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复杂度的提升,睿科互联迎来了成长中的烦恼——管理流程开始出现瓶颈,部门间协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了两次因沟通不畅导致的交付延误。
林悦敏锐地意识到了问题。她深知,创业公司从十几人的“游击队”向几十人、上百人的“正规军”演变过程中,管理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业务本身。她决定引入专业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优化流程,同时着手梳理和明确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这项工作繁琐且耗时,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沟通技巧。林悦亲自牵头,成立了专项小组,与各部门负责人一遍遍梳理流程,讨论权限,界定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她与运营总监因为一个审批流的设计发生了争执。运营总监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希望增加更多复核节点;而林悦则更强调效率,认为过度审批会扼杀创新活力。
两人争论不下,会议气氛有些僵持。
晚上,林悦带着一肚子未解的郁闷和李晨通电话,顺带提到了这个困扰。 李晨没有首接给出答案,而是笑着问了她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个点上坚持效率至上?是真的完全出于业务考虑,还是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你对‘失控’的极度恐惧?”
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林悦内心某个被紧锁的盒子。
她愣住了。 对啊,她为什么在这个非核心的审批流程上如此执着?深层次的原因,或许真的是因为她经历过被张伟背叛的“失控”,所以潜意识里对任何可能降低她控制力、增加不确定性的环节都充满抗拒?她害怕权力下放,害怕环节增多会导致信息过滤或被人钻空子?
这种源于创伤后遗症的管理心态,其实是不健康的,可能会阻碍公司的长远发展。
“我…”林悦一时语塞,陷入了沉思。 “我不是说你坚持效率是错的。”李晨的声音温和地从电话那端传来,“只是建议你,做决策时,可以试着区分一下,哪些是理性的商业判断,哪些是…感性的创伤后应激。前者要坚持,后者,或许可以试着放松一点点。”
他的话语像一阵清风,吹散了她心头的迷雾和固执。 “谢谢…我想我需要再仔细想想。”林悦由衷地说。李晨总能从她意想不到的角度,给她启发。
第二天,她主动找到运营总监,坦诚地交流了自己昨天的顾虑和思考,两人最终达成了一个兼顾效率与风险的平衡方案。这件事也让林悦意识到,信任和授权,是管理者必须修炼的课题。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新的ERP系统成功上线,虽然初期有些磨合阵痛,但公司的运作效率明显提升。林悦也正式发布了由全员参与讨论形成的“睿科价值观”:客户至上、拥抱变化、坦诚清晰、卓越执行。
她不再是单打独斗的英雄,而是开始学着打造一个能自我驱动、高效协同的组织。
在这个过程中,她和李晨的交流越发频繁和深入。从商业到管理,偶尔也会聊到历史、文学甚至音乐。他们发现彼此在很多话题上都能产生共鸣,思想上的碰撞让两人都感到愉悦。
李晨的关心也变得更加自然和体贴。他会在她连续加班后,“恰好”点一份营养外卖送到公司;会在她考CFA前夜,发来一条简单的“加油,别紧张”的短信;会在下雨天,提前发消息提醒她带伞。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关怀,一点点渗透进林悦习惯紧绷的生活。
她开始逐渐习惯他的存在,甚至偶尔会主动分享一些工作中的小成就或小烦恼。她发现自己在他面前,可以稍微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可以不用时刻扮演那个无坚不摧的“林总”。
一次,两人聊起一本都看过的商业传记,观点惊人地一致,电话里聊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挂断电话后,林悦看着手机,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里有一种久违的轻松和暖意。
但当她意识到自己这种状态时,警觉心又会立刻冒头。她会下意识地提醒自己:保持距离,不要依赖。
这种反复拉扯的情绪,让她有些困扰。
周五晚上,李晨发来微信:“明天商学院课程结束后,有个小型的校友读书分享会,就在学校旁边的咖啡馆,挺轻松的,要不要一起来听听?就当放松一下。”
林悦看着那条信息,手指悬在屏幕上方,犹豫了很久。
去吧,似乎意味着允许彼此的关系更进一步。 拒绝吧,又似乎有点…可惜很不近人情。
内心挣扎了半晌,她最终敲下两个字: “好的。”
发出之后,她放下手机,心跳竟然有些加速,同时又有一丝莫名的期待。
那层坚冰,似乎终于裂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允许一丝阳光照入。
(http://www.220book.com/book/VXD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