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窗台,赵小虎就推着自行车来了,车筐里装着他娘做的芝麻饼,还带着温热的香气。“建国哥,苏姐姐,我把图纸改好了!”他掏出图纸,眼里满是期待,“您看这次行不行?”
林建国接过图纸,指尖划过层板间距和榫卯侧视图,笑着点头:“改得好!层板宽度正好,榫卯标注也清楚,今天就能拉木料开工。”苏晓兰端来温水,把芝麻饼放在石桌上:“先吃饼垫肚子,杉木在院角,等会儿咱们一起搬。”
三人刚把杉木搬到院里,林建国就拿起墨斗,在板材上弹出笔首的墨线:“做书架的榫卯要‘严丝合缝’,先教你开‘明榫’,看得见接口,也容易对齐。”他拿起凿子,手腕稳着发力,木屑顺着凿刃落下,很快就凿出个规整的卯眼。
赵小虎看得认真,接过凿子试着凿了两下,卯眼却有些歪。“别急,手腕要贴紧木料,力道匀着来。”林建国站在他身后,手把手调整姿势,“木工讲究‘慢工出细活’,多练几次就稳了。”赵小虎点点头,重新拿起凿子,这次的卯眼果然工整了不少。
苏晓兰坐在旁边整理扫盲班的信纸,见赵小虎额角渗汗,递过布巾:“歇会儿再练,我给你泡了红糖茶,补补力气。”她看着两人学做榫卯的模样,嘴角忍不住上扬——小虎学得踏实,建国教得耐心,再过些日子,小虎说不定真能独立做家具了。
中午歇晌时,苏晓兰把信纸分好,每张信纸上都用铅笔轻轻画了横线,方便大家写字。“下午扫盲班教写家书,我先教大家写‘爹娘安康’‘一切安好’,都是常用的话。”她把信纸递给林建国看,“你帮我看看,这横线画得首不首?”林建国接过信纸,笑着点头:“首!大家照着写,肯定工整。”
下午,扫盲班的街坊们准时来上课。苏晓兰站在黑板前,先写了“家书”两个字,又念了遍:“咱们写家书,就是跟远方的亲人报平安,让他们放心。”她拿起信纸,教大家怎么顺着横线写,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七零年代:糙汉男主的养家奋斗史》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还把“爹娘”“儿女”“安康”等字拆开来教,每个笔画都讲得仔细。
有位张婶想给城里的儿子写信,手抖着不敢下笔。苏晓兰走到她身边,握着她的手:“张婶,您别怕,先写‘儿子你好’,咱们慢慢写。”张婶跟着苏晓兰的手,一笔一划地写,虽然字有些歪,却格外认真。
林建国坐在最后排,帮着给大家添茶水,偶尔还帮着念信上的字。见张婶写完信,他凑过去看:“张婶,您这信写得好!儿子见了肯定高兴。”张婶笑着抹了抹眼角:“多亏了晓兰妹子,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给儿子写信。”
傍晚扫盲班下课时,好几位街坊都写好了家书,苏晓兰把信收起来:“明天我让建国去镇上寄,大家放心。”街坊们连声道谢,有的还把家里的鸡蛋、花生塞给苏晓兰,她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回到家时,赵小虎己经把书架的框架搭起来了。见林建国和苏晓兰回来,他赶紧说:“建国哥,您看这框架稳不稳?”林建国走过去,轻轻推了推书架:“稳!榫卯接口很严,再把层板装上,打磨上漆,就成了。”
晚饭时,母亲端上刚炖好的白菜粉条,香味飘满了屋。“今天隔壁李叔来串门,说他家想做个小衣柜,给闺女放衣裳,让你有空去量尺寸。”母亲舀了勺粉条递给林建国,“你可得好好做,别辜负了街坊们的信任。”林建国答应着:“娘,您放心,我肯定做得扎实。”
夜里,林建国坐在灯下画小衣柜的图纸,苏晓兰坐在旁边缝布偶——是给招娣建军做的,用的是剩下的碎花布,模样格外可爱。“明天寄完信,你去李叔家量尺寸,我在家帮小虎装书架的层板。”苏晓兰轻声说,林建国点头:“好,我早点回来,咱们一起给书架打磨。”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图纸和布偶上。屋里没有说话声,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针线穿过布料的“簌簌”声,温柔地交织在一起,织着这充实又满是暖意的日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VX7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