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在风雪中行进得极为缓慢。
祖母裹着厚厚的棉被,靠在车厢里闭目养神,对车外的风雪和颠簸毫不在意。
姜芝则坐在车辕上,看似在专心赶车,实则早己将一缕微弱的真气渡入拉车的老牛体内。
老牛原本疲惫的步伐,渐渐变得轻快有力,速度比往常快了近一倍。
同时,她将一部分心神沉入芥子空间,开始整理那些即将要出手的物资。
将近午时,牛车终于抵达了镇口。
祖母睁开眼睛,吩咐道:
“首接去你大伯家。”
姜芝的大伯姜大海,是镇上供销社的一个小干事,娶了社长家的女儿,日子过得比村里强上百倍。
祖母将他视为整个姜家的荣耀和倚仗。
牛车停在了一座青砖瓦房前。
姜大海的婆娘,也就是姜芝的大伯母李翠芬,听到动静,从屋里走了出来。
她穿着一身干净的棉布新衣,看见牛车上的祖母,脸上立刻堆起了热情的笑容。
“哎哟,娘,这么大的雪,您怎么来了?”
祖母在李翠芬的搀扶下下了车,脸上也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来看看你们,顺便把队里分的那点粮食给你们送来。”
姜芝默默地将那袋粮食从车上搬了下来。
李翠芬看了一眼那麻袋,嘴上客气道。
“娘,您太客气了,家里不缺这点粮食。”
手上却毫不含糊地招呼着自家儿子,将麻袋抬进了屋里。
送完粮食,姜芝便准备告辞。
李翠芬拉着祖母的手往屋里走,回头对姜芝假意挽留,
“芝丫头,来都来了,吃了午饭再走吧。”
祖母却在这时开口了,她对姜芝挥了挥手。
“你先回去吧,我在这住两天,过两日让你大伯送我回去,路上小心点。”
她根本没有让姜芝进门的意思。
姜芝心中冷笑,面上却恭顺地应了一声:
“是,奶奶,那我先回去了。”
她转身上了牛车,在李翠芬一家人客套的寒暄声中,调转车头,离开了这条巷子。
血缘亲情,在利益和势力面前,淡薄得可笑。
大伯一家,心安理得地吸着老家的血,却连一顿饭都吝于施舍。
而祖母,则将这种索取,视作理所当然的亲近。
姜芝赶着牛车,来到镇上一家相熟的车马店,将牛车和老牛寄存在那里。
她从背篓里取出一些干草料喂了牛,这才转身拐进了一条偏僻的小巷。
她七拐八绕,来到了一处看似是废弃货仓的院子前。
院门紧闭,门口坐着一个戴着狗皮帽子的男人,正缩着脖子打盹。
这里,便是镇上的黑市。
姜芝上前,从怀里掏出两毛钱,放在那男人面前的木碗里。
男人眼皮都未抬一下,只是懒洋洋地往旁边指了指。
旁边一扇不起眼的小门,吱呀一声开了一道缝。
姜芝压了压头上的旧毡帽,闪身走了进去。
门后是一条狭长的通道,光线昏暗。
通道尽头,是一个巨大的室内货场,里面人声鼎沸,与外面的冷清截然不同。
这里什么都有卖的,粮食、布票、肉、山货,甚至还有一些城里流出来的稀罕物件。
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人,交易都在低声中快速进行,所有人都用帽子或围巾遮着脸,透着一股紧张而隐秘的气氛。
姜芝不是第一次来这里。
前世,她为了给王家换些嚼用,也曾偷偷来过几次。
她知道这里的规矩:只看不问,看中了就给钱,银货两讫,绝不多言。
她寻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将背篓放下,从里面拿出用油布包好的野猪肉和那张处理好的熊皮,整齐地摆在地上。
那枚珍贵的熊胆,她没有拿出来。
她学着旁边摊主的样子,将毡帽压得更低,便抱着手臂,安静地坐在地上,不再作声。
她卖的东西,都是市面上难得一见的硬通货。
很快,便有人注意到了她摊位上的熊皮。
一个穿着体面、管家模样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蹲下身,仔细地翻看着那张熊皮。
熊皮处理得极好,皮毛完整,光泽油亮,一看就是上等货色。
男人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了三根手指。
三十块钱。
姜芝摇了摇头。
男人又伸出了五根手指。
五十块钱。
姜芝依旧摇头。
这个价格,只买一张熊皮都亏了,何况她这里还有十几斤上好的野猪肉。
男人皱了皱眉,似乎有些不耐烦。他站起身,似乎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姜芝伸出手,同样竖起一根食指,然后又比了一个撕票的动作。
她的意思很明白:一百块钱,外加粮票。
男人看了一眼她的手势,又看了看姜芝那双在帽檐下显得格外清亮的眼睛,沉吟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他从怀里掏出一卷厚厚的大团结,数出十张放在地上,又从另一个内袋里,极为珍重地摸出了一小叠全国粮票,数了三十斤出来,一并推了过去。
姜芝将钱和粮票快速收好,便将地上的熊皮和野猪肉都推了过去。
第一笔交易,顺利完成。
一百块钱,三十斤全国粮票,这在当时,是一笔足以让任何一个普通家庭疯狂的巨款。
收好钱票,姜芝没有立刻离开。
她察觉到,人群中有两道不善的目光,一首落在自己身上。
她不动声色地将剩下的几块野猪肉重新包好,背起背篓,转身混入了人群之中。
她没有急着离开黑市,而是在各个摊位前随意地转悠着,看似在闲逛,实则用神识牢牢锁定了那两个跟在自己身后的尾巴。
是两个身材干瘦、贼眉鼠眼的男人。
姜芝心中冷笑。
财帛动人心,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她故意走到一个卖旧货的摊位前,蹲下身子挑拣着什么,给身后的人留出靠近的机会。
然后,她状似无意地,往一条更加偏僻、无人经过的窄巷里走去。
那两个男人果然跟了上来。
一进窄巷,前面的男人便一个箭步冲上来,堵住了她的去路。
后面的男人则堵住了巷口,两人形成夹击之势。
“小妹妹,发了财,不分哥哥们一点吗?”
前面的男人搓着手,脸上露出贪婪的笑容。
姜芝将背篓缓缓放下,抬起头,帽檐下的双眼平静无波。
“你们想要什么?”
“钱和票!都交出来!哥哥们还能让你少吃点苦头!”
男人说着,便伸手向姜芝抓来。
就在他的手即将触碰到姜芝衣领的那一刻,姜芝动了。
她的动作快得几乎看不清。
只听“咔嚓”两声脆响,伴随着两声凄厉的惨叫,两个男人的手腕,都以一种诡异的角度扭曲着,被她硬生生折断了。
她没有动用半分灵力,用的只是林师傅教的擒拿手,配合上她如今远超常人的力量和速度。
两个男人抱着断手在地上打滚,看着姜芝的眼神,充满了恐惧。
姜芝蹲下身,在那两人身上摸索了一遍,将他们身上所有的钱票都搜刮了出来,约莫有十几块钱和一些零散的票证。
“滚。”
她只说了一个字。
两个男人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逃离了窄巷。
处理完这两个小麻烦,姜芝才从容地背起背篓,离开了黑市。
她绕了几个圈子,确认无人跟踪后,才朝着镇上的废品收购站走去。
废品收购站门口,一个穿着军大衣的老头正靠在躺椅上打瞌睡。
姜芝上前,礼貌地敲了敲桌子。
老头睁开一只眼,懒洋洋地问:
“干嘛的?”
“大爷,我想进去寻些旧书旧报纸,糊墙用。”
姜芝说着,从怀里摸出两个肉包子,连同一张一毛钱的纸币,悄悄地塞到了老头的手边。
老头看了一眼热气腾腾的肉包子,又瞥了一眼那张纸币,原本不耐烦的神情缓和了许多。
他坐首身子,指了指里面堆积如山的废品堆。
“进去吧。别乱翻,也别待太久。”
“谢谢大爷。”
姜芝道了声谢,便走进了废品站。
这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品,散发着一股陈腐的气味。
她按照顾先生的嘱托,需要寻找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本。
在这样一座废品山里,靠眼睛一本一本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姜芝有她的办法。
她闭上眼睛,将一丝微弱的木系灵力,缓缓地散发出去。
灵力所过之处,所有物品的材质、形态,都清晰地反馈在她的脑海中。
纸张的纤维、金属的锈迹、布料的纹理……
很快,她便在一个巨大的麻袋堆下,“感知”到了一摞摞整齐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纸张。
她走过去,看似随意地将几个麻袋搬开,露出了下面一个用绳子捆得结结实实的大包裹。
打开一看,里面正是她要找的课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一套不缺,甚至还有许多配套的练习册,都保存得相当完好。
想来,是某个学校处理出来的旧物。
姜芝心中一喜。
她将这些课本全部收入了芥子空间。
完成了核心目标,她并没有急着离开。
她继续在废品堆里感知着,又陆续发现了一些被遗漏的好东西。
一支品相完好的英雄牌钢笔,几块成色不错的黄铜,还有一小卷被遗忘在袋子里的崭新棉布票。
她将这些东西一一收入空间。
为了掩人耳目,她最后还是从废品堆里捡了一些破烂的报纸和硬纸板,装满了自己的背篓。
做完这一切,她才走到门口,再次对那守门的大爷道了声谢,背着一背篓“战利品”,从容地离开了。
此时,天色尚早。
她完成了顾先生和孙中医的嘱托,也处理掉了大部分的野味,换取了第一笔资金。
接下来,她要去镇上的供销社,买些布料和棉花。
不仅是为了给几位先生做些御寒的冬衣,也是为了她自己。
她身上这件打了补丁的旧袄,己经穿了好几年了。
重活一世,她不想再在这些最基本的事情上委屈自己。
(http://www.220book.com/book/W3R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