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藩院章京纳兰瑞抵达科尔沁的日子,是在一个春末夏初、阳光己然有些炽烈的上午。王府仪仗齐整,以协理台吉色登为首,一众官员于辕门外恭迎。僧格林沁身着嗣子礼服,立于色登台吉身侧稍后的位置,神情沉静,姿态恭谨,目光平和地望向那支由远及近、代表着朝廷威严的队伍。
纳兰瑞年约西旬,面容白净,下颌微须,穿着一身簇新的鸂鶒补服,头戴蓝宝石顶戴,骑在一匹颇为神骏的栗色马上,神情严肃,带着一股京官特有的、不经意的优越感。他的目光扫过迎接的人群,在僧格林沁身上略微停顿,看不出喜怒,只是微微颔首,算是打过了招呼。
迎接仪式依礼而行,繁琐而庄重。纳兰瑞被迎入王府,安排在最华贵的客帐歇息。当日下午,索王强撑病体,在金顶大帐内接见了纳兰瑞,双方进行了礼节性的会谈。索王言辞谦恭,表达了对朝廷恩典的感激,纳兰瑞则宣读了理藩院的慰问文书,言语得体,却始终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意味。
真正的考较,从次日正式开始。
纳兰瑞并未急于召见僧格林沁,而是先在色登台吉的陪同下,“随意”地巡视了王府库伦、匠作坊、乃至部分军营。他问得很细,从牲畜存栏、粮草储备,到兵器保养、兵士操练,无不涉及。色登台吉小心应对,不敢有丝毫怠慢。
僧格林沁则按捺住心绪,依旧处理着日常政务,只是更加勤勉谨慎,他知道,纳兰瑞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各种渠道观察着他。
首到第三日,纳兰瑞才正式在议事偏帐召见僧格林沁。
帐内布置得颇为正式,纳兰瑞端坐主位,色登台吉陪坐一旁,另有理藩院随行吏员记录。僧格林沁入内,依规行了大礼。
“下官僧格林沁,叩见章京大人。”
“嗣子请起。”纳兰瑞的声音平淡,抬手虚扶了一下,“不必多礼。本官奉旨前来,一是宣慰部众,二来,也是想亲眼见见我大清的屏藩之才,科尔沁的未来之主。今日召你前来,不过是随意叙话,不必拘谨。”
话虽如此,帐内的气氛却丝毫不见轻松。
纳兰瑞的问话开始了。他先是从经史典籍问起,考校僧格林沁的汉学功底。所幸李师傅近日恶补,僧格林沁应对虽不算精深,但引经据典,倒也中规中矩,显示出一定的学习基础。
随后,话题转向部落治理。纳兰瑞问及赋税征收、纠纷处理、与周边部落关系等具体事务。僧格林沁结合自己近日处理的几件实例,一一作答,条理清晰,言之有物,尤其讲到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解决草场纠纷时,连色登台吉都微微颔首。
纳兰瑞听着,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偶尔追问一两个细节。他心中也不得不承认,这少年嗣子,确实不像传言中那般“骄纵无知”,反而显得沉稳干练。
然而,考较并未结束。纳兰瑞话锋一转,忽然问道:“嗣子以为,我朝对蒙古诸部,推行‘盟旗制度’,分而治之,是为何故?”
这个问题,极其敏感!首接触及了清廷统治蒙古的核心策略!答得好,可显忠诚;答得不好,便是心怀怨望!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连记录的吏员都停下了笔。色登台吉更是紧张地看向了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心中凛然,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深吸一口气,沉吟片刻,谨慎地回答道:“回大人话。小子浅见,朝廷推行盟旗制度,乃是圣明天子高瞻远瞩之举。蒙古诸部,地域广袤,习俗相近然亦各有不同。若统而为一,恐有尾大不掉之患,易生纷争。朝廷分而治之,划定牧界,各安生业,既可避免各部无谓厮杀,消耗元气,亦便于朝廷管理,施以教化,传播皇恩。此乃‘众建以分其势’之良策,旨在保蒙古诸部长治久安,享太平之福。我科尔沁部深受皇恩,自当恪守朝廷法度,忠心不二。”
他这番回答,完全站在维护朝廷统治的立场上,将“分而治之”解释为避免内部纷争、便于管理的“良策”,既回答了问题,又充分表达了对朝廷的恭顺与忠诚,可谓滴水不漏。
纳兰瑞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没想到一个草原少年,竟能如此清晰地理解并阐述朝廷的深层意图,且言辞如此得体。他原本准备好的后续诘问,一时竟有些用不上了。
“唔……嗣子见识,倒是不俗。”纳兰瑞勉强赞了一句,语气却听不出多少真心。他沉默片刻,似乎有些不甘心,又换了个方向,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问道:“听闻嗣子骑湛,勇武过人,深得草原尚武之风。却不知,于诗词歌赋、风雅之事上,可曾涉猎?我天朝上国,文武并重,方为全才。”
这分明是在刁难了。谁不知道蒙古王公子弟,首要在于弓马娴熟,治理部落,于汉学诗词上,要求本就不高。
色登台吉脸上露出不满之色,觉得这纳兰章京有些过分了。
僧格林沁却是神色不变,从容答道:“大人明鉴。小子生于草原,长于马背,骑射乃安身立命之本,不敢懈怠。至于诗词歌赋,乃天朝文化精华,博大精深,小子资质鲁钝,仅随师傅略识文字,通读经史,以求明理,于诗词一道,实未窥门径,不敢附庸风雅。然,小子深知,治国安邦,首重实务与德行。我科尔沁部仰慕天朝文化,亦当以忠勤实务为本,方不负朝廷期望。”
他不卑不亢,坦然承认自己在诗词上的“不足”,却将之归结于重视“实务与德行”,并再次强调了对朝廷的“忠勤”,巧妙地化解了对方的刁难,反而显得更加真诚务实。
纳兰瑞连续几次发问,皆被僧格林沁沉稳应对过去,未能抓到任何把柄,脸色不由得微微沉了下来。他正欲再寻由头,帐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喧哗声!
一名王府护卫匆匆入内禀报:“启禀章京大人、台吉、嗣子殿下!不好了!霍林河上游因雪山融水暴涨,冲垮了河堤,下游三处苏木的草场和营盘被淹,数百牧民和大量牲畜被困,情况危急!”
“什么?!”色登台吉猛地站起身,脸色大变。这可是天灾!
纳兰瑞也是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这突如其来的事件,似乎给了他新的观察机会。
僧格林沁闻言,心中也是一紧,但他迅速压下惊慌,立刻转向色登台吉,语气果断地说道:“台吉大人,灾情紧急,需立刻组织救援!请大人速调王府亲卫和附近苏木青壮,携带绳索、舟筏前往受灾地点!同时,下令开放王府外围仓廪,准备搭建临时帐篷,筹集食物、药品和干净饮水,安置灾民!”
他的反应极其迅速,指令清晰明确,瞬间展现出了临危不乱的组织能力和对牧民疾苦的关切。
色登台吉此刻也顾不得纳兰瑞在场,连忙点头:“就依殿下所言!我立刻去安排!”
僧格林沁又对纳兰瑞躬身一礼,语气恳切:“章京大人,突发灾情,小子需即刻前往协调救援,恐不能继续陪侍左右,失礼之处,万望海涵!”
纳兰瑞看着僧格林沁那沉稳而焦急的神情,看着他在这突发事件面前表现出的担当与效率,再对比之前他那番滴水不漏的应对,心中原本的偏见和刁难之意,不禁动摇了几分。他挥了挥手,语气缓和了些:“救灾要紧,嗣子速去。”
僧格林沁再次行礼,随即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营帐,身影很快消失在赶往救援的路上。
纳兰瑞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这个年轻的科尔沁嗣子,似乎远比他预想的要难对付,也……更有意思。
这场突如其来的水灾,打断了纳兰瑞的考较,却也意外地,为僧格林沁提供了一个展现其另一面的舞台。
(http://www.220book.com/book/W2N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