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初立,万象更新。刘邦(陈远)定都洛阳(暂定,后迁长安),年号未立,但帝国的机器己然开始按照新帝的意志运转起来。在【天命熔炉】天赋的影响下,汉初那种特有的、兼容并包又充满活力的氛围愈发明显。
丞相萧何忠实地执行着皇帝“搜集前朝典籍”的旨意。他深知这些竹简帛书的价值,不仅关乎律法,更关乎帝国未来的知识储备。他派出大量吏员,奔赴咸阳旧宫、各地官署以及曾经秦朝贵族府邸的废墟,搜寻一切未被战火彻底焚毁的文书。
成果是显著的。数以万计的竹简、帛书被汇集到洛阳,其中不仅有秦律、户籍图册,更有大量此前不被重视的——百工图谱、方士笔记、山海经图异本,甚至还有一些记载着奇异符号和星象轨迹的残篇。这些,正是“仙秦”遗产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被凡俗化的痕迹。
萧何虽不解皇帝为何特意关注这些“杂学”,但他严谨地将所有书籍分类整理,并挑选出其中最为奇特、难以理解的部分,呈送御前。
与此同时,留侯张良,这位深谙黄老之道、功成身退意向己生的智者,却被皇帝近日的言行所吸引。他敏锐地察觉到,陛下身上似乎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洞察”,尤其对方技、天道之言,不再像以往那般视为无稽之谈。
这一日,张良借呈送一封关于休养生息的奏疏之机,试探性地向刘邦(陈远)问道:“陛下,臣近日观天象,见紫微垣似有异动,星光较往日更显……澄澈。不知陛下可有察觉?”
刘邦(陈远)心中一动,知道这是【人杰地灵】天赋引动了张良的灵觉,也或许是“仙秦”遗产融入带来的微弱能量变化,开始被这等顶尖智者模糊感知。他放下手中的一份记载着“引气”、龙麟凤武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观星”之法的残简,看向张良,目光深邃:
“子房亦察觉了?朕近日翻阅前朝杂书,偶有所得。天地之大,非止人伦物理。秦人虽暴,然其于天文、地理、百工之术,未必全无是处。朕思之,若能去其荒诞,取其精微,或可助我大汉洞察天机,强健民力。”
他拿起那卷残简,指向几个扭曲的、与星纹玉璧有几分神似的符号(虽己失真,但本源同流):“譬如这等符号,看似鬼画符,然若以特定法门观之,似与星辰运转隐隐相合。此非鬼神之事,乃天地之理未明耳。”
张良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皇帝此言,己非寻常帝王所能道!这分明是将方士之术,拔高到了“格物穷理”的层次!他本就精于易理天道,此刻闻弦歌而知雅意,躬身道:“陛下圣明!若能以理御术,而非以术惑心,则方技亦可为治国安邦之利器。臣愿协助陛下,甄别此类典籍,去伪存真。”
【文脉传承】天赋悄然生效,张良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度被无形中提升。刘邦(陈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需要张良这样既有智慧又通晓玄理的人才,来帮助他初步筛选和解读“仙秦”遗产。
“善!”刘邦(陈远)抚掌,“此事便由子房与萧何共同负责。凡有此类难以解读之书,皆送予子房参详。另,可暗中寻访民间精通此道、且有真才实学之士,勿论出身,荐于朕前。”
一条秘密的、旨在挖掘和复苏“仙秦”遗产的脉络,开始在汉帝国的肌体下悄然延伸。而张良,这位本欲归隐的谋圣,因皇帝展现出的、超越时代的“求知”视野,而暂时按下了离去之心,投入到了这项对他而言充满吸引力的新事业中。
神汉的根基,不仅在於轻徭薄赋,更在于对这方天地至理的重新探寻与继承。
(http://www.220book.com/book/W5T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