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三日封锁令一出,满城风声鹤唳。
太子以清查逆党残余为名,调禁军封锁九门,盘查往来商旅,连送药赈灾的书院学子亦不得随意通行。
街头巷尾皆有暗探巡弋,百姓闭户,坊市萧条。
一时间,天家威压如铁幕垂落,仿佛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将那蛰伏于暗处的烬王彻底碾碎。
然而就在人人自危之际,七大书院却陆续收到来自“清净使”署名的赈灾药箱。
箱中除药材外,更有抄录工整的《紫宸日录》残卷——一本据传记载先帝晚年密事的禁书。
其中一页赫然写着:“每月初七,召太子入紫宸殿问政,语至夜半,未尝携他人。”
这一条,被刻意誊抄五遍,藏于不同药箱夹层。
不过两日,坊间便悄然流传起“七日之秘”的说法。
有人说,先帝早有意废储,因太子行事阴鸷、结党营私;更有神棍附会称,静公死后魂魄未散,每至子时,其宅门前长明灯便会无火自燃,似在指引什么。
人心浮动,朝堂震颤。
连向来中立的老尚书都忍不住遣心腹私下打听:“北门水道是否通幽?可载舟否?”言语之间,己非单纯疑虑,而是隐隐生出试探之意。
这一切,皆在顾清微预料之中。
她端坐于王府东厢暖阁,指尖轻抚茶盏边缘,眸光沉静如深潭。
冬梅立于身后,低声道:“主子,七大书院己有西所传出议论,东宫耳目昨夜急报太子府,今晨便见禁军调动异常。”
“哦?”她抬眼,唇角微扬,“他们信了?”
“信了。”冬梅压低声音,“据说太子拍案怒斥‘老匹夫竟敢毁我名声’,当即命人彻查《紫宸日录》来源,还派了密探潜入国史馆翻找旧档。”
顾清微轻笑一声,眼底毫无波澜。
她要的,从来不是真相大白,而是混乱。
当所有人都开始怀疑皇权正统、储君德行之时,谁还会去追查一支悄然集结的玄甲旧部?
谁又会在意一个“残疾王爷”是否真的病入膏肓?
真正的杀招,从不在刀锋之上,而在人心之间。
就在此时,窗外传来细微响动。
一道灰影如落叶般飘落檐下,是墨七。
他跪伏阶前,禀道:“玉清观传出消息,妙真师太称‘天象示警’,需闭观七日诵经禳灾,拒见一切外客。”
“果然坐不住了。”顾清微笑得愈发温柔,“既然怕人窥探,那便更该进去看看。”
她抬手,一枚铜牌落入墨七掌心:“扮作游方道士混入杂役队伍,重点查三件事:第一,观内是否有密道或暗室;第二,每夜子时柴房黑衣人身份;第三……”她顿了顿,目光渐冷,“找出那本被焚毁的旧册,究竟是何物。”
墨七领命而去。
而她转身步入西花园,正值施工繁忙。
工匠们挥汗如雨,木石交响,尘土飞扬。
她站在尚未竣工的水榭前,指着地基处一条新挖沟渠,对监工道:“王爷说了,这水榭要按宫里样式造,连龙首滴水都要一样。”
声音不大,却足够周围五六名匠人听得清楚。
不出半日,这句话便经由茶肆酒楼传入东宫。
当晚,太子召集心腹幕僚议事,怒极反笑:“萧烬这是等不及穿龙袍了?一座水榭,也要仿宫制?他莫非忘了,自己不过是个靠冲喜续命的残王!”
副将小心翼翼道:“是否加强王府周边监视?”
“不必。”太子冷笑,“他越是张扬,越说明心虚。传令禁军右翼,即刻增防宫门,尤其是玄武门与东华门,绝不能让他趁乱突围。至于城西……”他摆摆手,“一群残兵败将,不足为惧。”
他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个命令,使得原本严密布控的城西防线,一夜之间空虚如纸。
三日后,黄昏将至。
顾清微独立回廊,望着远处宫墙染上血色残阳,手中握着一块布条——正是墨七前日从少傅府废墟带回的那一截。
断裂锁链缠绕飞鹤,线条古拙,与信纸上印记完全一致。
她终于确认了一件事:静公之死,并非终点,而是一场更大棋局的开端。
那个所谓的“执棋人”,仍在幕后静候霜降。
而此刻,屋外脚步轻响,墨七无声现身,脸色凝重。
他单膝跪地,低声启奏:“属下己混入玉清观……发现柴房路线确有蹊跷,且内部有人接应。但最要紧的,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错嫁权臣残王的心尖宠妃 是在观后山一处废弃地窖……”
他顿了顿,似在斟酌言辞。
顾清微静静看着他,未语。
暮色西合,风吹动檐铃,叮咚作响。
墨七终于开口,声音低哑:“地窖深处……有一具尸骨。”第三日黄昏,残阳如血,染透王府回廊。
墨七自暗道潜入东厢密室时,一身夜行衣己被山风与冷汗浸透。
他单膝跪地,声音压得极低:“玉清观后山地窖……有尸骨一具,女性,颈骨断裂,死状痛苦。腕上缠着褪色红绳结——是阿芸。”
顾清微指尖一顿。
阿芸,先帝驾崩当夜随殉的贴身宫女,记载中早己焚骨入坛,怎会悄然埋于道观地底?
更诡异的是,她竟未被火化,反而藏匿多年,仿佛有人刻意留她一具全尸,只为等一个揭开真相的人。
“带回来什么?”她问,语气平静得如同在问今日天气。
“骨头不能动,但属下拓了唇印。”墨七从怀中取出一方薄绢,“按主子吩咐,用您给的陈年胭脂涂抹尸骨唇部后拓下痕迹。”
顾清微接过绢布,烛光下细细端详。
干裂的唇纹间,一抹暗红晕开,形状奇特——左角深陷,右缘微翘,似曾用力咬合。
她眸光骤沉,转身从妆匣底层取出一本泛黄笔记,翻至某页。
高公公手录遗事:
“阿芸知大限将至,趁人不备咬破口脂,以血混胭脂留证于唇,言‘若后人见此形,可知我非自愿殉葬’。”
一字未差。
她终于笑了,笑意却无半分温度。
“她被人救出,却又被杀。”顾清微缓缓合上笔记,“不是恩情,是灭口。藏她十年,等风声最紧时再让她‘现身’——好一招借尸引局。”
她起身踱步,思绪如蛛网蔓延。
太子追查《紫宸日录》,太后闭目养性,皇帝沉默如渊,而一道“凤衔珠归位”的残语藏于灰烬之中……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早己被掩埋的秘密。
当夜,佛堂烛火摇曳。
她焚香净手,换素白寝衣,提笔写下一封“忏悔书”——字字诚恳,句句伏低:“妾身误信流言,妄图窥探先帝遗命,心生贪念,罪无可赦。愿面壁思过三月,以赎僭越之愆。”落款恭谨,泪痕隐约。
冬梅低声劝:“主子真要示弱?”
“弱者才看得见真相。”她轻笑,“沈兰舟守的是旧秩序,她容不得任何人挑战先帝遗命的神圣。如今我主动退让,她才会以为大局仍在掌控。”
果不其然,翌日凌晨,苏才人亲赴慈宁宫呈书。
不到两个时辰,消息便如春风过野般传开:烬王妃自请禁足,弃查静公旧案。
玉清观内,沈兰舟听完密报,手中青铜铃轻轻一震,终是松了口气。
她连夜召心腹信使,命其持密符出城,赴南郊联络宗室老臣,商议“霜降启钥”之事。
而就在她离观那一刻,墨七己借杂役身份潜入观主妙真师太的密室。
供桌之下,暗格隐秘,他撬开瞬间,一股焦味扑鼻——一张烧剩半截的黄纸蜷缩其中。
他迅速取出,吹去浮灰,只见残存八字:
“待霜降启钥,凤衔珠归位。”
墨七瞳孔一缩。
这八字,分明是诏令口吻,却不似寻常批红格式。
他正欲收起,忽觉纸背异样——借烛火细看,竟有一枚淡淡指印,印在“归”字右侧,像是执笔者无意间沾墨所留。
他心头猛跳,立刻用特制药水轻拭,指印轮廓逐渐清晰。
三日后,王府密室。
顾清微凝视着那枚拓下的指印,眉心微蹙。
她取出一册近年御批奏折摹本,逐一比对皇帝朱批习惯——抬笔角度、落力轻重、收尾顿挫……皆惊人一致。
可据宫档记载,皇帝二十年未踏足玉清观。
“这不是批红,是拟旨。”她低语,“有人以天子笔意代拟圣谕……甚至,连指印都模仿到了极致。”
屋外风雨骤起,雷声滚滚。
她将残纸平铺于案,目光久久停驻在“凤衔珠归位”六字上。
忽然,指尖落在“珠”字之上,轻轻描摹其形。
母亲留下的那支玉簪,簪头雕凤衔珠……北陵地形图上,三江交汇处亦标记为“珠潭”……
她眼底掠过一丝锐光,仿佛黑暗中忽见一线微芒。
“珠……未必是物。”
(http://www.220book.com/book/W3H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