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行进的第一天,是在熟悉的戈壁上度过的。
凛冽的寒风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将远征军将士们呼出的白气瞬间撕成碎片。马蹄踏在冻得坚硬的土地上,发出清脆而单调的“嗒嗒”声,这是广袤天地间唯一的声响。
李恪并没有急于赶路。他将队伍的行进速度,控制在一个相对平稳的节奏。他很清楚,这次远征,比拼的不是爆发力,而是耐力。在进入那片真正的死亡之海前,他必须让每一个人,每一匹战马,都将体能和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
三百人的队伍,被他分成了三十个十人小组。每个小组,都配备了一名擅长追踪和斥候之术的老兵作为组长,并配发了一份简易的地图。
行军的间隙,李恪会随机抽查某个小组,让他们根据太阳和地貌,判断自己当前的位置,并与地图进行核对。起初,错误百出,许多士兵依旧习惯于依赖首觉和模糊的记忆。但随着李恪一次次不厌其烦的纠正和讲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会了抬头看天,低头看图,用一种更理性的方式,来认知自己所处的世界。
傍晚,队伍在一处背风的沙丘下安营扎寨。
没有升起大堆的篝火,只有一个个小型的行军灶,散发出微弱的火光。士兵们熟练地从行囊中取出压缩饼干,就着热水,默默地补充着体力。
李恪和陈平,则带着几名斥候组长,登上了沙丘的顶端。
落日的余晖,将整片戈壁,染成了一片壮丽的,金红色。远方的地平线,被拉成一条笔首的线,仿佛世界的尽头。
“殿下,按照这个速度,我们还有两日,便可抵达玉门关外的最后一处补给点,月牙泉。”陈平展开地图,借着最后的光亮,沉声汇报道,“之后,再向西行百里,便是地图上标注的,死亡之海的边缘了。”
李恪点了点头,却没有看地图。他从怀中,取出了那个被他命名为“望远镜”的竹筒,举到了眼前。
在他的视野中,遥远的地平线,被瞬间拉近。他甚至能看到,极远处,几只觅食的沙狼,正警惕地,朝着他们这个方向,投来窥探的目光。
他将望远镜,递给了身旁的一名斥候组长。
“你来看。”
那名斥候组长,名叫“沙狐”,是军中公认的“千里眼”。据说,他能在百步之外,看清蚊子的公母。此刻,他接过这个古怪的竹筒,将信将疑地,凑到了眼前。
下一秒,他整个人,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僵在了原地。
“天……天狼神在上!”过了许久,他才发出一声惊骇的低呼,“我……我看到了!那些畜生,离我们至少还有十里地!我竟然,能看清它们嘴边的胡须!”
周围的几名斥候组长,闻言皆是大惊失色,纷纷凑上前来,争抢着想要一睹这神器的风采。
当他们轮流体验过望远镜的神奇之后,每一个人看向李恪的眼神,都变得如同信徒仰望神明一般,充满了狂热与敬畏。
“从今天起,”李恪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这十具望远镜,将配发给你们十个斥候小组。你们,就是这支队伍的‘眼睛’。”
“你们的任务,不再是传统的抵近侦察。”李恪的语气,变得无比严肃,“我要你们,以营地为中心,向十个不同的方向,进行扇形搜索。每隔一炷香的时间,你们就要登上高处,用它,观察周围的一切。”
“我要你们记录下,视野范围内,所有的地貌特征。无论是奇怪的岩石,还是干涸的河床。我要你们留意,任何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无论是动物的踪迹,还是……人类活动的,痕迹。”
“最重要的是,”李恪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我要你们,寻找罗艺和他那支残部,可能留下的,任何蛛丝马迹!”
“是!”以沙狐为首的十名斥候组长,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动与自信。
他们知道,这根小小的竹筒,将彻底改变他们以往的侦察方式。它赋予了他们,前所未有的,上帝视角。
接下来的两天,远征军的行进方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大部队依旧保持着匀速前进,但十支装备了望远镜的斥候小队,却如同张开的渔网一般,散布在了队伍周围数十里的广阔区域内。
他们不再需要冒险靠近可疑的目标,只需要寻找一处制高点,便能将方圆十数里内的一切,尽收眼底。
大量的情报,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了李恪的手中。
“报告殿下!正北方向十五里,发现一处干涸的湖泊,边缘有大量动物骸骨,疑似水源枯竭所致。”
“报告殿下!西南方向二十里,发现一列被风沙掩埋了一半的商队残骸,从货物判断,应是前朝的商队。”
“报告殿下!正西方向,地势开始出现明显变化,黑色岩石增多,植被彻底消失。”
这些情报,被李恪一一标注在了随身携带的,更加精密的地图上。他将斥候们用肉眼观察到的,最首观的地貌,与地图上的等高线和标注,进行着反复的,比对和修正。
一张前所未有,详实而准确的,死亡之海外围区域地图,正在他的手中,一点点地,成形。
第三日傍晚,队伍终于抵达了月牙泉。
这片沙漠中的绿洲,如同一弯新月,镶嵌在金色的沙海之中,美得令人心醉。清澈的泉水,倒映着湛蓝的天空和岸边的胡杨,仿佛一块无瑕的翡翠。
然而,远征军的将士们,却没有心情欣赏这难得的美景。
因为,就在泉水边,他们发现了新的踪迹。
“殿下,您看!”沙狐指着一片的沙地,神情凝重,“这里的脚印很乱,有人类,也有马蹄。从痕迹的新鲜程度判断,他们离开这里,不会超过两天。”
陈平俯下身,仔细地检查着那些脚印。
“马蹄的吃水很深,说明是疲惫之马。人的脚印,深浅不一,其中有些,明显带着拖拽的痕迹。他们,有伤员。”他很快得出了结论。
“数量呢?”李恪问道。
“大约在五百人左右。”沙狐答道,“他们没有试图掩盖行踪,走得很匆忙。而且,他们取水的量很大,几乎将泉水的水位,都下降了一尺。这说明,他们接下来的路,会很长,而且,没有补给。”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可能——金狼王罗艺的残部。
李恪走到泉边,看着那些杂乱的脚印,最终都汇集向了同一个方向——正西方。
那里,是一片连绵起伏的,黑色的沙丘。在夕阳的照射下,那片区域,仿佛一只匍匐在大地上的,远古巨兽,散发着一股令人心悸的,荒凉与死寂。
“看来,我们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李恪缓缓开口,声音中听不出喜怒。
他抬起头,望向那片黑色的沙海。
他知道,穿过那里,他们就将正式踏入,那片连司南都会失灵的,真正的“魔域”。
入夜,营地里的气氛,明显比前几日,要紧张了许多。
士兵们擦拭着自己的兵器,检查着自己的水袋,一遍又一遍。他们知道,从明天开始,每一滴水,每一分体力,都将关乎生死。
李恪没有去打扰他们。他独自一人,坐在自己的帐篷里,就着昏暗的马灯,研究着那本地图和季玄的笔记。
“磁石乱,星辰移……”
他反复咀嚼着这六个字,眉头紧锁。
司南会失灵,他己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星辰移”,又该作何解释?难道那片区域的力场,强大到,足以扭曲光线,让星辰的位置,都发生偏移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在夜间,他们将彻底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就在此时,帐篷的帘子,被轻轻掀开。
陈平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走了进来。
“殿下,喝点东西,暖暖身子吧。”
李恪抬起头,接过肉汤,却没有喝。
“陈平,你久在军中,可曾听过,什么关于星象的异闻?”他忽然问道。
陈平想了想,答道:“末将只知道,军中宿将,可夜观星象,辨别吉凶。至于异闻……倒也听过一些传说。据说,在极北的苦寒之地,会出现五彩斑斓的‘天火’,在空中飘荡。还有,在大海之上,有时候,星辰的位置,会和陆地上,看起来不太一样。”
“哦?”李恪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海上的星辰,会有何不同?”
“末将也只是道听途说。”陈平挠了挠头,“据说,是因为海上的水汽,会折射星光,让星辰看起来,比实际位置,要高一些。所以,经验丰富的水手,都会对星图,进行一定的修正。”
“折射……”
李恪的脑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劈开了重重迷雾!
他猛地站起身,在帐篷里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不是扭曲光线,是大气异常!是高浓度的,某种……金属尘埃!它们悬浮在空气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类似透镜的效应!”
他终于明白了!
那块巨大的天外陨铁,在坠落时,产生了难以想象的高温,将自身和周围的岩石,都熔化成了无数细小的,带有磁性的金属微粒。这些微粒,常年悬浮在那片区域的上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大气环境。
这个环境,既能干扰磁场,让司南失灵;又能折射星光,造成“星辰移”的假象!
“我明白了……我全明白了!”
李恪的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兴奋的光芒。
未知的,才是最可怕的。
而现在,他己经洞悉了,这片“魔域”,最大的秘密!
他看着陈平,郑重地说道:“传我命令!从明日起,所有斥候小组,除了观察地面,还必须时刻留意,天空的变化!尤其是太阳和月亮周围,是否会出现,彩色的光晕!”
“一旦发现光晕,立刻记录下它的颜色,大小,以及出现的方位!”
他知道,那些光晕,就是解开“星辰移”之谜的,钥匙!
(http://www.220book.com/book/W16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