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第一日的红火,像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漾开的涟漪远比姜芷预想的要广。
第二日,天边刚泛起蟹壳青,姜芷和赵重山便如同前一日般,早早将食摊支应起来。棚顶的茅草还挂着清亮的露水,“姜氏食铺”的木牌在晨风中微微晃动。
姜芷心里是有些忐忑的。她深知“新开茅厕三日香”的道理,昨日的热闹,有多少是出于街坊邻居对新摊的好奇与捧场,今日方能见分晓。她一边将温着的笼屉盖掀开一条缝,让包子和珍珠丸子的香气更肆无忌惮地飘散出去,一边暗自祈祷今日至少能维持个不温不火。
然而,情况却出乎她的意料。
昨日那位买了包子带走的商铺管事,今日竟是第一个到的,身后还跟着两个同样穿着体面的伙计。
“老板娘,早啊!”管事笑容满面地打招呼,“昨那包子,我们东家尝了,首说味道正,比城里‘福满楼’的也不差!这不,今日特意让我多买些,给柜上的伙计们都尝尝鲜。肉包来二十个,珍珠丸子也来十颗!”
姜芷又惊又喜,连忙应道:“多谢管事和东家抬爱!您稍等,这就给您包起来!”她手脚麻利地用干净荷叶分包包裹,心里计算着,这一下就去掉了小半日的量。
这管事刚走,摊前便陆续来了人。不少是熟面孔,昨日来过的力工、伙计,今日不仅自己又来,还呼朋引伴。
“张老三,快点儿!就是这家,包子实在,味儿还好!”
“老板娘,照旧,三个肉包!”
“给我来两个素的,尝尝啥味儿!”
更让姜芷意外的是,竟还有些生面孔,是专程寻来的。
一位提着菜篮子的妇人,仔细看了看招牌,上前问道:“姑娘,你这就是昨日卖那糯米珠珠的摊子吧?我家小孙子昨日吃了邻居给的一颗,闹腾了一早上,非要吃这个,给我来五颗!”
另一个穿着长衫、像是教书先生模样的老者,捻着胡须道:“老朽听闻此间有新式早点,皮薄馅丰,特来一试。且与我来一个肉包,一碗清粥。”
小小的食摊前,很快便围拢了七八个人。赵重山依旧负责收钱,他话少,但算账利落,递送食物时动作稳当,无形中给人一种可靠感。张猛和李大牛也准时来了,一个帮忙维持秩序,引导客人稍候,一个则手脚勤快地收拾着客人用过的碗筷,拿到后面井边清洗。
姜芷忙得脚不点地,取食物、打包、回答客人的问题,额上很快见了汗。但她的心是火热的,那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驱散了所有的疲惫。灶上的蒸笼层层叠叠,白汽氤氲,浓郁的麦香、肉香、米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清晨最的风景。
“老板娘,你这包子馅儿是怎么调的?怎地如此鲜香多汁?”一位等着包子的中年汉子忍不住问道。
姜芷手上不停,笑着答:“大叔谬赞了,不过是选料新鲜,舍得下本,再就是一点家传的调味小窍门。”
“这糯米丸子也新奇,又好看又好吃,娃娃们肯定喜欢。”那买了珍珠丸子的妇人赞道。
“您喜欢就好,孩子吃着软和,也易克化。”姜芷应着,心里盘算着,或许可以再开发些适合孩子和老人的点心。
日头渐高,客流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多的趋势。悦来茶馆的掌柜也踱步过来,看着这热闹景象,笑道:“姜娘子,你这生意可真是不错,连带着我这儿早茶的客人,都多了几位打听你这边包子的。”
“还要多谢掌柜的昨日赠茶,给我们添了人气。”姜芷连忙道谢。
“邻里之间,互相帮衬嘛。”掌柜的摆摆手,压低声音道,“不过,树大招风,生意红火是好事,但也得当心些。”
姜芷心中一动,明白掌柜的是好意提醒,点头道:“多谢掌柜的提点,我省得的。”
她下意识地瞥了一眼角落里的赵重山,他正将几个铜板递给一位客人,似乎并未留意这边的谈话,但那挺拔的身姿和偶尔扫过人群的锐利眼神,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震慑。
果然,有几个原本在附近游荡、眼神闪烁的闲汉,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糙汉的厨娘小媳妇》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看到摊主是个年轻貌美的小娘子,本想凑过来占点口头便宜或顺手牵羊,但一接触到赵重山那没什么温度的目光,以及旁边张猛、李大牛那两个一看就不好惹的镖师汉子,都悻悻地缩了回去。
忙碌一首持续到巳时末(将近上午11点),带来的食物再次销售一空,连免费供应的茶水都添了三西回。后面来的客人,只能失望而归。姜芷连声道歉,说明日一定多准备些。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几人都是松了口气。张猛捶了捶胳膊,笑道:“嫂子,你这手艺真是没得说!我看照这个势头,用不了多久,这小摊就该换大店面了!”
李大牛也憨厚地点头:“是啊,比俺们走镖还累人,不过是高兴的累!”
姜芷一边擦着汗,一边笑道:“今日真是多亏了两位兄弟,还有……”她看向赵重山,眼神柔和,“重山。”
赵重山没说话,只是将沉甸甸的钱袋递给她。那分量,比昨日又重了不少。
清点下来,今日的净利竟超过了二百文!姜芷看着桌上堆起的铜钱,心里充满了不真实感。照这个速度,偿还债务、改善生活,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收拾完摊位回家,姜芷不顾劳累,立刻开始盘算。照目前的消耗,面粉、猪肉、糯米等原料的采购量必须加大。或许,可以再增加一两种吃食?比如,便宜又顶饱的杂粮饼?或者,熬制一些骨头汤,搭配着卖汤面?
她把想法跟赵重山说了。赵重山听完,只道:“你想做便做,本钱不够,跟我说。”
平淡的话语,却给了姜芷最大的支持。她用力点点头:“嗯!我先试试看。”
接下来的几日,“姜氏食铺”的名声如同长了翅膀,在清河镇迅速传开。人们都知道,镇北头大槐树下,新来了个厨艺极好的小娘子,做的包子馅大皮薄,汤汁;那糯米珍珠丸子,更是独一份,别处吃不着。而且摊子干净,老板娘为人利落爽快,她那个镖师丈夫虽看着吓人,但从不为难客人,摊子秩序也好。
客源越来越稳定,除了附近的住户、力工、伙计,甚至开始有一些家境殷实的人家,派仆役过来购买。姜芷逐渐增加了食物种类,推出了价廉物美的杂粮菜饼,又添了骨头汤底的小馄饨。她还根据客人的反馈,微调了馅料的口味,咸淡更加适中。
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客人,姜芷不得不将每日的准备工作提前,睡得越来越晚,起得越来越早。赵重山将她的辛苦看在眼里,默不作声地包揽了更多家里的重活,挑水、劈柴,甚至在她忙碌时,学着生火看灶。他虽然动作笨拙,有时火候掌握不好,会被姜芷轻声提醒,但他总是抿着嘴,下一次做得更好。
这一日收摊回家,姜芷发现水缸是满的,柴垛堆得整整齐齐,连院子里都洒扫过了。她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看向正在擦拭兵器的赵重山,轻声道:“重山,这些活儿等我回来做就好。”
赵重山头也没抬,只是淡淡道:“顺手的事。”
夜里,姜芷在灯下核算这几日的收支,脸上是掩不住的欣喜。照这个趋势,或许用不了一年,就能攒够钱,将母亲接来看病,或者,换一处更宽敞明亮的院子……
她正想着,忽然听到身旁的赵重山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低沉。
“过两日,我可能要出趟远门。”
姜芷拨算盘的手指一顿,心头没来由地一紧,抬起头看他:“远门?要去多久?危险吗?”
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带着她自己都未察觉的担忧。
赵重山对上她写满关切的眸子,沉默了一瞬,才道:“去府城送趟镖,寻常货物,不危险。快则半月,慢则二十天。”
姜芷松了口气,但心依旧悬着。走镖哪有绝对安全的?但她知道自己不能拦,这是他的生计,也是他的责任。她低下头,轻声道:“那你……路上当心。家里……我会照看好的。”
赵重山“嗯”了一声,目光落在她低垂的睫毛上,烛光给她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他忽然觉得,这趟原本寻常的镖路,似乎多了些不一样的牵挂。
摊位的生意愈发红火,美味引来了盈门的顾客,也为这个小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希望和改变。然而,赵重山即将的远行,像一颗小小的石子,投进了姜芷逐渐安稳的心湖,漾开了一圈名为担忧的涟漪。
(本章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W2L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