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的热气裹着毛线香、消毒水味和饼干的甜气,在大厅里绕来绕去——手工区的阿姨们围坐在长桌旁,手里的毛线针“咔嗒咔嗒”响,地上堆着五颜六色的毛线球;血压检测区的志愿者正帮大爷们绑袖带,电子血压计“滴滴”的提示声混着大爷们的聊天声;顾屿的小推车旁围着几个阿姨,正等着领新烤的蔓越莓饼干,笑声飘得老远。
李强(这还是他今天跟我们说“以后叫我李强就行,小黄是外卖昵称”)举着手机,后背背着个旧背包,里面装着备用电池和支架,在人群里灵活地穿梭。他没像KOL那样架着大机器摆拍,而是把手机举在胸口,镜头跟着老人的动作转,像跟街坊唠嗑似的开口:“阿姨,您这毛线针打得真快,是常织东西不?”
说话间,镜头对准了穿灰毛衣的阿姨——她手里攥着团粉色毛线,毛线针在指间翻飞,膝盖上放着个没织完的围巾,边缘还绣着小小的草莓图案。阿姨被问得笑了,停下手里的活,举起毛线团晃了晃:“可不是嘛!我孙女明年上小学,说想要个粉色围巾,我想着自己织的软和,比外面买的舒服,就来学了。你看这草莓,还是志愿者姑娘教我的,刚开始总织歪,现在好多了!”
李强的镜头凑近围巾,给了个特写——粉色毛线软软的,草莓图案虽然不算特别整齐,但透着股认真劲儿。他又问:“那您学会了,以后还想织点啥?”
“织个帽子!”阿姨眼睛亮了,“孙女说想要跟围巾配套的帽子,我还想给我老伴织双袜子,他冬天脚总凉。”周围的阿姨们都笑了,有个穿蓝外套的阿姨搭话:“我也想给我孙子织,就是手笨,得跟你多学学!”李强赶紧把镜头转过去,笑着说:“阿姨您别慌,我把教程拍下来,回头发视频里,您跟着学!”
我站在不远处看着,心里首感慨——这比KOL对着镜头念稿子自然多了,阿姨们说话不用背台词,想啥说啥,连手里攥着毛线球的小动作都透着真实,比任何精致滤镜都动人。
莉莉走过来,碰了碰我的胳膊:“你看李强这镜头感,比咱们想的还强,他知道该拍啥能打动人。”正说着,就看见李强转到了血压检测区,镜头对准了刚测完血压的张大爷。
张大爷坐在椅子上,正揉着胳膊上绑袖带的地方,看到镜头对着自己,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小伙子,拍我干啥呀?我这血压也不算特别好。”
“大爷,就想问问您,这新血压计测着跟社区那老款比,咋样?”李强把手机稍微放低了点,语气特别亲切,不像采访,倒像家里的小辈跟长辈聊天。
张大爷一听这话,精神头一下子上来了,挥着手说:“这机器好!准多了!社区那老款得等半天,还总不准,上次我测完说我血压高,吓得我赶紧去医院,结果医院说正常。这个机器快,刚绑上没半分钟就出数了,志愿者姑娘还跟我解释啥叫收缩压、舒张压,我都听明白了!”
镜头扫过血压计的屏幕,上面的数字清晰,旁边的志愿者还笑着补充:“张大爷今天血压挺正常的,比上次来的时候好多了。”张大爷听见了,更开心了,拍着大腿说:“那可不!知道自己血压正常,心里踏实!”
李强拍完这段,又转到手工区,拍了个穿黑外套的阿姨教新手打毛线的片段——阿姨手把手地教,新手阿姨总把线绕错,两人都笑得哈哈的,李强的镜头也跟着晃了晃,像是被笑声感染了似的。
大概拍了半小时,李强才停下来,擦了擦额头的汗,走到我和莉莉面前,把手机递过来:“晓茶姐、莉莉姐,你们看看,这几段够真实不?我没敢多拍,怕打扰阿姨叔叔们,就挑了几个热闹的地方拍的。”
我赶紧接过手机,点开视频——开头是手工区的全景,毛线球堆在桌上,阿姨们的笑声先传出来,然后镜头慢慢聚焦到灰毛衣阿姨的手上,跟着她的毛线针移动;接着是张大爷测血压的片段,大爷的手势、志愿者的解释都清清楚楚;最后是教打毛线的互动,两人的笑声特别有感染力。
视频没加任何滤镜,色调就是现场的暖光,声音也没修,连远处顾屿小推车的铃铛声都能听见。我看着屏幕里阿姨们举着毛线作品的笑脸、张大爷踏实的表情,眼睛一下子亮了:“够!太够了!这比咱们之前看的KOL视频强十倍!你看阿姨说给孙女织围巾的时候,那眼神,还有张大爷说机器准的样子,全是真的,一点不装!”
莉莉凑过来看了一会儿,点头说:“确实真实,尤其是阿姨提到孙女、大爷说踏实那段,老人看了肯定有共鸣——咱们做小剧场不就是为了这些吗?帮老人解决问题,还能让他们跟家人更亲。”
顾屿推着小推车过来,递了瓶水给李强:“拍了半天,渴了吧?喝点水。我刚才听见阿姨们说想看你发的教程,你这视频发出去,肯定有不少人看。”
李强接过水,拧开喝了一大口,笑着说:“我也觉得!刚才拍的时候,有个阿姨还问我账号名,说要关注我,以后跟着学织毛衣。我想着回头把今天的片段剪个2分钟的视频,开头放阿姨织围巾的特写,中间插张大爷测血压的片段,结尾放大家一起举着手工作品合照的画面,配首温和的老歌,应该能行!”
“配《常回家看看》咋样?”王奶奶突然走过来,手里还拿着没织完的围巾,“我家姑娘总给我放这首歌,听着就亲切,阿姨叔叔们肯定爱听!”
“好主意!”李强眼睛一亮,赶紧掏出小本子记下来,“王奶奶您这建议好,就用这首歌!回头我剪完先发给您看看,您觉得行再发!”
王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行!我肯定看!要是有啥不合适的,我再跟你说。”
正聊着,李强的手机响了,是他之前的粉丝发来的微信——上次他拍的“识别诈骗链接”视频,有个阿姨留言问怎么参加小剧场活动,今天特意来现场了,还带了两个老姐妹。李强赶紧跟我们打了声招呼,跑过去接阿姨们,镜头又不自觉地举了起来,拍着阿姨们走进大厅的样子,嘴里还念叨:“阿姨您慢点,手工区在这边,我带您过去!”
我看着他的背影,跟莉莉说:“你说,这视频会不会成爆款?”
莉莉笑着说:“肯定会!你想啊,现在网上的视频要么太精致,要么太刻意,李强这视频全是老人的真实想法、真实动作,比如阿姨攥毛线的手、大爷揉胳膊的动作,这些细节最打动人。而且他拍的不是‘教育老人’,是‘记录老人’,让老人觉得自己是主角,不是被说教的对象,这才是最难得的。”
顾屿也点头:“上次我奶奶看了他的视频,还跟我说‘这小伙子拍的跟咱们身边的事一样’,还让我帮她关注了李强的账号。”
大概下午三点,李强剪好了第一个短视频,先在现场给阿姨叔叔们看——屏幕里,灰毛衣阿姨织围巾的手、张大爷测完血压的笑脸、大家举着手工作品的合照,配上《常回家看看》的旋律,好多阿姨都看笑了,有个阿姨还擦了擦眼睛:“这拍的真好,跟咱们自己家的事儿一样。”
李强把视频发出去后,不到半小时,评论就多了起来——“这个阿姨织的围巾真好看,我也想给我孙子织”“这血压计在哪能测?我也想去”“下次活动什么时候?我想参加手工课”,还有人问“小剧场怎么看?想教我妈关弹窗”。
李强刷新着评论,兴奋地跟我们说:“晓茶姐!你看!己经有五十多条评论了,还有人转发给朋友!比我之前拍的送外卖视频火得快多了!”
我看着屏幕上不断增加的评论,心里暖暖的——原来所谓的“爆款潜力”,不是靠流量和滤镜,而是靠真实的人和真实的故事。李强的镜头里,没有华丽的台词,没有刻意的摆拍,只有老人对家人的牵挂、对生活的认真,这些最朴素的情感,才最能打动人心。
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李强又拍了个小片段——王奶奶带着阿姨们举着织好的围巾、串好的珠子,对着镜头说“下次活动我们还来”,顾屿站在旁边,手里拿着刚烤好的饼干,笑着说“下次我带新口味的来”,我和莉莉也凑过去,跟大家一起比了个“耶”。
李强把这段加进视频结尾,重新发了一版,配文:“老年社区的活动太暖了!阿姨们为孙女织围巾,大爷们测血压放心,还有好吃的饼干!下次活动我还来拍,想看的叔叔阿姨关注我!”
回家的路上,李强给我发了条消息,说视频播放量己经破千了,还有社区的工作人员找他,想让他帮忙拍社区的养老活动。我笑着回复他:“以后你就是咱们小剧场的‘专属摄影师’了!”
他秒回:“没问题!只要能帮到阿姨叔叔们,我天天拍都行!”
我放下手机,看着窗外的夜景,心里满是期待——李强的视频就像一颗小种子,带着真实的温度,慢慢生根发芽,以后肯定能长成参天大树,让更多人看到老人的需求,看到小剧场的意义。莉莉说得对,我们不需要KOL的流量,因为我们有最真实的故事,最温暖的人,这些才是最珍贵的“爆款密码”。
(http://www.220book.com/book/VZW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