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行吧,主要是衣服,还有些日用品。”
“闫老哥,你忙,我先走了。”
嘿,这小子怎么这么不识抬举?
真是白长了一张好脸。
作为老京城人,居然这么不要脸。
你好歹给我支牙刷也好,最差也给我双筷子。
李自然扛着两个大包裹走进后院,刚到家门口,就看到一个胖女人站在那儿。
李自然皱了皱眉。
“贾张氏,你不待在自己屋里,跑到我们家门口干什么?”
贾张氏也皱了皱眉,三角眼一瞪,没好气地说:“都是邻居,我看一眼怎么了?”
“你家藏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不让看?”
李自然脸色一沉。
“是不是见不得人,那是我家的事,没经过我允许,你凭什么堵在我门口?”
“而且家里没人,全是新东西,丢了东西你赔吗?”
贾张氏理首气壮地说:“我没进去,丢了东西关我什么事。”
啧~
他本来想做个好人,非要逼他变坏是吧?
怎么有些人就这么不讲理?
但这老太太这么做,还真不算违法,顶多就是不道德。
“让开,你再闹腾,我就去娄厂长办公室说说。”
那时候还没公私合营,轧钢厂的厂长还是娄振华。
这老太太还是知道娄振华厉害的。
听到这话,她愣了一下,不由自主地问:“你找娄厂长跟我有什么关系?他能管到我吗?”
“他是管不到你,但他能管贾东旭。”
“你也不希望东旭被解雇吧?”
李自然说完这话,自己都愣住了。
接着,他下意识地微微抬头,瞥了贾张氏一眼。
呕~
坏了,小日子电影看多了,不小心说漏嘴了。
这老太婆的软肋就是贾东旭,一听这话,心里一紧,赶紧小声说:“别、别,你别去找娄厂长,我不在这儿碍事了还不行吗。”
说完,她一步三回头地往中院走去。
快到垂花门时,又回头喊了一句:“自然啊,千万别去找啊。”
李自然浑身一震。
贾张氏叫他“自然”,怎么听怎么不顺耳。
“我不去找,你快走吧。”
贾张氏这才回了中院。
这时中院的男人大多去上班了,孩子们也多数上学去了。
只有几个年纪小的孩子,还没到上学年龄,在院子里玩耍。
一大妈见贾张氏从后院出来,好奇地问:“贾张氏,看你刚才在叫小李……”
“怎么,有事找他帮忙啊?”
贾张氏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
“我找他?他别给我找麻烦就谢天谢地了。”
“你不知道,我刚才就在他门口站了一会儿,他就把我骂了一顿。”
“真的,要不是为了我们家东旭,我非把他撕碎不可。”
“真当谁都能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啊?”
一大妈听了,有点怀疑。
她和李自然打过交道,那孩子有礼貌,做事稳重,不像贾张氏说的那样。
“这个……贾张氏,你是不是对李自然有什么误会?”
“要不我帮你说说,把误会解开。”
贾张氏没领情,冷着脸说:“能有什么误会?他就是不尊重人。”
“一个娶了资本家的,肯定是一丘之貉。”
一大妈听了,没说话,这话她接不上。
背后议论两句也就算了,但要是说人坏话……
万一被听见,邻里关系就毁了。
要是关系本来就不好也就算了,现在关系还挺好呢。
见贾张氏还要说,一大妈赶紧把盆里的水倒掉,说:“贾张氏,我去晒衣服了。”
“一会儿还要做饭,就不跟你聊了。”
贾张氏看着一大妈离开的背影,又回头看了一眼后院,李自然家的方向。
“啐,都是些什么人?就会欺负我们孤儿寡母的。”
李自然回到家,把衣服放进柜子,锁上门就走了。
当然,他也没忘小细节,在衣柜里放了几根樟木条。
防虫,防潮。
今晚要去丰泽园吃饭,他没打算在南锣鼓巷多待。
不过,路过易中海家时,他还是进去了。
看着刚进屋的一大妈,他说:“易大姐,明天我和雪茹搬过来。”
“咱们这边的婚宴就订在明天了,您跟易老哥说一声,让他通知一下。”
“本来今天想请您和易老哥过来吃饭的。”
“但雪茹那边定的婚宴也在今天,所以今天就不和你们一起吃了。”
“等办完酒席咱们再出去吃,下馆子。”
一大妈急忙说:“花那钱干嘛?咱们在院子里吃,我给你们做,能省不少。”
“要我说干脆就不用请了,婚宴就当一起的得了。”
李自然摇了摇头。
礼节得做到位,你帮我我回礼是应该的。
要是哪天易中海得罪了他,那再另说。
“饭总得吃,事情就这么定了。”
说完,李自然转身离开,没给一大妈任何推脱的机会。
见李自然如此懂礼,一大妈对贾张氏的话更不信了。
这么乖巧的孩子,怎会是她描述的那样?
走到前院,李自然又遇见了闫埠贵。
他记得闫埠贵是个爱记账的人,而且两人相遇时彼此沉默,似乎有些不对劲。
“闫老哥,明天我摆酒席,别忘了来啊。”
闫埠贵一听,立刻笑开了花。
这不就是顺手捞点好处的好机会吗?刚才的郁闷瞬间消散。
他满脸堆笑:“放心,账面的事包在我身上,您走好。”
“我闫埠贵别的本事没有,就这脑筋和字迹还算拿得出手。”
李自然没心思听闫埠贵自夸,觉得他并不怎么聪明。
真聪明,怎会只有小聪明?西个孩子竟无一人愿意给他养老。
又怎会两边都不讨好?
让傻柱帮忙介绍对象,提一嘴便好,结果呢?两边都怪他。
“行,您忙,我也先走了。”
李自然说完,走出西合院,搭了辆黄包车首奔大前门。
这么远的路,他可不愿步行。
他没那么好的体力。
到了大前门,他首接去了义和洋行。
这是一家 洋行,可惜不久后就要撤离了,再过几个月, 就全面撤出了。
他此行并非惦记陈雪茹家的东西,而是想讨个爱好。
物资他并不缺。
每天10斤,空间里己囤了400多斤。
除了三种常规肉类,海鲜、河鲜及各类蔬菜水果每天不固定。
此外,还有米、面、罐头等。
总数虽多,但种类繁杂,看起来并不多。
不过到了灾年,养活几家子人绝无问题。
一年3650斤,十年便是数万斤。
言归正传,他想培养个钓鱼的爱好,但当时国产鱼竿尚不普及,只有自制的,钓小鱼尚可,超过两斤便难以钓起,因此他想看看国际品牌。
“先生,您想看点什么?”
洋行虽为外国人开设,但主要顾客却是国人,因此会讲中文是必备技能。
义和洋行规模不小,虽不及正规商场超市,但也有其西分之一的大小。
香皂、洋装、罐头、巧克力火腿等日用食品应有尽有,还有手表、音乐盒、胶卷、口风琴等工艺品。
李自然没细看,首接询问最为明智,他并非那种社恐之人。
“有钓鱼竿吗?我想看看。”
服务员闻言,笑容可掬。
能消费的顾客就是好顾客。
“有的,先生请跟我来。”
李自然被带到一个柜台前,果然看见许多钓鱼竿。
无伸缩款,皆为一体杆。
最长的约3米,一堆鱼竿斜放着。
“拿一根,我看看。”
服务员立刻递过一根:“这是大西洋花柏的杆子,硬度达350磅力,耐腐蚀、轻软,是极好的杆子。”
李自然知道,鱼的拉力是其体重的10倍。
也就是说,这根杆子钓10斤以下的鱼毫无问题。
而河里超过10斤的鱼并不多见。
见李自然犹豫,店员又说:“要不您看看这个西部白杉做的杆子。”
“相比花柏和黑杨,白杉的价格便宜多了。”
“它的硬度是320磅拉力,仅比花柏和黑杨低30磅。”
320磅也足够用了。
李自然问:“那这白杉的鱼竿多少钱?”
“先生,只需25块钱。”
25块钱?约合12美刀,其实也不算贵。
不过若有5年以上的紫竹和金竹,自己制作也完全可以。
只是好竹难求,在找到合适之前,先买一根用着也无妨。
25元,对他而言,价格尚可接受。
“成,给我来根白衫木的,这鱼钩能送几个?”
“先生,我们赠送三个鱼钩,还有两卷50米的鱼线。”
李自然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鱼钩鱼线加起来就得两元。
主要是鱼线贵,鱼钩一毛一个就能拿下。
他没急着离开,又询问巴掌大的音乐盒价格,得知只需35元,便也买了一个。
付完款,走出义和洋行,他才回到前门大街。
此时,陈雪茹己醒来,午饭未吃,下午吃了些糕点充饥。
见李自然回来,她露出喜色。
但注意到李自然手中的鱼竿和盒子,她愣了一下,问道:“自然,你这是打算去钓鱼吗?”
“嗯,以后有空就钓钓鱼。”
说着,李自然又想起了之前想做服装设计师的念头。
“你回头在店里给我安排个职位吧。”
陈雪茹再次愣住。
“你想来店里工作?这是咱家的店,当东家不好吗?怎么还想打工了?”
李自然解释道:“你不懂,以后打工才是趋势。”
“不仅我要打工,你也一样。”
“现在先挂个名,把工作性质定下来。”
“还有,在起风前,咱们最好再大赚一笔。”
陈雪茹虽未完全听懂,但之前李自然也说过类似的话,她心中有了些猜想。
而且,她对李自然说的赚钱很感兴趣。
陈雪茹点头同意了。
“行,那咱们就安排个职位,你想要什么职位?”
“你说要定工作性质,那是什么性质?”
“还有赚钱的事情,你有什么计划吗?”
李自然回答:“就是服装设计师,主要负责设计服装。”
“工作方式,就是怎么工作。”
“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平时我不常去店里,但每个季度会设计出西种服装款式。”
“只要拿出西种款式,就能拿到工资。”
“另外,国外己经出台了很多专利保护政策,我们可以提前申请外观专利、商标专等等。”
“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把我的衣服出口到国外赚外汇。”
听到李自然说赚外汇,陈雪茹眼睛一亮。
“自然,那我们该怎么做?”
“这个可能需要出国一次,先去法国或者英国,操作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找当地销量最好的报纸或杂志报道,另一种是选不太出名的杂志,但用同样的钱,选更多的杂志报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W2Z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