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带着几分寒意,苏晓兰早早起来,把刚缝好的棉裤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林建国的枕边。林建国醒时,手一摸就触到了厚实的棉裤,心里瞬间暖烘烘的。“这棉裤针脚真密,穿着肯定暖和。”他穿上棉裤,起身活动了两下,松紧正好,膝盖处还特意缝了加厚的棉絮。
苏晓兰端着洗脸水进来,见他穿着棉裤笑,也跟着弯起嘴角:“知道你做活常蹲跪,膝盖处多缝了层棉,冬天就不冷了。娘的棉袄也缝好了,等会儿你给娘送过去。”林建国接过棉袄,摸着柔软的棉絮:“辛苦你了,白天帮我整理木料,晚上还得缝衣服。”
刚把棉袄送给母亲,赵小虎就扛着刨子来了,鼻子冻得通红:“建国哥,今天咱们做刘叔家的粮囤吧?我特意早来会儿,把榆木再刨一遍。”林建国笑着点头,递过杯热姜汤:“先喝口暖暖身子,粮囤的底座得用最结实的木料,咱们仔细些。”
两人来到院角,榆木己经结成了厚实的板材。赵小虎拿起刨子,腰微微弯着,力道比以前稳了不少,木屑顺着刨刃落下,堆在脚边。林建国则拿着墨斗,在板材上弹出笔首的墨线:“粮仓的底座要做六边形,这样更稳,你看着我怎么画,等会儿你也试试。”
苏晓兰端来温水,又拿了两个白面馒头:“先垫垫肚子,榆木硬,做活费力气。”她看着赵小虎刨木料的模样,忍不住夸:“小虎这手艺越来越好了,刨的板材又平又光滑。”赵小虎脸一红,嘴里塞着馒头含糊地说:“都是建国哥教得好。”
中午歇晌时,苏晓兰坐在缝纫机前,给隔壁婶子的孙子缝棉背心。浅蓝色的布料上,她特意绣了只小老虎,针脚细密,模样鲜活。“等缝好这背心,我再给招娣建军做两双棉鞋,冬天他们上学脚就不冷了。”苏晓兰轻声说,林建国坐在旁边打磨粮囤的木板,笑着点头:“好,我给你打下手,帮你剪鞋底的布料。”
下午,两人开始组装粮仓的底座。林建国教赵小虎用榫卯连接木板,每一个接口都仔细对齐,再用木锤轻轻敲实:“做粮囤不能马虎,接口要是松了,装粮容易漏。”赵小虎学得认真,拿着木锤小心翼翼地敲着,额角渗出细汗也顾不上擦。
正忙着,刘叔拎着袋花生来了,见粮囤底座己经成型,忍不住走过去摸了摸:“这底座真结实,比我想象的还好!”林建国笑着递过花生:“刘叔您放心,等把囤身装好,再上两遍漆,能用好多年。”刘叔剥开花生递给赵小虎:“小虎也辛苦了,跟着建国好好学,将来准是个好木匠。”
傍晚收工时,粮仓的底座己经完全做好,六边形的底座稳稳地立在地上,边角都磨得圆润。苏晓兰把缝好的棉背心拿给隔壁婶子,婶子接过背心,看着上面的小老虎,高兴得合不拢嘴:“晓兰你手太巧了,这小老虎真好看!我家孙子见了,准得乐坏了。”
晚饭时,母亲端上刚煮好的红薯粥,又拿出件新缝的布围裙:“这是我给晓兰做的,她白天帮建国整理木料,身上容易沾木屑,围上围裙干净。”苏晓兰接过围裙,心里暖暖的:“谢谢娘,您也别太累了,冬天冷,多歇会儿。”
夜里,林建国还在画粮囤囤身的图纸,苏晓兰坐在旁边剪棉鞋的鞋底。煤油灯的光暖暖的,照在图纸和布料上。“等粮囤做好,刘叔家就能装粮食了,他心里也踏实。”苏晓兰轻声说,“下周扫盲班就能开课了,我把课本都整理好了。”
林建国抬起头,看着她温柔的眼神,心里满是欢喜:“好啊,扫盲班开课那天,咱们给大家煮点红糖姜茶,暖和身子。对了,昨天木料场的刘师傅说,最近新到了些杉木,做书架正好,等忙完这批家具,咱们去挑些。”
苏晓兰点头,手里的剪刀还在忙着剪鞋底:“等招娣建军的棉鞋做好,我再给小虎做双,他跟着你学手艺,冬天也辛苦。”林建国笑着说:“还是你想得周到,小虎要是知道了,准得高兴。”
窗外的月光更亮了,石榴树的影子落在窗纸上,轻轻晃着。屋里没有说话声,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剪刀剪布料的“咔嚓”声,温柔地交织在一起,织着这忙碌又充满暖意的日子。
星星一样闪耀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VX7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