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院角的老槐树,赵小虎就背着工具箱来了,工具箱里还裹着个油纸包,是他娘新蒸的玉米窝头。“建国哥,我把昨天没凿完的暗榫木料带来了,您再帮我看看!”他刚放下箱子,就迫不及待地掏出那块木料,眼里满是盼着被认可的期待。
林建国接过木料,指尖顺着卯眼边缘摸了一圈,点头道:“比昨天稳多了,就是这边角还得再修修,暗榫要‘藏得住、扣得紧’,差一分都不行。”他拿起细凿,轻轻敲了两下,把卯眼边缘的毛刺修得平整,“你试试,顺着木纹来,力道别太急。”
赵小虎握着凿子,学着林建国的模样慢慢修。苏晓兰端来两碗小米粥,放在石桌上:“先喝粥垫垫,刚熬好的,还热乎。”她看着赵小虎额角的汗,又递过布巾,“别跟自己较劲,木工手艺是磨出来的,你才学多久就有这模样,己经很厉害了。”
赵小虎咧嘴一笑,接过粥碗喝了两口,又拿起木料继续练。林建国坐在旁边调抽屉滑轨的木料,时不时指点两句。到了晌午,赵小虎终于凿出了个像样的暗榫,他把榫头和卯眼一对,竟严丝合缝。“成了!建国哥,苏姐姐,你们看!”他举着木料,语气里满是欢喜。林建国笑着点头:“不错,下午就能试着装抽屉了。”
刚吃完饭,院门外就传来了脚步声,是张婶挎着个布包来了。“晓兰妹子,建国!我儿子托人捎东西回来了!”张婶掀开布包,里面装着两包水果糖,还有一封写着“张婶亲启”的信,“他说收到信高兴得睡不着,特意让捎糖给大家尝尝,还说谢谢晓兰妹子教写字,不然他都收不到家里的信。”
苏晓兰接过信,帮张婶拆开。信上的字工工整整,写着城里的新鲜事,还说等秋收就回来看看。张婶凑在旁边听着,眼眶慢慢红了:“这孩子,在外头还惦记着家里。”林建国递过茶杯:“张婶您该高兴,孩子懂事,还记挂着您。”张婶抹了抹眼角,把水果糖往苏晓兰手里塞:“这糖你们可得收下,给小虎也分分。”
下午,林建国带着赵小虎装衣柜抽屉。他先教赵小虎给抽屉底板刨光,又演示怎么把抽屉侧板和底板用木钉固定:“抽屉要拉着顺溜,底板不能歪,不然装进去也关不严。”赵小虎学得仔细,每一步都问得清清楚楚,等把第一个抽屉装好,拉着试了试,果然顺畅。
苏晓兰去扫盲班时,把张婶儿子回信的事跟街坊们说了。大家听了都高兴,王婶忍不住说:“等我家小子收到信,是不是也会捎东西回来?”苏晓兰笑着点头:“肯定会!咱们写的信里都是真心,孩子们见了能不惦记嘛。”她拿出新的信纸,“今天咱们教写‘秋收’‘盼归’,等秋收前寄出去,正好让孩子们知道家里的光景。”
傍晚,林建国去李叔家看木料。李叔正在院里翻晒玉米,见他来,赶紧迎上去:“建国,衣柜做得咋样了?”林建国笑着说:“抽屉己经装好了,明天再做柜门,估摸着后天就能上漆,赶在您闺女回来前准能做好。”李叔听了喜笑颜开:“太好了!我闺女要是知道,肯定高兴坏了。”
回到家时,苏晓兰己经做好了晚饭,是红薯稀饭配咸菜,还有两个白面馒头。“今天去镇上买了点白面,给你和小虎蒸了馒头。”苏晓兰把馒头递给他,“小虎说他今天学会装抽屉了,还跟我显摆呢。”林建国咬了口馒头,心里暖乎乎的:“这小子肯学,以后准是个好木匠。”
夜里,林建国在灯下画衣柜柜门的图纸,苏晓兰坐在旁边整理扫盲班的借书登记本。窗外的虫鸣声轻轻的,屋里的灯光暖暖的,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和翻动本子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林建国抬头看了眼苏晓兰,她正认真地在本子上写着什么,月光落在她的发梢,温柔得很。他低下头,嘴角忍不住上扬——日子就像这慢慢做好的衣柜,一点点拼凑,一点点打磨,满是踏实的暖意。
(http://www.220book.com/book/VX7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