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毕,东山起(副标题:缘起缘灭,以新纳旧)
第西卷:新途上的风浪与微光
第十章 联合实验室的新程(二)—— 研发博弈:理念碰撞中的协作破局
三月中旬的清晨,天宇民生厂区的玉兰花己绽放满枝,淡粉色的花瓣上沾着晶莹的露珠,微风拂过,香气弥漫在整个园区。联合工艺实验室门口,红色的地毯从厂区主干道一首铺到实验室门口,两侧摆放着欧式花篮,淡雅的白色玫瑰与紫色勿忘我搭配,既符合欧雅的品牌调性,又透着春日的清新。小李穿着一身淡蓝色工装,正和张阿姨一起,将昨天熬夜绣好的胸牌一一摆放在签到台的托盘里,每个胸牌上的雏菊刺绣都独一无二,针脚细密得让人忍不住驻足细看。
“小李,你这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张阿姨拿起一枚胸牌,对着阳光查看,“你看这花瓣的渐变,用浅黄到深黄的丝线过渡,比机器绣的还自然。等下总部的人看到,肯定会喜欢。”
小李笑着擦了擦额角的细汗:“还是您教得好,要是没有您当初教我‘渐变针法’,我也绣不出这样的效果。对了阿姨,等下启动仪式结束后,咱们得把国产线的样品摆到展示架最显眼的位置,让总部的人也看看咱们国产线的实力。”
正说着,远处传来汽车引擎声 —— 欧雅总部的车队到了。陈若琳总监走在最前面,穿着一身米白色西装套裙,身边跟着欧雅全球工艺研发总监马库斯,他是位金发碧眼的德国人,手里拿着一个黑色公文包,眼神锐利却不失温和。林天宇和华老赶紧迎上去,热情地握手:“陈总监,马库斯总监,欢迎来到联合工艺实验室!”
马库斯笑着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回应:“感谢邀请,我早就听说天宇民生的工艺很有特色,今天终于能亲眼看看了。”
众人走进实验室,首先被中央的实木展示架吸引。马库斯停下脚步,伸手轻轻抚摸展示架的实木框架,又看了看架上的 “匠造系列” 样品:“这展示架很特别,实木的质感很好,比亚克力更有温度。你们的刺绣工艺也很棒,尤其是这真丝连衣裙上的玉兰花,立体感很强,像真的一样。”
陈若琳也点头称赞:“我之前还担心实木展示架会不符合品牌形象,现在看来,这是个很明智的选择。它不仅实用,还能体现‘手工匠心’的理念,和咱们的‘匠造系列’很契合。”
启动仪式在上午十点准时开始。林天宇作为东道主,首先上台致辞:“感谢欧雅总部的信任,让天宇民生有机会参与‘匠造系列’的工艺研发。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不仅是双方合作的新起点,更是我们追求‘高端工艺、环保匠心’的新征程。未来,我们会在这里研发更多优质工艺,为欧雅的高端产品注入更多‘中国匠心’。”
马库斯随后上台,手里拿着一份工艺研发报告:“欧雅一首致力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天宇民生的刺绣、包边工艺,正是我们需要的‘传统匠心’。我希望联合实验室能成为‘工艺创新的摇篮’,研发出更多既符合环保要求,又能打动消费者的新工艺。”
仪式结束后,众人移步实验室内部,开始讨论首批工艺研发的方向。马库斯将大家带到面料检测区,指着桌上的有机羊毛面料:“我认为,首批研发应该聚焦‘羊毛立体刺绣的环保工艺’。现在欧洲市场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需要研发出可降解的刺绣线,还要找到减少羊毛面料预处理废水排放的方法。”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欧洲环保标准文件,“你们看,欧盟最新的环保标准要求,纺织品的可降解率必须达到 90% 以上,废水排放的 COD 值不能超过 50mg/L,这对我们的工艺是个不小的挑战。”
王仲明皱了皱眉,拿起有机羊毛面料,用手指轻轻揉搓:“可降解刺绣线确实是个好方向,但羊毛面料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需要更坚韧的刺绣线,可降解线的韧性可能不够,绣出来的花纹容易变形。而且减少废水排放,意味着要改变预处理的流程,这可能会影响面料的手感和色牢度,咱们得谨慎。”
李师傅也补充道:“我做羊毛刺绣三十年,试过不少线材,可降解线的最大问题是‘不耐洗’,水洗几次就容易断。要是客户买回去穿几次,刺绣就坏了,会影响欧雅的口碑。我觉得不如先从‘优化现有刺绣工艺’入手,比如改进针法,减少线材用量,这样既环保,又能保证质量。”
马库斯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几分坚持:“减少线材用量只是‘小改进’,不是‘大创新’。欧雅需要的是能引领市场的新工艺,可降解刺绣线虽然有挑战,但一旦研发成功,就能成为‘匠造系列’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在欧洲市场树立‘环保标杆’。”
双方的分歧让现场氛围瞬间变得紧张。小李站在旁边,手里紧紧攥着笔记本,心里也在思考 —— 马库斯的 “环保创新” 方向很有前瞻性,但王师傅和李师傅的担忧也很实际;要是盲目追求可降解,忽略了工艺的实用性,最终研发出的工艺可能无法批量生产。她犹豫了片刻,还是鼓起勇气开口:“马库斯总监,王师傅,我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先做个‘双轨实验’?一方面研发可降解刺绣线,测试它的韧性和耐洗性;另一方面优化现有针法,减少线材用量,这样既能尝试创新,又能保证有成熟的工艺可用,您觉得怎么样?”
马库斯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这个想法很好!既不放弃创新,又兼顾实用,不愧是能绣出这么精美花纹的年轻人。”
陈若琳也点头赞同:“我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咱们可以成立两个研发小组,一个由马库斯总监牵头,负责可降解刺绣线的研发;另一个由王师傅牵头,负责现有针法的优化,两个小组定期沟通,互相借鉴经验。”
研发方向确定后,大家又围绕 “实验分工” 展开讨论。从街头醉到事业新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从街头醉到事业新最新章节随便看!马克主动申请加入可降解刺绣线研发小组:“我熟悉欧洲的环保标准,还能联系欧洲的实验室,获取可降解材料的最新数据,帮大家少走弯路。”
刘姐则选择加入针法优化小组:“我可以负责质检,每天测试优化后的针法绣出的样品,确保针脚密度、耐洗性都符合标准。”
张经理也表态:“两个小组需要的实验耗材,我会优先采购,尤其是可降解线的样品,我明天就联系国内的环保材料厂,争取下周送到。”
讨论结束后,马库斯走到王仲明身边,主动伸出手:“王师傅,之前我太执着于‘创新’,忽略了工艺的实用性,抱歉。以后还请您多指导,毕竟您在羊毛刺绣领域的经验,比我丰富得多。”
王仲明笑着握住马库斯的手:“马库斯总监客气了,您的环保理念也给我们提了醒。咱们互相学习,肯定能研发出既环保又实用的好工艺。”
接下来的一周,两个研发小组正式投入工作。可降解刺绣线研发小组的进展并不顺利 —— 马克联系的环保材料厂送来的可降解线样品,韧性确实不够,绣在羊毛面料上,稍微用力拉就会断;而且耐洗性也差,水洗三次后,线的颜色就开始褪色,还出现了断股的情况。
“这可怎么办?” 马克拿着褪色的样品,眉头皱得紧紧的,“离下次研发汇报只有两周了,要是还找不到合适的可降解线,咱们的研发就得停滞。”
马库斯也很着急,他对着电脑屏幕,浏览着欧洲环保材料厂的网站,试图找到更优质的可降解线样品:“欧洲有一家材料厂的可降解线口碑不错,但运到这里至少需要三周,赶不上汇报。”
小李看着他们焦急的样子,突然想起之前张经理提到的江南面料厂:“马克哥,马库斯总监,咱们可以联系江南面料厂试试!他们之前做的国产桑蚕丝线质量很好,说不定也能研发可降解线。而且他们离咱们近,沟通和送样都方便。”
马库斯眼前一亮:“对!咱们可以和国内的面料厂合作,定制符合要求的可降解线。小李,麻烦你联系张经理,让他尽快和江南面料厂沟通。”
张经理接到电话后,当天就开车去了江南面料厂。江南面料厂的王总听了需求,立刻召集技术团队讨论:“可降解线我们之前做过研发,只是还没量产。要是天宇和欧雅有需求,我们可以加快研发进度,一周内就能出样品,保证韧性和耐洗性都达标。”
一周后,江南面料厂的可降解线样品送到了实验室。马克立刻进行测试 —— 韧性比之前的样品提高了 30%,绣在羊毛面料上不容易断;耐洗性也达标,水洗五次后,颜色没有明显褪色,也没有断股。“太好了!” 马克兴奋地拿着测试报告,跑到马库斯面前,“样品达标了!咱们可以继续研发了!”
另一边,针法优化小组的进展也很顺利。王仲明和李师傅一起,优化了羊毛立体刺绣的 “分层针法”—— 将原来的三层刺绣减少为两层,用更细的线材代替粗线,既减少了 20% 的线材用量,又保证了花纹的立体感。刘姐测试后,用放大镜仔细查看:“针脚密度每厘米 12 针,符合标准;耐洗性也很好,水洗五次后,花纹没有变形,针脚也没有松动。”
小李也加入了针法优化小组,她在王仲明和李师傅的基础上,又改进了 “收针技巧”—— 收针时用 “回针加固法”,在面料反面多缝两针,再将线头藏在面料夹层里,这样既减少了线头的用量,又避免了线头脱落的问题。“你们看,” 小李拿着优化后的样品,展示给大家看,“收针处没有明显的线头,面料反面也很平整,比之前的收针方法更简洁。”
两个小组定期沟通,互相借鉴经验。可降解线研发小组将可降解线的特性告诉针法优化小组,帮助他们调整针法,让可降解线更适合刺绣;针法优化小组则将优化后的针法分享给可降解线研发小组,让他们测试可降解线在新针法下的表现。
研发汇报当天,两个小组都拿出了满意的成果。可降解线研发小组展示了用可降解线绣的羊毛样品,马库斯拿着样品,对着灯光查看:“韧性很好,颜色也均匀,符合欧盟的环保标准。咱们可以和江南面料厂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批量采购这种可降解线。”
针法优化小组则展示了优化后的 “分层针法” 样品,王仲明介绍道:“这种针法减少了 20% 的线材用量,还缩短了 15% 的刺绣时间,适合批量生产。而且我们还改进了收针技巧,避免了线头脱落的问题。”
陈若琳看着两个小组的成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太棒了!这就是联合实验室的意义 —— 通过理念碰撞,找到最适合的研发方向;通过团队协作,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我相信,只要咱们继续保持这种协作精神,以后肯定能研发出更多优秀的工艺。”
汇报结束后,小李和王仲明、李师傅一起,将研发成果整理成文档,存入实验室的数据库。小李看着文档里的照片和数据,心里满是成就感 —— 从最开始担心 “跟不上研发进度”,到现在能参与其中,甚至提出自己的想法,她觉得自己又成长了不少。
“小李,你很有潜力,” 王仲明拍了拍她的肩膀,“以后要多思考、多尝试,争取成为实验室的‘工艺骨干’。”
小李用力点头:“我会的!谢谢王师傅,谢谢李师傅,要是没有你们的指导,我也做不到这些。”
夕阳透过实验室的窗户,洒在研发成果文档上,淡蓝色的墙面在余晖里显得格外温暖。联合实验室的首批工艺研发,在理念碰撞与协作中圆满完成,不仅为 “匠造系列” 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天宇民生的团队在研发过程中,收获了更多的经验与成长。而这,只是联合实验室新征程的开始 —— 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里还会诞生更多创新工艺,书写更多关于 “匠心与协作” 的故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W2N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