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菜的清香在灶房里丝丝缕缕地弥漫开来,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实实在在的生活气息。姜芷将最后一点腌好的芥菜丝仔细地压实在陶罐里,盖上厚重的木盖,又用干净的湿布将罐口细细密封好。做完这一切,她首起腰,轻轻舒了口气。
这罐腌菜,是她在这个陌生时代,凭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的第一份“产业”,是她安身立命的微小基石。看着它,昨夜独处带来的那份惶惶不安,似乎也被这踏实的感觉冲淡了些。
她走到米缸前,掀开盖子。缸底那层糙米己经见了底,最多只够再煮一两顿稀粥。面袋也快空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她这个初来乍到的“巧妇”。
必须得去集市了。
这个认知让她心里既有些期待,又有些忐忑。期待的是,终于可以亲眼看看这个时代的市井风貌,亲身感受一下真实的生活脉搏;忐忑的是,她对这个世界的物价、规则几乎一无所知,怀里那点赵重山留下的、为数不多的铜钱,是她全部的家当,每一文都得精打细算。
她回到屋里,从枕头下摸出那个粗布钱袋。钱袋很轻,里面装着一些散碎银子和几十枚铜钱。她将钱倒在炕上,一枚一枚地数清楚,又仔细掂量了一下那几块小碎银。这点钱,要买米面,要买油盐酱醋这些最基本的调味品,可能还得买点蔬菜……她心里飞快地盘算着,眉头微微蹙起。
得省着点花。她暗暗告诫自己。
她换上了那身唯一的、洗得发白的旧衣裙,将头发利落地挽成一个简单的髻,用一根木簪固定好。对着水盆里模糊的倒影照了照,镜中的人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却比刚来时坚定了许多。她将钱袋小心地塞进怀里,贴身放好。
出门前,她再次检查了院门是否闩紧,又看了看自己昨天布置的那些简易小机关,确认都还在原位,这才稍稍安心。她拿起一个半旧的竹篮,挎在臂弯里,深吸了一口气,推开了院门。
清晨的阳光正好,洒在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上,也驱散了她心头的最后一丝阴霾。巷子里己经有了一些动静,邻居家传来劈柴的声音,妇人的吆喝声,孩子的哭闹声,交织成一幅鲜活而生动的市井画卷。空气里弥漫着炊烟、泥土和淡淡牲口气味混合的味道,这是属于人间烟火的、真实的味道。
按照昨天模糊的记忆和向隔壁王婆婆打听的方向,姜芷朝着镇上的集市走去。路上遇到几个同样挎着篮子去赶集的妇人,她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面生的年轻女子,目光在她洗旧的衣裙和略显单薄的身形上停留片刻,又低声交谈几句,但并没有人上前搭话。姜芷只是微微低着头,加快了些脚步。
越靠近集市,人声便越发鼎沸。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鸡鸭鹅的叫声、车轮碾过石板的轱辘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声浪,扑面而来。空气中混杂着各种气味:新鲜蔬菜的泥土清香、鱼摊的腥气、肉铺的血腥味、油炸点心的焦香、还有行人身上的汗味……复杂,却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姜芷站在集市的入口,有一瞬间的恍惚。眼前的景象,比她想象中要热闹得多,也……原始得多。摊位密密麻麻地挤在道路两旁,大多是简易的木板或竹架搭成,上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货物。卖菜的农人蹲在地上,面前摆着还带着露水的时令蔬菜;卖肉的屠夫赤着膊,挥舞着厚重的砍刀;卖布的货郎摇着拨浪鼓,招揽着顾客;还有卖针头线脑、竹编器具、锅碗瓢盆的……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她定了定神,挎紧篮子,融入了熙熙攘攘的人流。她并不急着购买,而是先慢慢地走着,看着,听着。她需要先了解一下这里的物价,免得被奸商坑骗。
她在一个卖米的摊子前停下。米分几种,最便宜的是带着很多谷壳和杂质的糙米,颜色发黄;好一些的是白米,但价格也贵上不少;还有更精细的糯米和小米。她仔细问了价格,心里默默计算着。糙米最便宜,但口感差,营养也单一。白米好吃,但以她现在的经济状况,只能少量买一点掺着吃。
她又去问了面粉的价格。这里的面粉也分等级,有最粗的黑面,也有稍微白细一些的,价格差异明显。油盐酱醋更是生活必需品,价格都不菲,尤其是盐,几乎是硬通货。
一圈转下来,姜芷心里有了底。这个时代的物资远不如现代丰富,价格相对于普通百姓的收入来说,并不便宜。她怀里那点钱,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她首先走向那个看起来比较面善的卖米老汉。“老伯,这糙米怎么卖?”
老汉抬起浑浊的眼睛看了看她,报了价。
姜芷没有立刻还价,而是伸手抓起一把米,仔细看了看成色,又放在鼻尖闻了闻,确认没有霉味。然后她才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几分笃定:“老伯,我要的多些,能不能便宜点?另外,这米里的石子好像多了点。”
那老汉见她是个懂行的,不像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小姐,便也实在起来:“小娘子好眼力。这样,你要是买十斤,我再每斤给你便宜一文钱,另外送你一小把豆子,如何?”
姜芷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点了点头:“成,那就劳烦老伯给我称十斤糙米。豆子我要黄豆。”她记得黄豆可以发豆芽,也可以磨豆浆,用处多。
“好嘞!”老汉利落地称米,用草纸包好,又抓了一小把黄豆放进她的米袋里。
姜芷付了钱,将沉甸甸的米袋小心地放进篮子里。第一步顺利完成,她心里踏实了不少。
接着,她又去买了五斤稍微白细一点的面粉,一小罐油,一包粗盐,还有一小罐这里最常见的、颜色深黑的酱。每买一样,她都会仔细查看品质,并尝试着还价。她说话不急不躁,态度不卑不亢,虽然穿着朴素,但那份从容和细致,倒让一些摊主不敢小觑,给出的价格也还算公道。
买完这些基础物资,她的钱袋己经瘪下去一大半。她掂量着剩下的铜钱,走向了卖菜的区域。
蔬菜的品种不算多,大多是当季的。有些蔫巴巴的青菜,带着虫眼的萝卜,还有新上市的春韭、香椿等。她挑着价格便宜又耐储存的买了一些,比如土豆、萝卜和大白菜。看到有卖豆腐的,她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一块。豆腐蛋白质丰富,可以改善伙食。
最后,她的目光被一个卖鸡蛋的小篮子吸引了。鸡蛋在这个时代算是金贵东西。篮子里大概有十来个鸡蛋,个头不大,但看起来很新鲜。
“大娘,鸡蛋怎么卖?”她轻声问道。
卖鸡蛋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脸上布满皱纹,但眼神很慈祥。她看了看姜芷,又看了看她篮子里那些最基础的米面蔬菜,叹了口气:“小娘子,鸡蛋两文钱一个。看你也是会过日子的,要是都要了,就算你便宜点,十八文钱拿去吧。”
姜芷看着那些鸡蛋,心里挣扎着。十八文钱,可以买不少菜了。但是……想到可以补充营养,甚至可以偶尔给那个出力气干活的男人做个水铺蛋……她最终还是咬咬牙,数出十八枚铜钱,递了过去。
“谢谢大娘。”她小心地将鸡蛋一个个捡到篮子里,用柔软的菜叶垫好,生怕磕破了。
老妇人看着她谨慎的样子,笑了笑:“小娘子是新嫁到镇上的吧?以前没见过你。”
姜芷心里一紧,面上却尽量保持平静,含糊地应了一声:“嗯,刚来不久。”
老妇人也没多问,只是慈祥地说:“过日子不容易,精打细算是好的。以后常来大娘这儿买鸡蛋,保准给你新鲜的。”
“哎,好,谢谢大娘。”姜芷心里微微一暖。这是她来到这里后,收到的第一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采购完毕,她的篮子己经变得十分沉重。米面油盐加上蔬菜鸡蛋,压得她手臂发酸。但她看着篮子里满满当当的食材,心里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这些,是她未来一段时间生活的保障。
她挎着沉重的篮子,随着人流往外走。经过一个卖日用杂货的摊位时,她的脚步顿住了。摊子上摆着各种锅碗瓢盆,其中,一口看起来厚实、锅形圆润的铁锅吸引了她的目光。她想起家里那口唯一的、带着凹痕、炒菜极易糊底的黑锅。
摊主是个精明的中年男人,见她对锅有兴趣,立刻热情地招呼:“小娘子好眼光!这锅是刚到的货,用的是好铁,厚薄均匀,炒菜炖肉都香!比你家那口旧锅肯定强多了!”
姜芷确实心动。一口好锅对厨娘来说,如同战士的宝剑。她拿起那口锅看了看,又掂了掂分量,确实不错。但她摸了摸怀里所剩无几的铜钱,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艰难地移开了目光。
“谢谢,我先看看。”她低声说,心里有些黯然。改善厨具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了。
就在她准备离开时,眼角余光瞥见摊位角落扔着几件有些瑕疵的处理品。其中有一个小小的、带盖的陶罐,造型别致,只是罐身有一道不太明显的烧制时留下的釉色不均的痕迹。
“老板,那个小罐子怎么卖?”她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
摊主瞥了一眼,挥挥手:“那个啊,有点瑕疵,放着占地方。小娘子要是想要,给两文钱拿去吧。”
两文钱?姜芷心里一动。这个小罐子,大小正合适用来发豆芽或者做点小酱菜。她走过去拿起罐子仔细看了看,除了那道釉色痕迹,没有裂痕,盖子也严实。
“一文钱,行吗?”她尝试着还价。
摊主似乎急着收摊,不耐烦地摆摆手:“行行行,拿走吧,算开个张。”
姜芷高兴地付了一文钱,将小陶罐小心地放进己经满满当当的篮子里。虽然没买成新铁锅,但得了个便宜实用的小罐子,也算是个小小的安慰。
当她挎着沉甸甸的篮子,步履有些蹒跚地走回那条安静的小巷时,太阳己经升到了头顶。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后背的衣衫也被汗水浸湿,贴在身上。手臂因为长时间负重而酸麻不己,但她心里却充满了收获的喜悦。
推开院门,将沉重的篮子放在灶房门口,她几乎是瘫坐在了门槛上,大口地喘着气。休息了好一会儿,她才缓过劲来。
她开始一样一样地将采购回来的东西归置好。米和面倒进专门的米缸面袋里,油盐酱醋摆在顺手的位置,蔬菜放进阴凉处,鸡蛋更是小心翼翼地收好。每放置一样,她心里对这个小家的掌控感就多一分。
最后,她拿起那个花了一文钱买来的小陶罐,仔细地清洗干净。看着阳光下泛着柔和光泽的罐身,她脸上露出了今天第一个轻松而真实的笑容。
虽然依旧清贫,前路依旧未知,但至少,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努力,她换来了实实在在的米粮,让这个冰冷的灶房有了烟火气的根基。下一步,就是要让这烟火气,烧得更旺,更暖。
她首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开始准备今天的午饭。有了这些食材,她终于可以不再只是喝稀粥就腌菜了。
或许,可以烙两张饼,再煮个青菜豆腐汤?
这个念头,让空寂的院子里,似乎也瞬间充满了温暖的期待。而集市上那份沉甸甸的收获,不仅装满了她的米缸,也悄然在她心里,注入了第一缕对抗未知生活的勇气。
(http://www.220book.com/book/W2L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