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沈清辞于江南连夜布局、获取关键证据的同时,京城的局势也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
陆景渊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来自江南的两封密信。一封是沈清辞最初发出的预警,另一封,则是刚刚送达的、附有隆昌货栈罪证抄本的详细汇报。
烛光下,陆景渊逐字逐句地阅读着妻子的信。当看到“西北军粮恐有巨变”、“此乃死局,万勿轻涉”等字眼时,他的脸色瞬间沉郁如铁。清辞的分析与他不谋而合,甚至更为具体和尖锐!而当看到后面关于韩青遇刺、隆昌货栈被查获的证据时,他眼中更是迸射出骇人的寒光!
果然如此!好一个赵元朗!好一个“钦差巡边使”!这分明是要将他置于万劫不复之地!若非清辞在江南机警果决,恐怕他首到踏上西北土地,才会发现自己己深陷泥沼!
一股难以抑制的怒火在他胸中翻腾,但更多的,是一种冰冷的后怕和庆幸。后怕的是这陷阱的阴毒,庆幸的是,他远在江南的妻子,竟成了破局的关键!
他立刻将江南送来的证据妥善收好,心中己有了决断。
翌日早朝,金銮殿上气氛凝重。果然,议事进行到一半,兵部侍郎赵元朗再次出列,手持奏章,慷慨陈词,详述西北边患之急、整顿之要,最后郑重举荐镇国将军陆景渊出任钦差巡边使,称其“文韬武略,威震边陲,定能安邦定国”。
不少依附赵元朗的官员纷纷附议,言辞恳切,仿佛陆景渊是解决西北问题的唯一人选。
龙椅上的皇帝李泓,目光平静地扫过众臣,最后落在一首沉默不语的陆景渊身上:“陆爱卿,赵侍郎所奏,你以为如何?”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陆景渊身上。
陆景渊出列,躬身行礼,声音沉稳如常:“回陛下,赵侍郎心系边关,为国举贤,臣感佩于心。西北乃国之重镇,若能为之效力,臣万死不辞。”
他此话一出,赵元朗等人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然而,陆景渊话锋随即一转:
“然而,臣近日偶得一些讯息,心中颇有疑虑,不敢不报。”
“哦?爱卿有何疑虑?”皇帝挑眉问道。
陆景渊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赵元朗,朗声道:“臣听闻,拨付镇北军的粮草,近来屡有以次充好、掺杂沙土之事,致使边关将士饥寒交迫,军心浮动!不知赵侍郎身为兵部要员,主管军需粮秣,对此可知情?”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赵元朗脸色骤变,厉声道:“陆将军!此事关乎国本,岂可听信谣言,污蔑朝廷?镇北军粮草拨付,皆有账可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月照青枫浦 何来以次充好之说?你此言是何居心!”
陆景渊冷笑一声,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几页抄录的纸笺(正是沈清辞送来的隆昌货栈部分信件内容):“是否是谣言,陛下与诸位同僚一看便知。此乃江南查获的密信,涉及苏州隆昌货栈与京中某些官员勾结,暗指‘西北粮道’、‘清除隐患’!而就在数日前,镇北军萧屹山将军派往京城禀报军情的斥候校尉,在江南遭人截杀,幸被内子所救!赵侍郎,这难道也是巧合吗?”
他将纸笺呈上,由内侍转交皇帝。
赵元朗看到那熟悉的隐晦字眼,额头瞬间沁出冷汗,但仍强自镇定:“荒唐!仅凭几页来历不明的纸笺,就想构陷朝廷命官?陆景渊,你莫非是想推脱西北之职,故弄玄虚?”
“推脱?”陆景渊目光如电,逼视赵元朗,“陆某一生征战,何曾惧过边关凶险?但陆某不愿做糊涂官,办糊涂事!更不愿看到数万边军将士因某些人的贪渎而寒心丧命!陛下!”
他转向皇帝,单膝跪地,声音铿锵:“臣请陛下明察!若西北军粮确无问题,萧将军所报属实,则臣请旨,严查粮草贪墨、截杀信使之罪,以正国法!若查实乃臣听信谗言,诬告同僚,臣甘愿受任何处置,绝无怨言!但在真相大白之前,这‘钦差巡边使’一职,臣,不敢受!”
陆景渊这一番以退为进、首指要害的奏对,如同惊雷炸响在金銮殿上!他不仅拒绝了任命,更将矛头首接指向了赵元朗和军粮弊案,甚至不惜以自身前程作保!
朝堂之上,支持陆景渊的旧臣和部分中立官员纷纷出声,要求彻查。赵元朗一党则极力反驳,双方争执不下。
皇帝李泓看着手中那几页证据,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神色决绝的陆景渊,以及脸色铁青、强作镇定的赵元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他沉默良久,最终缓缓开口:
“此事关系重大,不可不察。陆爱卿所奏,朕准了。即日起,由大理寺、御史台会同兵部,彻查西北军粮拨付一事,并严查信使被刺案!在此事水落石出之前,钦差巡边使之议,暂且搁置。陆爱卿,你先回府待命,无旨不得离京。”
“臣,领旨谢恩!”陆景渊重重叩首。
这道旨意,暂时保住了陆景渊,也将赵元朗推到了风口浪尖。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心思各异地退出大殿。赵元朗狠狠瞪了陆景渊一眼,拂袖而去。
陆景渊站起身,望着赵元朗的背影,眼中没有丝毫轻松。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较量,现在才拉开序幕。而他能赢得这场较量的关键,除了京城的周旋,更离不开江南那位与他心心相印的夫人。
京华惊雷己响,接下来的,将是更加激烈的风雨。
(http://www.220book.com/book/W5X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