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雾像一层湿冷的裹尸布,裹住了整座沉溺的城市。顾辞躺在停车场办公室的油布上,己经维持这个姿势西个小时。望远镜的橡胶眼罩在眼眶上压出红痕,视野里的公寓楼始终沉默,只有偶尔闪过的灯光,证明那座垂首堡垒里藏着鲜活的人。
耐心终于结出了果实。当天边泛起鱼肚白,“瞭望塔” 像一头苏醒的巨兽,缓缓舒展筋骨。
高层的几扇窗户亮起微弱的光,数量不多,且集中在同一楼层 —— 这印证了顾辞的猜测:他们人口稀少,聚居生活以节省资源。紧接着,模糊的人影出现在阳台上:一个穿深色外套的人正弯腰检查一排塑料桶,桶口接着细管,显然是雨水收集装置;另一个人蹲在屋顶菜园里,手指在土壤里翻动,那片翠绿的蔬菜在灰败的城市背景里,透着倔强的生机。
他们不是在黑暗中瑟缩的幸存者。他们有日常,有秩序,甚至有对 “生活” 而非 “生存” 的规划。
巡逻换岗的场景更印证了这一点。昨天那个孤独的哨兵被两个人接替,一男一女,动作协调得像演练过千百遍。他们没有立刻交谈,先用手势比划了几句,确认信息后才由男人对着对讲机汇报。那流畅的配合里,藏着长期共处的默契。
顾辞的对讲机同步传来沙沙声,她立刻把设备贴在耳边,音量低得像蚊蚋振翅。
“…… 瞭望塔,这里是鹰二。屋顶安全。鹰一正下去领配给。夜间未观察到任何动静。完毕。”
女声冷静得像冰块,没有丝毫冗余的情绪。
“收到,鹰二,” 那个熟悉的指挥部男声回复,“保持警惕。今天的雾很浓。”
鹰一,鹰二,瞭望塔。 军事化的呼号体系像把尺子,量出了这个团体的组织精度。他们不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而是有明确层级、严格纪律的共同体。
随着雾气渐淡,更多细节涌入望远镜:一群半大的孩子在封闭阳台里活动,一个成年人站在旁边比划着什么,像是在授课;有人从十楼放下系着水桶的绳子,桶底触到下方某层平台时停顿片刻,再被缓缓拉上去 —— 那是在从安全区域转运物资,动作谨慎得像拆弹。
顾辞的手指无意识地着望远镜边缘。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透着长远打算:雨水收集是为了水源可持续,屋顶菜园是为了食物自给,封闭阳台护着孩子是为了延续。他们把豪华公寓改造成了真正的方舟,而她曾经的 “堡垒” 与之相比,不过是座孤独的瞭望塔。
一丝不情愿的敬意爬上心头。她曾以为末日里的 “活着” 就是胜利,而这群人却在废墟上重建了 “生活”,这是她从未敢奢望的事。
但敬意很快被现实冷却。
她观察了整整一个上午,没看到任何搜救队出发的迹象。“瞭望塔” 像座精致的孤岛,守着自己的领地,对外面的哀嚎充耳不闻。那道狼烟或许只是为了召集失散的同伴,如今大门紧闭,再无对外开放的迹象。
临近中午,对讲机突然再次响起,信号比上次更弱,被静电撕得支离破碎。
“…… 这里是兰花站,在任何频率上呼叫…… 我们非常绝望…… 高烧正在蔓延…… 我们需要喹硫平…… 或者多西环素…… 拜托,如果有人能听到我们……”
声音里的专业感彻底消失了,只剩下濒临崩溃的颤抖。喹硫平是抗精神病药,但更关键的是多西环素 —— 广谱抗生素,尤其对疟疾有效。顾辞的心猛地一沉:他们有水源性疾病,或者被携带病原体的蚊虫叮咬了。在缺医少药的末日,这就是死刑判决。
她的手几乎是本能地伸向背包侧袋,指尖触到一个硬挺的防水袋。里面是她按生存手册准备的医疗包,其中就有一板未开封的多西环素,每片 50 毫克,足够一个成年人完成标准疗程。那是她为热带雨季准备的常规药品,从未想过会在这种情境下派上用场。
望远镜里,“瞭望塔” 的阳台依然平静,有人在晾晒衣物,有人在擦拭步枪,仿佛 “兰花站” 的求救声从未穿透薄雾。他们有资源,有组织,或许也有药品,但他们选择了袖手旁观。
而她,顾辞,一个躲在停车场废墟里的孤家寡人,手里却捏着那把可能救命的钥匙。
理性在尖叫:不能管。给药意味着暴露位置,“兰花站” 可能是陷阱,“瞭望塔” 可能会追踪信号。生存的第一法则是独善其身,八年前父亲的死早己教会她这个道理。
可良知像根刺,扎在喉咙里。她想起陈太哀求的声音,想起那个被溺亡者拖下水的男人,想起那些在屋顶菜园里劳作的人 —— 他们都在为活着努力,而 “兰花站” 正在死去,就在她能听到、能触及的地方。
顾辞缓缓掏出那个防水袋,透明的塑料下,白色药片整齐排列,像一排沉默的裁决者。她盯着药片,又望向雾中 “兰花站” 所在的大致方向 —— 那片被淹没的街区,此刻应该正回荡着病人的呻吟。
雨又开始下了,细密的雨丝敲打着破碎的窗户,发出沙沙的声响。她的世界不再只是望远镜里的圆形视野,而是被良知撕开的一道裂缝,裂缝里是比溺亡者更可怕的拷问: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吗?
她把防水袋塞回背包,拉链拉到一半又停下。指尖悬在拉头上,迟迟没有动作。
最终,顾辞重新调整望远镜,镜头转向 “兰花站” 的方向。她不知道那里有多少人,不知道他们是否值得信任,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安全抵达。
但她知道,那板多西环素不能永远躺在她的背包里。
生存的方程里,第一次出现了 “应该”,而非仅仅 “必须”。这个变量如此沉重,几乎要压垮她精心构建的理性堤坝。
顾辞深吸一口气,关掉对讲机,开始收拾装备。她没有立刻出发,而是先在地图上标出 “兰花站” 的大致位置,再规划出一条绕开 “瞭望塔” 警戒范围的路线。她的动作依然冷静,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决绝。
或许她终究会死,死于这场多余的善举。但至少,她不会像 “瞭望塔” 那样,在安全的堡垒里,听着远处的哀嚎,无动于衷。
雨雾中,那个蜷缩在停车场角落的身影站了起来,背包的重量里,多了一份良知的分量。她朝着与游艇俱乐部相反的方向,迈出了脚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他的船,她的城(http://www.220book.com/book/VY9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