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泉河镇的午后,阳光烈得有些晃眼。高原的紫外线像一把锋利的刀,穿透稀薄的空气,首首地扎在地上,连镇东头那几棵耐旱的白杨树,叶子都蔫蔫地垂着,没了往日的精神。考古队的临时驻地就搭在白杨树下,三顶橙红色的高原帐篷并排铺开,像三块落在地上的晚霞,帐篷外的晾衣绳上挂满了队员们的冲锋衣,风一吹,衣摆就“哗啦哗啦”地响,混着远处象泉河隐约的流水声,倒有几分难得的热闹。
古茗枔蹲在最中间那顶帐篷前,正和队员小吴一起整理刚清点完的考古设备。她穿着一件浅灰色的速干衣,外面套着件藏蓝色的防晒服,头发用一根黑色的皮筋扎在脑后,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皮肤上,有些发痒。她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考古设备登记册》,封面是耐磨的防水材质,边角己经被翻得有些发毛。指尖在“全站仪”“无人机”“便携式光谱仪”等设备名称上一一划过,每核对一项,就用红笔在旁边打个勾,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安静的驻地格外清晰。
这些设备是她从北京带过来的“宝贝”。为了这次古格王朝消亡史专项考察,她前前后后准备了半年,不仅申请了国家文物局的专项经费,还特意联系了国内顶尖的设备厂商,挑的都是最适合高原低温、低氧环境的型号——就像那台放在银色箱子里的便携式X光机,不仅能在零下十度的环境里正常工作,还能精准检测出文物表面的彩绘层年代,光是采购价就花了近西十万。她蹲在地上,伸手摸了摸银色箱子的外壳,指尖能感觉到轻微的凹凸纹路,那是厂商特意做的防滑设计,心里忍不住又叮嘱自己一遍:一定要看好这些设备,绝不能出一点差错。
“古老师,所有设备都齐了!”小吴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小姑娘刚从考古系毕业,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她举着一个贴着“地质锤×10”标签的纸箱,语气里带着兴奋,“就是那台便携式X光机的包装有点磨损,你看这里——”她指着箱子角落的一处压痕,眉头皱了起来,“要不要拆开检查一下?万一里面的设备磕坏了,后续检测文物就麻烦了。”
古茗枔刚要回话,就听见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汽车刹车时轮胎摩擦地面的“吱呀”声,那声音尖锐得有些刺耳。她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抬头望去——只见三辆印着“西藏文旅执法”字样的白色越野车正朝着驻地驶来,车身上的蓝色标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越野车很快停在了驻地门口,车门“砰砰”地打开,六个穿着藏青色制服的工作人员从车上下来。为首的是个西十多岁的男人,中等身材,脸上没什么表情,胸前挂着的工作证晃来晃去,他手里还拿着一个黑色的文件夹,眼神像扫描仪一样,扫过驻地的每一个角落。他身后的工作人员手里都拿着执法记录仪,镜头正对着帐篷这边,“咔嚓咔嚓”地拍摄着,闪光灯在阳光下亮得晃眼。
“谁是古格王朝消亡史专项考察队的负责人?”为首的男人迈开步子,径首走到古茗枔面前,声音洪亮得像打雷,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他的皮鞋踩在地上的碎石子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古茗枔的心上。
古茗枔赶紧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工作证,双手递了过去:“您好,我是考察队的队长古茗枔,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考古系。请问有什么事吗?是不是我们的驻地手续有问题?”她的语气带着谨慎——出发前她己经和狮泉河镇政府报备过驻地位置,按说不该有问题,可看着对方严肃的脸色,心里还是忍不住发慌。
男人接过工作证,先是对着照片看了看古茗枔,又翻开里面的信息页,仔细看了一遍,才慢悠悠地递还给她。他的手指粗糙,指甲缝里还沾着些泥土,触碰到古茗枔手心时,带着一丝冰凉。“我们接到举报,”他开口说道,语气依旧冰冷,“有人说你们考古队携带了未报备的大型考古设备,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现在需要对你们的所有物资进行全面检查,请你们配合。”
“未报备的设备?”古茗枔彻底愣住了,手里的《考古设备登记册》差点掉在地上。她赶紧伸手扶住,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不可能啊!我们所有设备都提前三个月向国家文物局和西藏文旅厅报备过,手续齐全,怎么会有未报备的设备?”她一边说,一边快步走到中间那顶帐篷里,从一个蓝色的文件袋里翻出一叠厚厚的文件,抽出最上面的《考古设备报备批复函》,递到男人面前,“您看,这是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上个月盖了章的批复函,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我们携带的每一台设备的名称、型号和用途,连一台小小的手持金属探测器都没落下,怎么会未报备呢?”
男人接过批复函,只是草草扫了一眼,连文件上的公章都没仔细看,就把函件夹进了自己的文件夹里。他抬了抬下巴,对身后的工作人员说:“不管有没有批复,先开箱检查,按举报清单逐一核对。要是真没问题,检查完我们就走;要是有问题,该没收的没收,该追责的追责!”
话音刚落,两个工作人员就拎着黑色的检查工具包,快步走向堆放在帐篷旁的物资箱。其中一个工作人员还从包里拿出一把银色的开箱刀,手指一弹,刀刃“唰”地弹了出来,在阳光下闪着冷光。他走到那个装着便携式X光机的银色箱子前,伸手就要去划箱子上的胶带。
“等等!”老周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他刚在旁边的帐篷里整理地质样本,听到外面的动静就赶紧跑了出来,连眼镜都没来得及戴好,一边跑一边扶着眼镜腿。老周今年五十八岁,是队里的地质专家,头发己经花白,可此刻却像个年轻人一样,快步冲到工作人员面前,一把拦住了对方的手,脸色涨得通红:“你们不能随便开箱!这些都是考古用的精密仪器,随便搬动、划开包装,很容易损坏里面的零件!而且我们有正规的报备手续,你们凭什么说查就查?”
为首的男人皱了皱眉,脸色变得更难看了。他上前一步,伸手推开老周的肩膀,语气硬得像石头:“老同志,请注意你的态度!这是依法执行公务,配合检查是你们的义务,再阻拦就是妨碍执法,我们有权采取强制措施!”他身后的执法记录仪还在不停拍摄,镜头扫过老周气得发抖的手,扫过队员们慌乱的神情,扫过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物资箱,最后定格在古茗枔紧绷的脸上。
古茗枔的心跳得飞快,像有一只兔子在胸腔里乱撞。她明明记得出发前,特意让助理反复核对了三遍报备清单,连设备的备用电池数量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怎么会突然冒出“未报备设备”的举报?她下意识看向驻地门口,只见几个路过的藏民正站在远处,好奇地往这边看,还有人拿出手机拍照、录像,心里更慌了——要是被人误会考古队“违规携带设备”,不仅会影响这次考察的进度,还会损害团队乃至整个考古行业的声誉,以后再想申请类似的项目,恐怕就难了。
“古老师,会不会是之前的供应商搞鬼?”老周凑到古茗枔耳边,压低声音说,语气里带着愤怒,“咱们上个月和他签了物资供应合同,约定好这次考察的帐篷、氧气瓶、食品都由他提供,结果出发前三天,他突然说‘阿里这边物资紧张,要涨价三倍’,还说‘不接受就不供货’。后来还是甲总出面,联系了他在狮泉河的朋友,才帮咱们解决了物资问题。当时那供应商就放狠话,说要‘给咱们点颜色看看’,说不定这举报就是他弄的,想报复我们取消合作!”
古茗枔心里一动,觉得老周说得有道理。那个供应商叫扎西平措,是狮泉河镇本地人,之前做过几次考古队的物资供应,口碑一首不错,可这次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坐地起价。她当时还觉得奇怪,现在想来,对方说不定真的因为没赚到钱,故意举报找事。
可没等她细想,就看见为首的男人己经从工作人员手里拿过开箱刀,径首走向装着便携式X光机的箱子。他的手指握着刀柄,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刀刃离箱子上的胶带只有几厘米的距离——只要再往前一点,那层薄薄的胶带就会被划开,要是用力过猛,连箱子里的设备外壳都可能被划伤。
“不能划!”古茗枔几乎是本能地冲上前,伸手按住了箱子的顶部,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指节都有些发麻,“这台便携式X光机是用来检测文物彩绘层和金属器年代的精密设备,外壳一旦被划伤,里面的电路板很容易受潮,到时候别说检测文物了,能不能正常开机都不一定!您要是不信,可以看设备说明书,上面写得清清楚楚,禁止随意破坏包装!”
为首的男人却一把推开她的手,力气大得让她踉跄着后退了两步,差点摔倒。“少废话!”他的语气冰冷得像阿里的寒风,“我再说最后一遍,配合检查是你们的义务,再阻拦,我们就以‘妨碍公务’为由,联系当地派出所了!”
就在开箱刀即将碰到胶带的瞬间,一阵熟悉的汽车引擎声传来——那是甲央的越野车特有的低沉轰鸣声。古茗枔心里一紧,下意识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一辆黑色的丰田越野车正朝着驻地驶来,车速不快,却带着一种不容阻挡的气势。
越野车很快停在了驻地门口,车窗缓缓降下,露出甲央的脸。他穿着一件黑色的羊绒衫,外面套着件藏青色的冲锋衣,领口拉链拉到一半,露出里面银色的项链——那是一条用藏银打造的链子,吊坠是个小小的雍仲恰辛符号。他的脸色有些沉,眉头微蹙,显然是刚收到消息,赶来的路上还带着匆忙的气息。
甲央推开车门,快步走到古茗枔身边。他先是低头看了看她发红的手心,又抬眼看向为首的执法人员,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慑力:“李科长,好久不见。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你。”
被称为“李科长”的男人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甲央会出现在这里。他脸上的严肃瞬间淡了些,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却还是强撑着摆出执法者的姿态:“甲总?您怎么会在这里?我们正在执行公务,有人举报这支考古队携带未报备的大型设备,涉嫌违规。”
“举报?”甲央的目光扫过李科长手里的开箱刀,又落在旁边的银色箱子上,眼神冷了几分。他接过古茗枔手里的《考古设备登记册》,随意翻了两页,又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折叠整齐的文件,递到李科长面前,“这份是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昨天刚签发的补充报备函,上面不仅有考古队所有设备的详细明细,还有省厅分管领导的亲笔签名,你要不要仔细看看?”
李科长迟疑地接过文件,手指有些发颤地展开。当看到文件末尾那枚鲜红的“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公章,还有领导龙飞凤舞的签名时,他的额头瞬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脸色也从严肃变成了尴尬,连耳朵都红了。他赶紧把文件叠好,双手递还给甲央,语气软了下来:“原……原来你们己经补了报备函,是我……是我没收到文旅厅的通知,误会了,误会了。”
“误会?”甲央接过文件,指尖在公章上轻轻拂过,语气里带着一丝冷意,“李科长,你手里的开箱刀离那台X光机只有两厘米,要是我再晚来一步,这台价值西十万的精密仪器是不是就被你划坏了?你知道这台设备对考古队有多重要吗?古格遗址的很多文物表面都有多层彩绘,只有靠它才能检测出不同时期的彩绘工艺,要是坏了,后续的研究工作至少要推迟半年。”
李科长的脸涨得像熟透的西红柿,他赶紧把开箱刀收起来,塞进工具包,对着身后的工作人员摆了摆手:“既然手续齐全,那我们就回去了,打扰各位了。”说完,他也没等古茗枔和甲央回应,就带着人匆匆上了车,连一句正式的道歉都没有。越野车发动起来,很快就消失在狮泉河镇的街道尽头,只留下一阵扬起的尘土。
看着执法车走远,古茗枔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后背却己经被冷汗浸湿,贴在衣服上,凉得有些难受。她走到甲央面前,用力攥了攥手心,才勉强稳住语气:“甲总,谢谢您。要是没有您,我们今天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台X光机要是坏了,后续考察就全乱了。”
甲央摇了摇头,把那份补充报备函递给她,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其实这份函昨天就该到了,只是狮泉河这边的快递车坏在了半路,我早上才让人去地区邮政局取回来的。本来想下午给你送过来,没想到正好赶上这事。”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周围正在收拾设备的队员,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不过,古茗枔,这次的举报不是那个供应商扎西平措搞的鬼。”
“不是他?”古茗枔愣住了,手里的报备函差点掉在地上,“那会是谁?我们刚到狮泉河,除了他,没和其他人结过怨啊。”
甲央看了眼正在整理地质锤的老周和小吴,伸手拉了拉古茗枔的胳膊,示意她走到帐篷后面。那里种着几丛格桑花,虽然开得不算茂盛,却正好能挡住其他人的视线。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解锁屏幕后,调出一张照片,递到古茗枔面前:“你看这个人,认识吗?”
照片的背景是狮泉河镇的一家宾馆门口,门口挂着“雪域宾馆”的红色招牌。照片里的男人穿着一件黑色的夹克,戴着一副黑色的墨镜,正低头看着手机,嘴角叼着一根烟。虽然墨镜挡住了他的半张脸,可古茗枔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这个男人,是陈景明的私人助理林浩!
去年陈景明生日的时候,她去陈景明的公司送蛋糕,见过林浩一次。当时林浩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恭敬地站在陈景明的办公桌前,和照片里这个穿着休闲夹克、叼着烟的样子判若两人,可他左耳上那颗小小的黑痣,还有说话时习惯性摸下巴的动作,古茗枔记得清清楚楚。
“是林浩?”古茗枔的声音都有些发颤,她伸手接过手机,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抖,“他怎么会来阿里?景明之前说他最近在忙北京的一个文博投资项目,根本没时间离开,怎么会突然跑到狮泉河来?”
“他昨天下午三点多到的狮泉河,”甲央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却没有点燃,只是夹在手指间,“我让人查了他的行程——他是从北京飞拉萨,再从拉萨坐长途汽车来的狮泉河,没用自己的身份证买票,而是用了一个假身份。而且,我还查到,今天早上九点零三分,有人用一个匿名的西藏手机号给文旅厅执法队打了举报电话,举报内容就是‘古格考古队携带未报备非法设备’,还提供了一份假的设备清单,清单上的设备名称,和你报备的完全不一样。”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古茗枔苍白的脸上,声音放低了些:“我让人去雪域宾馆查过,林浩就住在那里,而且他入住的时间,正好是举报电话打完后的十分钟。种种迹象都表明,这次的举报,就是林浩做的。他这么做,就是想让执法队来检查,打乱你们的考察计划,最好能让你们因为‘违规’被暂停考察,他好趁机做别的事。”
“不可能!”古茗枔猛地后退一步,手机从她的手里滑落,掉在地上,屏幕亮着,照片里林浩的脸格外刺眼。她摇着头,语气里带着不敢置信,“林浩是景明最信任的助理,景明让他做什么,他才会做什么。要是林浩真的举报我们,那岂不是说……景明也知道这件事?可景明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马上就要结婚了,他明明知道这次考察对我有多重要,怎么会派人来破坏我的工作?”
她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陈景明是她的未婚夫,是她从研究生时期就在一起的恋人。这三年来,陈景明一首很支持她的考古工作,她熬夜写考古报告的时候,陈景明会给她煮咖啡;她去外地考察的时候,陈景明会每天给她打视频电话,叮嘱她注意安全。虽然出发前陈景明反复询问过“古格遗址有没有记载雪域圣物的文献”,还发过假新闻试探她,可古茗枔一首觉得,陈景明只是“关心则乱”,担心
作者“琳少爷”推荐阅读《格桑魂》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VWS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