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毕,东山起(副标题:缘起缘灭,以新纳旧)
第西卷:新途上的风浪与微光
第二章 困境里的协作:面料、机械与物流的攻坚(下)—— 物流困局与众人的破局之策
初冬的雾,总来得猝不及防。十一月十二日清晨,林天宇刚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翻开桌上的订单报表,手机就急促地响了起来,吓了他一下。。屏幕上跳动着 “王建军” 三个字,他心里不由咯噔一下 —— 自从上个月签下长期合作协议,王建军的物流团队负责公司八成的原料运输,除非出了急事,否则不会在这个时间点打电话。
“林董,出事了!”果然, 电话那头的王建军声音带着明显的焦急,还夹杂着呼啸的风声,“我们拉着面料原料的货车,在绕城高速上被堵了!大雾封路,所有车辆都不让走,现在离公司还有三十多公里,不知道要堵到什么时候!”
林天宇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指尖泛白。这批原料是昨天从南方面料厂调运的,专门用来赶制盛雅追加的 500 件加厚卫衣 —— 昨天机械调试刚结束,生产部己经排好了今天的工序,就等原料到岗开工。如果原料迟迟不到,不仅今天的生产计划要泡汤,按盛雅的交货期,后续很可能赶不上进度。
“雾有多大?高速交警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能解封?” 林天宇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一边问一边起身走到窗边。办公室的窗户玻璃上蒙着一层薄霜,擦开一角往外看,厂区外的马路被白茫茫的雾裹着,远处的路灯只剩一个模糊的光点,连十米外的梧桐树都看不清轮廓。
“雾特别大,能见度不到五米!” 王建军的声音里带着无奈,“我刚跟交警聊了,他们说这雾是凌晨突然起来的,现在还没散的迹象,最早也得中午才能评估能不能解封。林董,这批原料要是今天到不了,会不会耽误你们生产?”
“会有影响,但你先别急”,林天宇深吸一口气,大脑飞速运转,“你在原地等着,注意安全,有任何消息第一时间告诉我。我这边想想办法。” 挂了电话,他立刻拿起内线电话,拨给了商务部的周梅:“周梅,马上来我办公室一趟,有紧急情况。”
十分钟后,周梅拿着盛雅的订单明细走进来,脸上带着疑惑:“林董,您找我?是不是盛雅那边有新要求了?”
“比新要求更急”,林天宇指着桌上的原料清单,“王建军拉原料的货车被大雾堵在高速上了,现在封路,最早中午才能解封,原料今天能不能到还不一定。咱们今天本来要开工做卫衣,原料不到,生产就得停。你先跟盛雅的赵总监联系,说明情况,看看能不能把交货期往后延两天,同时问问他们有没有备用的原料供应商在本地,能临时调一批货。”
周梅心里一紧,赶紧拿出手机:“好,我现在就联系赵总监。本地供应商我也有几个联系方式,我一起问问,争取能临时调货。” 她走到办公室角落,压低声音拨通了赵总监的电话,手指无意识地攥着订单明细,连指尖都在微微发抖 —— 盛雅对交货期一向严格,上次运输危机己经让对方担过心,这次再出问题,怕是会影响后续合作。
林天宇想了想,没闲着,又拨通了后勤组老郑的电话:“老郑,你现在去联系一下咱们附近的几家物流公司,问他们有没有办法绕开封路的高速,从国道或者省道把原料运过来。王建军的货车在绕城高速东段,你跟他们说清楚位置,看看能不能协调车辆去接应。”
“好嘞林董!我这就去查附近物流公司的电话,保证尽快给您回信!” 老郑的声音很干脆,挂了电话就拿着物流通讯录跑了出去。
刚放下电话,华雄腾端着保温杯走进来,看到林天宇皱着眉站在窗边,就知道出了问题:“怎么了?看你这表情,是生产上又遇到麻烦了?”
“华老,您来了”,林天宇转过身,把物流的事说了一遍,“现在原料堵在高速上,生产停了,我让周梅联系盛雅延期,老郑找备选物流,不知道能不能解决。”
华雄腾走到沙发上坐下,喝了口热茶,慢悠悠地说:“别急,大雾封路是突况,谁也预料不到。你先想想,咱们车间里有没有上次剩下的类似面料?要是有的话,先拿出来用,能做多少是多少,别让机器空转,也别让工人闲着。”
林天宇听了,眼睛一亮:“对呀!我怎么没想到!上个月做盛雅的外套,还剩了一批浅灰色的加厚面料,跟这次卫衣的面料成分差不多,就是颜色有点区别。我现在去跟生产部说,让他们先整理这批面料,看看能做多少件,先开工再说!”
“这就对了,遇到问题别慌,先找能立刻解决的办法”,华雄腾笑着点头,“我去看看周梅那边的沟通情况,盛雅那边我跟赵总监也打过几次交道,他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只要咱们态度诚恳,说明情况,延期应该没问题。”
林天宇拿着面料库存清单,快步走向生产车间。刚到车间门口,就听到里面的议论声 —— 李建国正跟工人们说原料延迟的事,大家都有点着急,有的说 “这可怎么办,今天白来一趟”,有的说 “要是耽误了订单,会不会扣工资”。
“大家静一静!” 林天宇走进车间,举起手里的库存清单,“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仓库里还有上次剩下的浅灰色加厚面料,跟这次卫衣的面料成分差不多,虽然颜色不一样,但我己经让周梅跟盛雅沟通,看看能不能先做这批浅灰色的,后续原料到了再做原定颜色的。现在,李建国带几个人去仓库搬面料,小王跟我去检查机器,确保等下面料到了就能开工,其他人先整理自己的工位,把工具和线轴都准备好!”
工人们一听有办法开工,都松了口气,刚才的焦虑一扫而空。“太好了!只要能开工,颜色不一样没关系!” 张阿姨第一个站起来,拿起抹布开始擦缝纫机,“我这就把线轴按颜色排好,浅灰色的面料配白色的线正好!”
“我跟李哥去搬面料!” 小王放下手里的工具包,跟着李建国往仓库走。仓库在车间隔壁,里面堆着各种面料和辅料,李建国拿着库存清单,很快找到了那批浅灰色面料 —— 装在蓝色的防水袋里,一共二十包,每包能做十件卫衣,正好能做两百件。
“大家小心点,别把面料蹭脏了!” 李建国一边搬一边再三叮嘱道,“这面料是加厚的,比平时的沉,两个人抬一包,别伤了腰。” 小王和几个年轻工人点点头,两人一组,小心翼翼地把面料往车间搬。面料袋摩擦地面的声音、工人的脚步声、偶尔的笑声,混在一起,让刚才还略显沉闷的车间重新有了活力。
林天宇和小王检查完机器,刚回到车间中央,周梅就跑了进来,脸上带着喜色:“林董!好消息!赵总监同意延期两天,还说浅灰色的面料他们也能接受,正好可以作为备选颜色推给线下门店!另外,我联系到一家本地的面料供应商,他们有一批跟原定面料一模一样的货,今天下午就能送到,就是价格比之前的高 5%,您看要不要订?”
“订!当然订!” 林天宇高兴地说,“价格高没关系,只要能保证原料供应,不耽误订单就行。你跟供应商确认好送货时间,让他们首接送到车间,省得再搬一次。”
“好!我现在就跟供应商确认!” 周梅闻言马上转身又跑了出去,连脚步也比刚才轻快了不少。
刚过十点,老郑也打来电话,声音里满是兴奋:“林董!联系到了!附近有家‘顺通物流’,他们有几辆小型货车,能走乡间小路绕开封路的高速,现在己经去接应王建军的货车了,估计中午就能把原料送到公司!”
“太好了!老郑,辛苦你了!” 林天宇挂了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车间里的工人,大家立刻欢呼起来。张阿姨手里拿着线轴,笑着说:“我就说嘛,只要咱们一起想办法,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好了,上午能做浅灰色的,下午原料到了就能做原定颜色的,一点都不耽误!”,
李建国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点头:“是啊,刚才还担心今天开不了工,现在不仅能开工,还能做两批货,咱们加把劲,争取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大家一起加油吧!”
“”加油!“”众人齐声迎喝一声就马上专注于手中的工作,一切又回到原来忙而有序的状态,不过这次多了份干劲。
中午十二点,顺通物流的货车果然到了,王建军也跟着车一起来了。他刚跳下车,就快步走到林天宇面前,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林董,让您担心了,这次大雾实在突然,还好有顺通物流帮忙,不然原料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
“没事,你也辛苦了,在高速上堵了一上午”,林天宇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先去食堂吃午饭,吃完饭再卸原料。”
王建军摆摆手:“不了林董,我得赶紧回去,还有一辆拉成品的货车要去盛雅,我得盯着。这次的事给你们添麻烦了,以后我会提前看天气预报,避开恶劣天气,保证原料和成品都能按时送达。” 他说着,又跟李建国打了招呼,才急匆匆地跳上货车,往盛雅的方向开去。
下午一点,本地供应商的面料也送到了,车间里立刻忙碌起来。李建国安排工人分成两组,一组继续做浅灰色的卫衣,一组开始做原定颜色的卫衣。缝纫机的 “嗡嗡” 声再次响起,比早上更响亮,更有节奏 —— 像是在为这场物流困局的破解欢呼。
张阿姨负责给浅灰色卫衣缝领口,手指灵活地转动布料,针脚又密又匀。旁边的王阿姨帮她递线轴,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你看,这浅灰色的面料做出来也挺好看的,比原定颜色更耐脏,线下门店肯定喜欢”,张阿姨一边缝一边说。
“是啊,刚才周梅说,盛雅的赵总监还夸咱们会想办法,说以后有备选颜色的订单,优先找咱们公司做”,王阿姨笑着回应,“咱们可得好好做,不能辜负人家的信任。”
小王则在车间里来回走动,时不时停下来检查机器的运行情况。刚才做浅灰色面料时,有一台机器的针脚有点松,他立刻调紧了压脚,现在再看,针脚变得整齐了不少。“小王,你这技术越来越好了,比刚来时强多了!” 李建国走过来,看着机器上的针脚,满意地说。
小王不好意思地笑了:“都是李哥教得好,还有华老那本笔记,里面写了不少机器调试的技巧,我每天都看,学到了很多。”
下午五点,第一批浅灰色的卫衣做好了,一共两百件,整齐地堆在车间角落的箱子里。周梅特意过来检查,拿起一件卫衣,翻看领口和袖口的针脚,笑着说:“做得真好,比上次的还整齐,盛雅肯定满意。我现在联系王建军,让他明天早上来拉这批货,先送到盛雅的仓库,让他们先清点。”
林天宇也走过来,拿起一件卫衣,摸了摸面料,心里满是欣慰。从早上的物流困局,到现在第一批货顺利完成,不过短短十个小时,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团队里每个人的尽责和配合 —— 周梅及时沟通客户和供应商,老郑找备选物流,李建国和工人们积极调整生产,王建军克服困难送原料,还有华老在关键时刻给出的建议。
“大家辛苦了!” 林天宇走到车间中央,拍了拍手,“今天多亏了大家,咱们不仅解决了物流问题,还完成了第一批货。晚上公司加个餐,食堂准备了红烧肉和水煮鱼,大家吃完再下班!”
“好耶!” 工人们立刻欢呼起来,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张阿姨擦了擦手上的线迹,笑着说:“还是林董心疼我们,知道我们今天辛苦,还加了餐。我得赶紧给我家老头子打电话,告诉他今天晚点回去,让他别等我吃饭了。”
晚上六点,食堂里热闹非凡。餐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红烧肉、水煮鱼、炒时蔬,还有一大盆蛋花汤。工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吃一边聊今天的事,有的说 “今天真是虚惊一场,还好解决了”,有的说 “以后遇到问题,咱们还这么一起想办法”,还有的说 “王经理也不容易,在高速上堵了一上午,还特意送原料过来”。
华雄腾和林天宇坐在角落的桌子旁,看着大家热闹的样子,都露出了笑容。“你看,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华雄腾喝了口酒,慢悠悠地说,“这次物流问题,虽然是个麻烦,但也让咱们团队更有凝聚力了,还跟盛雅、王建军的合作更紧密了,也算是因祸得福。”
林天宇点点头,看着桌上的水煮鱼 —— 正是上次厨艺比拼胜出的菜式,现在成了大家最喜欢的菜。他想起创业初期的艰难,想起那些一起熬过的日子,心里满是感激:“是啊,华老,要是没有大家的支持,咱们公司走不到今天。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咱们还能像今天这样,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就一定能走得更远。”
晚上八点,工人们陆续下班,厂区里渐渐安静下来。林天宇走到生产车间,看着角落里堆着的卫衣箱子,又看了看整齐排列的缝纫机,心里格外踏实。他拿出手机,给王建军发了条消息:“王经理,今天辛苦你了,明天早上九点来拉货,路上注意安全。”
很快,王建军回复了消息:“林董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明天我一定准时到,保证把货安全送到盛雅。”
林天宇收起手机,走出车间,锁上大门。初冬的夜晚有点冷,他裹紧了外套,抬头看向天空 —— 大雾己经散了,月亮挂在天上,洒下清冷的光,远处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像是在为这场物流困局的破解点赞。
他知道,未来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更多的挑战,但只要身边还有这样一群尽责、团结的伙伴,就没有什么能阻挡天宇民生前进的脚步。新的订单,新的希望,还在等着他们 —— 而这场物流困局,不过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一个小插曲,让他们更懂得协作的意义,更珍惜彼此的陪伴。
第二天早上九点,王建军的货车准时停在公司门口。工人们一起动手,把卫衣箱子搬上货车,动作麻利,配合默契。“王经理,路上小心,记得跟盛雅的人说,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我们”,林天宇站在货车旁,叮嘱道。
“放心吧林董!我肯定把货安全送到!” 王建军跳上货车,挥手告别。货车缓缓驶出厂区,朝着盛雅的方向开去,留下一道长长的车辙 —— 像是在为这场物流困局的圆满解决,画上一个温暖的句号。
而车间里,缝纫机的 “嗡嗡” 声再次响起,新的生产又开始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工人们认真的脸上,洒在转动的机器上,洒在崭新的面料上 —— 这是天宇民生新的一天,也是他们在新途上,继续带着希望和勇气,稳步前行的一天。
星之路途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2N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