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章 火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阴山之下敕勒少年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W4VK/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明时节,示范村举行了盛大的祭典。新任县令(示范村己升格为县)亲自点燃香炉,身后站着各族代表——穿着官服的中原士人、剃发留辫的鲜卑头人、甚至还有两个做僧侣打扮的柔然人。

“万民归心,西海升平。”县令的颂文在扩音筒里回荡。

巴图站在人群最后面,注意到一个细节:所有代表都在读稿,连鲜卑头人用的都是汉语。当礼仪官递来“传统祭品”时,他差点笑出声——瓷盘里盛着的,居然是中原的糯米糕。

祭典后的宴席上,巴图被安排在角落。新任陈县令(陈远己升任县令)特意来敬酒:“老首领安享清福,也是朝廷恩典。”

酒过三巡,真正的戏码开场。县令宣布“民族融合试点计划”:各族混居,统一学汉语,鼓励通婚,子女一律入官学。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陈县令激情澎湃,“从此再无胡汉之分,皆是大唐子民!”

掌声雷动中,巴图看见阿史那痛苦地闭上眼睛。这个柔然汉子如今是县衙的马监,儿子在官学考了头名,女儿嫁给了中原书吏。

宴席散后,巴图在新建的孔庙前遇到了阿史那。两人默默对视,竟不知从何说起。

“我...”阿史那刚开口,就被衙役的吆喝打断:“马监!县尊明日巡边,备好鞍具!”

阿史那匆匆离去。巴图望着他的背影,想起第一卷时两人在狼牙洞分食一块干粮的夜晚。

真正的裂痕出现在官学。勃日特放学回来,兴奋地说先生表扬他的《孝经》背得好。但当巴图用敕勒语问他草原英雄的故事时,男孩竟需要用汉语转译。

更可怕的是潜移默化的鄙视。孩子们开始以说汉语为荣,称部落语言是“鸟语”。年轻夫妻给新生儿起汉名,认为这样“有出息”。

五月初五,县衙举办“端午诗会”。勃日特凭借一首《皇恩颂》夺得魁首。领奖时,县令摸着他的头说:“此子可教,当送州学深造。”

那晚巴图彻夜未眠。天亮时,他做了个疯狂决定:带勃日特“逃学”。

他们骑马北行三天,到达一片从未被勘界的原始牧场。在这里,巴图点燃篝火,用最古老的调子唱起《敕勒歌》。没有汉语翻译,没有乐谱伴奏,只有苍凉的原生态。

勃日特起初觉得古怪,但听着听着流下眼泪:“阿爸...这歌里有什么东西揪着我的心。”

“这是你太爷爷的太爷爷唱过的调子。”巴图指着星空,“你看,天似穹庐。”

他们在荒野住了七天。巴图教孩子认星象、辨草药、听风预雨。最后一天,勃日特突然说:“阿爸,学堂里教的东西...好像把天变小了。”

返程那天,他们撞见了意想不到的人——柳文彦带着十几个青年,正在秘密祭奠乌力吉的祭坛遗址。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阴山之下敕勒少年行

“我们在抢救记忆。”柳文彦的官袍下藏着部落服饰,“县令要平掉这里修驿道。”

这群人里有中原士子、鲜卑学徒、甚至官学的优等生。他们用各种方式保存真历史:有人把古歌谣编成算学口诀,有人把部落传说画成山水画,有人用律诗格式记录草药方。

“火种不灭。”柳文彦递给巴图一本手抄册子,“我们管这叫《穹庐录》。”

最危险的行动在夏至夜。巴图带人潜入己改为粮仓的圣山祭坛,拓下盟约碑的碑文。巡逻的官兵差点发现他们,危急时刻,竟是阿史那故意引开追兵。

“我只能做这么多了。”阿史那苦笑,“我儿子下月成亲,亲家是州府参军。”

拓文被制成复刻本,藏在《论语》封皮里流通。讽刺的是,最积极的传播者竟是官学的先生——他是个不得志的举人,真心认为这些是“古风雅言”。

转折发生在七夕。县令举办“赛诗会”,主题是“边塞风光”。勃日特交了一首敕勒语写就的汉语诗:

阴山雪,敕勒川

穹庐之下皆故园

莫问胡汉何处来

长风万里共炊烟

诗作引起轰动。州府来的学政大加赞赏,却问:“为何用蛮语题名?”

勃日特从容应答:“《诗经》尚存古音,边塞岂无遗风?”

这孩子竟学会了用敌人的武器保护自己。更妙的是,诗作被抄传后,很多年轻人开始偷偷学部落语言,觉得“有古风”。

县令察觉不妙,下令清查“异端邪说”。危急关头,巴图做了最大胆的决定:主动向朝廷进献《边塞风物志》,把真历史包装成“民俗资料”。

赌注成功了。长安的翰林学士对“化外遗风”大感兴趣,反而责令当地保护。县令弄巧成拙,只得设立“民俗司”,由柳文彦任主事。

霜降那天,巴图站在北坡上俯瞰。山下是整齐的官田,远处是琅琅书声的官学。但在地平线尽头,他看见几个少年偷偷练习骑射,听见有妇人用古调吟唱童谣。

阿古拉为他披上外袍:“冷吗?”

“不冷。”巴图指向那些细小的光点,“你看,火种。”

那天夜里,他梦见特木尔长老。老人什么也没说,只是指着心口,又指指无垠的草原。

醒来时,巴图明白了:真正的敕勒川从来不是一片疆土,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记忆。只要还有人记得天似穹庐,记得风吹草低,这片土地就永远有复活的可能。

他推开窗,晨风中飘来官学的早读声,也夹杂着远处牧羊人的长调。两种声音奇妙地交织,如同这片土地的未来——不是谁取代谁,而是在碰撞中找到新的和谐。

而他要做的,就是确保在和谐到来之前,火种不灭。



    (http://www.220book.com/book/W4V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阴山之下敕勒少年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W4V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