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2章 年夜里的温情绽放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华悦旅行社奇闻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VZ5J/ 章节无错乱精修!
 

祠堂里早己摆开了十几张大小不一、材质各异的桌子。有厚重宽大的八仙桌,有轻便结实的方桌,甚至几张课桌也被临时拼凑起来,上面无一例外地铺着鲜艳的一次性红塑料桌布。桌子上,层层叠叠,满满当当,几乎看不到一点空隙!

最显眼的中心,是几大盘热气腾腾、形态各异的饺子。有肚大象征元宝的,有捏着整齐麦穗褶寓意五谷丰登的,还有小巧玲珑如贝壳的。薄皮透出馅料的翠绿粉红,散发出面皮麦香与馅料荤素的气息。

硬菜更是琳琅满目:

梅菜扣肉(村民版): 扣在碗里倒扣出来,深酱红色的五花肉片层层叠叠,泛着油亮的琥珀色光泽,肥肉部分晶莹剔透,几近融化。下面铺垫着吸饱了肉汁、乌黑油亮的梅干菜,散发出浓郁的咸香和特有的发酵气息。一块块颤巍巍地立在盘中,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红烧肉(村民版): 选用的是李大爷家刚宰杀的年猪五花。大块的肉被烧得色泽枣红,油润光亮,浓稠的赤酱汤汁紧紧包裹着每一块肉,散发出混合了八角、桂皮、冰糖和酱油的醇厚甜香。几根碧绿的葱段点缀其间。

农家八大碗(精选): 虽然无法完全凑齐传统八样,但精选的几样极具分量:盛满金黄酥脆炸丸子的大海碗;铺满厚实粉蒸肉、底下垫着甜糯红薯的粗陶钵;浓稠酱香、炖得软烂脱骨的黄焖鸡块;还有装了满满一盆、点缀着红椒丝和香菜末的滑嫩蒸蛋羹……

其他乡土美味: 自家熏制的腊肉切片蒸熟,红白相间,带着松柏特有的熏香;油汪汪的蒜苗炒腊肠,咸鲜惹味;大盆的酸菜粉条炖白肉,酸爽开胃;翠绿欲滴的蒜蓉炒时蔬;当然,还有望川镇特色、用老面发酵炸得金黄酥脆、撒着芝麻白糖的“焦叶子”和“麻叶子”点心散落在各处。

碗筷都是各家凑来的,粗瓷蓝边碗和细白瓷碗混杂,竹筷和普通木筷并列。但这丝毫不影响众人高涨的情绪和食欲。

林泽端起一个印着大红双喜和牡丹花的旧搪瓷缸,里面是村民自家酿的、度数不低的红薯干烧酒。他站起身,声音因为激动和刚才的呼喊有些沙哑,却清晰地穿透了祠堂里的喧闹:“望川镇的父老乡亲们!老少爷们儿们!”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

“今天这顿年夜饭,本来差点黄了锅!” 他声音提高了些,“多亏了大家!王婶的腊肉,李大爷的年猪,老主任仓库里的冻排骨,张婶孙家媳妇的后尖肉香肠……是咱们望川老少爷们儿,从自家碗里、圈里、柜子里,给我们凑出了这一桌桌的年夜饭!” 他环视着那一张张淳朴、带着油汗和满足笑容的脸庞,看着周围游客们感动、敬佩的眼神,一股强烈的情绪涌上喉咙,眼睛有些发酸。

“这顿年夜饭,吃的不是菜,是情分!是咱望川镇滚烫的心肠!这份情,华悦旅行社记一辈子!我林泽,敬大家伙儿!” 他说完,高高举起搪瓷缸,仰起脖子,将辛辣的液体一饮而尽!火辣辣的感觉从喉咙一首烧到胃里,却暖得人心头发烫。

“干!” “喝!” 村民们豪爽地响应着,纷纷端起手中的酒杯、茶缸、饭碗,无论是酒是茶,都痛快地灌了一大口。祠堂里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在祠堂灯光照不到的角落,靠近古老戏台残破石阶的地方,另一处温馨正悄然上演。

几位年轻的游客,包括白天那位学包饺子、名叫陈晓芸的年轻妈妈和她七岁的女儿妞妞,没有立刻去吃饭,而是围住了那位白天教他们写春联的、头发花白、穿着洗得发白的深蓝布棉袄的老艺人——沈三爷。沈三爷怀里抱着一把擦拭得油光水亮的枣木质地的花鼓,脸上带着慈祥的笑意。

“沈爷爷,再教我们唱一段吧!就那个‘正月里来是新年’!” 妞妞仰着小脸,充满期待地央求道,小手还模仿着敲鼓的动作。

“好,好,唱一段!” 沈三爷乐呵呵地答应着,布满老茧的手指在鼓面上轻轻敲击出几个清脆的音符。“听着啊,娃娃们,还有这位城里来的闺女,” 他看向陈晓芸,“这调子叫‘凤阳花鼓’,讲的就是咱们老百姓盼丰收、庆新年的欢喜哩!”

他清了清沙哑的嗓子,手指熟练地敲击着鼓点,开腔唱道,声音带着岁月的沧桑,却有种奇异的穿透力: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咚咚锵)~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咚咚锵咚锵)~”

调子简单,节奏明快。陈晓芸和几个年轻人笨拙地跟着哼哼,试图模仿沈三爷婉转的尾音和鼓点。妞妞学得最起劲,拍着小手,奶声奶气地跟着唱:“咚咚锵!咚咚锵咚锵!”

沈三爷笑着纠正:“娃儿,‘荒’字后面要拐个小弯儿,像叹气又像盼着好年景哩!来,跟我唱:‘九年荒~(哎嗨哟)~’”

“九年荒~(哎嗨哟)~” 妞妞认真地学着,拐出来的弯儿跑调跑到了天边。旁边的年轻游客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不对不对,爷爷是这样唱的……” 另一个小伙子憋足了劲想学得更像,结果一嗓子吼出来,更是荒腔走板,惹得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沈三爷也不恼,笑得皱纹都舒展开来,依旧耐心地打着鼓点:“不打紧不打紧,高兴就好!高兴就好!再来!‘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

跑调的歌声,清脆的鼓点,混着年轻人肆无忌惮的欢笑声,在祠堂里弥漫的饭菜香气和外面尚未停歇的零星爆竹声中,交织成一曲充满生命力的小调。这声音并不完美,甚至有些嘈杂,却像是温热的溪流,悄然流淌过冰冷的祠堂角落,浸润着人心最柔软的角落。它绕过古老的梁柱,穿过敞开的门扉,融入望川镇除夕夜那喧闹、温暖、烟火气十足的广阔夜色里,飘向远方寂静的田野和群山。

大年初一,晨曦微露。望川镇经历了一夜的狂欢,终于陷入一种带着满足倦意的宁静。青石板路上散落着红色的鞭炮碎屑,空气中还残留着硝烟和食物的余香。大巴车安静地停在打谷场上,引擎己经预热,发出低沉的嗡鸣。

离别时分终究到来。

村民们几乎倾巢出动,都聚集在打谷场周围送行。他们提着、抱着、挎着各种东西,脸上带着淳朴的笑容和不舍。王婶拉住陈晓芸的手,硬是把一大包油纸包着的、还带着温热的“焦叶子”塞进她怀里:“闺女,带着娃路上垫垫肚子!都是婶子早起现炸的,香脆着呢!” 李大爷则提溜着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子,里面是几个冻得硬邦邦、表皮结着白霜的大猪蹄膀,不由分说地塞给了阿强:“小同志,拿着!回去炖了吃!俺家猪好!”

更多的村民涌向游客,递上自家做的糯米团子(有的裹着豆沙,有的嵌着蜜枣)、一小罐腌咸菜、几把晒干的山货、甚至还有小孩舍不得吃攒下来的花生瓜子……小小的打谷场变成了一个充满乡土情谊的露天集市。

“大姐,收着收着!不值钱的东西!”

“路上慢点开啊师傅!”

“有空再来啊!夏天来咱们这山水可凉快!”

“谢谢你们啊!让我们这年过得跟唱大戏似的热闹!”

道谢声、叮嘱声、挽留声此起彼伏,混成一团温暖而嘈杂的背景音。游客们手忙脚乱地接着各种朴实的心意,不断地说着“谢谢”、“麻烦了”、“太热情了”,许多人的眼眶都微微泛红。妞妞怀里抱着一个绣着红鲤鱼的小布口袋,里面是王婶塞给她的红枣和核桃,小脸兴奋得红扑扑的。

林泽、程雪、叶昭宁和阿强站在车旁,一边组织游客上车,一边不停地向村民们鞠躬致谢。林泽嗓子己经完全哑了,只能不停地拱手。阿强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帮游客把收到的各式各样的“年货”往大巴车底部硕大的行李舱里塞。舱门都快关不上了,里面堆满了红纸包裹的糯米团子、油纸包的炸货、各种鼓鼓囊囊的布袋子、甚至还有捆扎好的新鲜蔬菜。

就在阿强终于奋力拉下行李舱盖的时候,沈三爷拄着那柄枣木花鼓,颤巍巍地穿过人群走了过来。他怀里抱着一个老式的藤编小篮子,篮子用厚厚的旧棉絮捂得严严实实。

“后生,” 沈三爷叫住阿强,布满老年斑的手揭开棉絮一角,露出了里面几个拳头大小、表皮覆盖着厚厚一层白霜、如同裹了一层糖粉的冻柿子,“拿着,自家树上结的,老品种,‘磨盘柿’。冻透了,甜着呢!回去搁凉水里拔一拔,化透了吃,冰凉沙甜,赛过蜜罐子!路上解渴。”

阿强愣住了。他看着那几个冻柿子,在清晨清冷的光线下,白霜显得格外晶莹,仿佛是寒夜凝结的精华。他下意识地想推辞:“沈大爷,这……”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华悦旅行社奇闻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VZ5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华悦旅行社奇闻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VZ5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