于她花100现代元买鸡蛋,倒赚1400元,还落了李奶奶的人情。这事她只能自己闷在心里,连对最亲的家人都不能提半个字。
夜里她翻着团购群,看见有人卖真空包装的咸蛋,25元/斤,算下来一斤差不多10个。她立刻下单10斤,花了250现代元,悄悄兑换成这个时代的0.5元。她找了个旧竹篮,垫上稻草,把真空包装的咸蛋全拆了摆进去,看着就像自家腌好刚捞出来的,一点看不出包装痕迹。
“小妹,你这篮子里装的啥?”宋梅梅下班进门,瞥见灶台上的竹篮。
“腌的咸蛋,”宋乔乔笑着掀开篮子,拿出一个,“前阵子李奶奶教我的法子,腌得多了,试试味?”
宋梅梅剥开一个,蛋白紧实起沙,蛋黄流油,眼睛一亮:“比咱家往年腌的香多了!这盐味正好,不齁人。”
“就按李奶奶说的,少放了点酒,”宋乔乔半真半假地说,这是她早就想好的说辞,“我想着拿点去厂里,看姐妹们要不要,5毛一斤,比供销社便宜点。”
“咋不要?”宋梅梅连连点头,二月倾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张姐总说带孩子没时间腌,这现成的多方便;李姐天天说早上配粥就少个咸蛋,你这来得正好。”
第二天一早,宋梅梅拎着竹篮去了纺织厂。不到中午就跑回来,手里攥着2块钱,脸都笑红了:“乔乔!抢疯了!张姐首接要了4斤,李姐和王姐各要2斤,还说剩下的6斤全订了,让你赶紧送来!”
宋乔乔心里松了口气,还好装竹篮的法子没露馅。她把剩下的咸蛋分装进小布袋,每袋称好斤两,跟着宋梅梅往厂里走,一路上都在提醒自己,千万不能让人看出端倪。
车间里的女工见了她,立马围上来,她笑着应付,收了钱,把咸蛋分出去,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回家属院的路上,宋梅梅还在兴奋:“你是没见她们抢的样子,王姐说要给她乡下的妹妹寄5斤,让老人孩子也尝尝。”
宋乔乔心里一动:“寄?邮局给寄这东西吗?”
“咋不给寄?用稻壳裹严实了就行。”宋梅梅说,“不过邮费不便宜,5斤得两毛。”
她立刻盘算起来:要是帮人寄货,每斤加4分钱邮费,既能多销货,又不会显得利润太突兀。当晚就联系卖家,又订了20斤咸蛋,花了500现代元,悄悄兑换成这个时代1元。她照样拆了包装用竹篮装,一点看不出破绽。
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来敲门,是前院的赵婶:“乔乔,还有那个咸蛋吗?给我来10斤,5斤寄给我儿子,5斤留着自个儿吃。”
不到三天,30斤咸蛋全卖光了,算上邮费一共赚了16块2毛。
夜里她对着系统仓库清点,发现还剩几个咸蛋,是宋梅梅特意留的。她拿了一个,递给正在纳鞋底的李秀兰:“妈,尝尝这个。”
李秀兰咬了一口,皱着眉说:“是挺香,就是腌咸蛋费盐,别总弄这些了。”
“没事,”宋乔乔靠在母亲肩上,声音轻下来,“看着你们能吃上点好的,福利院的孩子能添床新被,我就觉得值。”她没说,为了这份“值”,她要永远守着那个不能说的秘密,在两个时代的缝隙里,小心翼翼地走下去。
她又点开团购群,看见“流油咸蛋”在促销,心里又盘算起新路子。这营生看着简单,实则每一步都得藏好来路,把包装处理得干干净净,一点马虎不得。
(http://www.220book.com/book/VV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