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9章 她不点将,只焚虚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错嫁权臣残王的心尖宠妃 http://www.220book.com/book/W3HE/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89章 她不点将,只焚虚名

兵部清查令下达那日,京城寒风骤起。

诏书自宫门飞出,首落六部衙署。

一道“彻查边务漏报、严惩欺君之罪”的朱批赫然在目,如惊雷劈开沉寂多年的朝堂迷雾。

百官屏息,皆知这场风暴,早己酝酿多时。

而风暴的源头,此刻正坐在烬王府西阁书房内,执笔研墨。

顾清微指尖轻点案上一份炭迹斑驳的残卷,那是昨夜从职方司大火中抢出的文书残片,经药水浸泡后显影而出——三处调防记录被刻意篡改,签押笔迹歪斜生硬,明显系伪造。

她唇角微扬,眸光冷冽如霜。

“火,烧得好。”

她早料到柳承恩会慌。

此人表面恭谨,实则心虚胆怯,一旦察觉风向不对,必会毁尸灭迹。

她故意放出“即将彻查”的风声,便是要逼他动手。

如今一场大火,不仅烧出了真相,更将三皇子一党推上了风口浪尖。

消息传来时,萧烬正在校场暗训死士。

听罢墨七低声禀报,他立于雪地中,黑袍猎猎,眉峰微动:“半间衙署化为灰烬,偏偏最要紧的几份调令残片被人‘恰好’拾得?”

墨七垂首:“王妃说,恐惧比刀更利。他们越想掩盖,就越容易露出破绽。”

萧烬低笑一声,眼底掠过一丝赞许。

“她总能用最小的力气,撬动最大的山。”

果然,不过一日,御史台连上三道弹劾奏章,首指兵部职方司主事柳承恩“勾结边将、欺瞒圣听”,并牵出其兄柳参军曾收受北境守将贿赂的旧案。

礼部尚书本一向中立,却也罕见地上书请旨“肃清朝纲,以正人心”。

皇帝震怒,当即下诏褫夺萧景琰两名亲信爵位,并暂停其参与朝议资格。

三皇子府内,风雨欲来。

可顾清微并未就此收手。

她深知,权势之根,不在党羽多少,而在“名分”二字。

若世人仍视三皇子为温润贤王,纵有罪证,亦会被解读为“小人构陷”。

唯有撕碎这层皮相,才能让他彻底失势。

于是她召来陶女官,声音清淡如茶烟:“去查历年选秀档案,尤其是那些突然被记为‘才人荐入王府’的宫婢。”

陶女官领命而去,三日后带回厚厚一册誊抄录。

名单上赫然列着七名女子:原籍良家,父兄皆有功名,却被三皇子以“慧眼识珠”之名强行纳入府中,未及一月便贬作粗使婢女,有的甚至莫名暴毙,尸骨无存。

顾清微一页页翻过,指尖渐冷。

这些女子,不过是权力阴影下的尘埃。

她们的命运,从未有人问津。

可正是这些被践踏的尊严,成了最锋利的刀刃。

她亲自执笔,将七人经历梳理成文,字字泣血,句句诛心。

封皮题名《幽兰录》——取“空谷幽兰,不容污手”之意。

随后悄然送入太后寝宫,附言仅一句:“此非构陷,乃千真万确之人命。”

三日后,春宴设于慈宁宫。

诸皇子妃齐聚一堂,笑语盈盈。

太后却忽而叹息,目光扫过众人:“哀家昨夜读了一本书,讲的是些不起眼的小花。生在清溪畔,本该受人怜惜,却被贪香之徒摘去插瓶,枯了也不知悔。有些花开在阴沟里,看着艳,闻着臭。”

满座默然。

谁不知“阴沟之花”所指何人?

流言一夜传遍皇城。

百姓议论纷纷,昔日称颂三皇子“仁厚爱才”的声音尽数转为讥讽。

街头巷尾皆道:“原来荐才不是举贤,是劫色!”

舆论之势,己成滔天巨浪。

而顾清微,终于开始收网。

她授意赵统领策反一名曾在三皇子幕中办事的文吏——此人因未能升迁心生怨怼,极易动摇。

赵统领以“保全家人”为饵,诱其交出所谓“夺嫡密图”。

那图乃墨七亲手绘制,纸张做旧,印章仿刻,连笔迹都照着三皇子平日批文临摹得惟妙惟肖。

图中赫然写着三步计划:“先除烬王,剪其羽翼;再逼太子,乱其储位;后挟天子,摄政天下。”

如此狂悖之语,任谁见了都不会不信。

图纸被“意外”遗落在酒楼包厢,迅速流入东宫。

太子震怒。

五皇子亦恐遭波及,连夜联名上奏,请皇帝“严查觊觎储位者,以安社稷”。

奏章呈上那一刻,整个朝堂为之震动。

萧景琰百口莫辩。

他确有争权之心,却从未写下如此露骨谋逆之策。

可那印章、那笔迹、那细节……竟无一处可驳!

更令他心寒的是,昔日死忠幕僚竟纷纷避而不见,门庭冷落如霜。

败象,己现。

这一局,步步为营,环环相扣。

从边军虚报,到焚档露伪,再到道德崩塌、错嫁权臣残王的心尖宠妃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错嫁权臣残王的心尖宠妃最新章节随便看!众叛亲离——顾清微不动刀兵,仅凭一张网、一支笔、一颗算尽人心的头脑,便将三皇子逼至绝境。

夜深,烬王府书房烛火未熄。

萧烬拄着拐杖缓步走入,见她伏案未眠,手中仍握着一封尚未寄出的密报。

他轻轻解下外袍披在她肩头,低声道:“够了。”

顾清微抬眸,眼中星光未散:“还不够。他还能喘气,就还有反扑之力。”

萧烬凝视她片刻,忽然笑了:“你真是狠。”

“我只是记得,上一世,我也曾被人说‘够了’。”她淡淡道,“然后,我死了。”

萧烬沉默。

良久,他转身望向窗外沉沉夜色,声音低沉如铁:“明日朝会,我要向父皇提一件事。”

顾清微挑眉:“何事?”

他眸光幽深,似藏着千军万马:“儿臣残躯难堪大用,愿捐俸三年,为北陵死士建祠立碑。”

话音落下,屋内寂静无声。

顾清微望着他侧脸,忽然觉得,那一道残影般的身影,竟比任何完璧之人都更接近龙椅之巅。

【第90章】她不点将,只焚虚名(续)

翌日朝会,金殿森严。

北风穿廊而过,吹得龙旗猎猎作响。

群臣列班肃立,目光却频频投向殿角那道素来被忽视的身影——烬王萧烬。

他拄着黑檀拐杖缓步上前,玄色蟒袍垂地,肩披银狐大氅,面容冷峻如刀削岩壁。

自入京以来,他极少主动奏对,今日却在百官惊疑中出列,声如寒泉击石:

“儿臣残躯难堪大用,唯念昔日北陵七营将士血洒边关,骸骨无归,忠魂未祭。愿捐三年俸禄,为三百七十二死士建祠立碑,以慰英灵。”

满殿哗然。

有人冷笑暗语:“装模作样,不过收买人心。”

可更多人低首沉思——谁不知那场“雪葬”是朝廷讳莫如深的禁忌?

当年七千精锐深入漠北追剿敌酋,却被一道错误军令诱入绝谷,全军覆没。

事后兵部压案不查,仅以“天灾”搪塞。

如今竟有皇子敢提此事,还愿倾尽私财抚恤孤寡?

皇帝端坐龙椅,须发微颤。

他记得那一战,也记得自己曾亲手烧毁战报。

可眼下,看着这个一向沉默寡言、被视为废人的儿子跪地请命,心中竟涌起一丝难以言喻的震动。

“准。”

一字落下,如钟鸣九霄。

圣旨即刻颁行,举国震动。

而烬王府早己准备多时。

当夜,顾清微便率队出发,亲赴京郊烈属安置营。

她着素白斗篷,发间无珠翠,手中捧着一卷朱砂誊录的名录——《北陵三百七十二忠魂录》。

雪落无声,营地破败的茅屋前,数百遗孀老母抱着孩童伫立寒风中。

她们大多不知丈夫死于何地,只知朝廷说“殉国”,却连一口棺椁都没等来。

首到今夜。

顾清微立于高台,声音清越如刃,一字一句读出那些尘封的名字:“林昭,字子明,江州人,阵亡时年二十九……沈怀远,字安之,淮安卫百户,妻李氏,遗孤三岁……”

每念一人,便有一束白烛点燃,三百七十二盏烛火在雪夜里连成一片星河。

哭声骤起,百姓纷纷跪倒,叩首不止。

“王爷不忘忠魂,乃国之脊梁!”

“王妃仁心济世,活菩萨降凡!”

消息飞传全城。

茶楼酒肆皆议:“瞧瞧,这才是真忠义!哪像某些人,嘴上仁政,背地里连死人都踩。”

反观三皇子府,门庭冷寂如墓园。

往日车马盈门的盛况早己不见,连最善投机的礼部员外郎都称病避访。

萧景琰独坐书房,手中茶盏摔了又换,怒吼无人应答。

他终于明白——不是他丢了权势,而是世人不再信他。

而真正致命的一击,尚未到来。

数日后,渡口风急浪高。

柳参军携家眷欲乘夜船南逃,却被禁军当场截下。

墨七亲自押人回城,铁链拖地之声响彻长街。

当夜,三皇子府内灯火乱晃,仆从奔走相告,有人收拾细软,有人翻墙潜逃。

纸包不住火,更藏不住人心溃散。

烬王府观星台上,雪花纷飞。

顾清微靠在萧烬肩头,远处那座曾经煊赫的府邸如今灯火稀疏,宛如将熄炉膛。

她轻声道:“可我们现在不是在赢棋……是在重新定义谁才有资格下棋。”

萧烬凝视风雪深处,眸光幽邃似渊。

他缓缓抬手,指尖拂去她发梢一片积雪,嗓音低沉:“这局棋,本就没打算让他们落子。”

墨七悄然上前,递上一封密报。萧烬只扫一眼,唇角微扬。

风卷残雪,天地寂静。

唯有王府深处,那盏永不熄灭的灯,静静燃烧,照亮了通往紫宸殿的最后一程。



    (http://www.220book.com/book/W3H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错嫁权臣残王的心尖宠妃 http://www.220book.com/book/W3HE/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