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微光,如同一柄锋利的银刃,划破了档案室的沉沉暗夜。
空气中,陈腐的纸张气息与彻夜未熄的烛火味道混合在一起,显得有些浑浊。顾清络抬起头,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高度专注,让她的脸色显得有些苍白,但那双眸子,却亮得如同寒夜里的星辰。
她的面前,静静地躺着三份卷宗。
这三份卷宗,是从上千份血腥的过往中,被层层剥离出来的,最接近真相的核心。
第一份卷宗,来自十二年前。案发地,江南苏州。死者,是当时名满江南的“妙手丹青”宋徽之。
宋徽之以画仕女图闻名,笔下美人,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死在自己的画室之中,身中三十六处创口,皆细如毫针,深可及骨。仵作验尸,称凶器非刀非剑,乃是一种极其锐利的锥形利器。现场未留下任何打斗痕迹,门窗完好,一室名贵画作与古董,分毫未动。
卷宗的最后,刑部给出的结论是,江湖仇杀,悬而未决。
但其中一个细节,引起了顾清络的注意。据唯一的目击者,一个前来送餐的小厮回忆,案发当晚,他曾闻到画室之中,飘出一股奇异的,如同紫玉兰混合着上等松烟的墨香。
紫玉光。
顾清络的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
她翻开第二份卷宗。
这份卷宗,来自七年前。案发地,京城。死者,是前翰林院掌院学士,柳承志。
柳承志是当时朝中有名的“硬骨头”,为人刚正不阿,因弹劾当朝权贵,被罢官免职,闲赋在家。他死在自己的书房,死因与宋徽之如出一辙,同样是身中数十处细小创口,血流尽而亡。
诡异的是,柳承志死时,手中还紧紧握着一支断裂的狼毫笔。那支笔,并非他自己的,材质非凡,似铁非铁,似木非木。
而更让办案官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书房的墙壁上,留下了一行用鲜血写就的狂草——“笔落惊风雨”。字迹龙飞凤舞,力透墙壁,充满了不可一世的狂傲与杀意。
这桩案子,当时震惊朝野。因死者身份特殊,且现场留下的线索太过诡异,最终也成了一桩无头悬案。
顾清络的目光,在那“笔落惊风雨”五个字的摹本上,停留了许久。
这书法,她太熟悉了。
十五年前,顾家被灭门的那一夜,她的父亲,当世大儒顾思源的书房里,也曾留下过同样的字迹,只不过写的是——“诗成泣鬼神”。
那是凶手,留下的签名。
她压下心中翻涌的恨意,翻开了最后一份卷宗。
这份卷宗,是三份之中,时间最近的,就在三年前。案发地,是京郊的一处别院。死者,是富甲一方的皇商,张德坤。
张德坤的死法,同样是被利器刺穿全身。但与其他两案不同的是,这次,有了幸存者。
幸存者,是张德坤的贴身护卫,名叫铁牛,是江湖上一流的好手。据他供述,当晚凶手只有一人,黑衣蒙面,身法快得如同一道轻烟,一把看似普通的狼毫笔,在他手中,却化作了世间最凌厉的杀器。
铁牛拼死抵抗,与凶手过了三招。他虽然身受重伤,却也成功地,在凶手的手臂上,留下了一道深可见骨的刀伤。
而他也在昏迷之前,清楚地看到,凶手用来擦拭兵器上血迹的,是一块绣着“墨”字的,黑色丝帕。
三份卷宗,看到这里,己然水落石出。
紫玉光墨香,狼毫笔凶器,狂傲的书法签名,以及那个“墨”字。
所有的线索,如同一条条涓涓细流,最终汇入同一片大海,清晰无比地,勾勒出了那个隐藏在重重迷雾之后的魔鬼——“文墨”。
但这还不够。
这些,只能证明“文墨”的存在与他的累累罪行。却无法将他,与某一位具体的内阁大学士,联系起来。
顾清络需要的,是那个能一锤定音的,决定性证据。
她闭上眼睛,将三份卷宗的全部细节,在脑海中重新梳理,拼接。
江南的画师,京城的学士,城郊的皇商。
这三个人,身份天差地别,地域南辕北辙,看似毫无关联。但,“文墨”杀他们,绝不可能是心血来潮。这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共同的,不为人知的联系。
这个联系,就是破局的关键!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案上,缓缓地划动着。
宋徽之,画仕女图……柳承志,前翰林院掌院……张德坤,皇商……
等等!
翰林院!
顾清络的眼睛,猛地睁开。
柳承志,曾是翰林院的掌院学士。而翰林院,负责的正是修史、著作,以及……为皇家,绘制图谱!
宋徽之是江南名画师,他会不会,曾经被翰林院征召,参与过某项秘密的绘制工作?
而张德坤,身为皇商,负责为皇家采办各类奇珍异宝。他会不会,也曾为这项秘密的绘制工作,提供过某些特殊的材料?
一个大胆的猜测,在她心中,迅速成型。
如果,这三个人,都曾参与过同一件,由翰林院主导的皇家秘事。那么,“文墨”杀死他们,目的就很明确了——灭口!
他在掩盖一项,足以让他,甚至让整个无影阁,都万劫不复的惊天秘密!
“来人!”顾清络猛地站起身,声音因为激动而带着一丝颤音。
门外侍立的大理寺卿,立刻推门而入:“顾姑娘,有何吩咐?”
“立刻!给我查!十二年前,翰林院是否曾征召过江南画师宋徽之!七年前,前翰林院掌院学士柳承志,在罢官之前,主要负责编撰何种典籍!三年前,皇商张德坤,曾为宫中,采办过哪些特殊的,非同寻常的物品!”
“另外,我要查阅翰林院近二十年来,所有的人事档案,以及所有重大项目的卷宗!”
大理寺卿心头一震,他不知道顾清络为何突然下达如此指令,但他从那双亮得吓人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种即将撕破真相的锋芒。
“是!下官这就去办!”
新的指令,如同一道旋风,再次席卷了三法司与翰林院。
在黄金龙牌的绝对权威之下,无数尘封的档案,被从库房的深处,一一翻找出来。
一个时辰后,第一条线索,被送到了顾清络的面前。
翰林院记事档案,明确记载:大周景和二十三年(十二年前),翰林院奉旨编撰《南疆风物图志》,曾特召江南丹青名家宋徽之入京,协助绘制其中“奇花异草”一卷。
顾清络的心,狠狠地跳了一下。
成了!
她的猜测,对了一半!
很快,第二条线索也来了。
柳承志的罢官奏折副本。上面清楚地写着,柳承志在被罢官前,曾多次上书,请求重修《百草圣典》,并言辞激烈地指出,当时由大学士李默谦主持编撰的新版《药典》,有多处谬误,恐贻害无穷。
李默谦!
当朝内阁次辅,大学士之一!
顾清络的呼吸,瞬间一窒。
紧接着,第三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线索,被内务府的档差,气喘吁吁地送了过来。
那是三年前,皇商张德坤向内务府交付的一份采办清单。清单上的大部分,都是些寻常的珠宝玉器。
但在清单的末尾,用极小的字,标注着一行附注:
“另,受李学士私下所托,寻得上古奇墨‘紫玉光’三锭,天外陨铁半斤,己一并送达学士府。”
紫玉光!
陨铁!
陨铁,至坚至锐,正是打造那种似铁非铁的狼毫笔的最佳材料!
三条线索,如三道从不同方向射来的利箭,最终,精准无比地,命中了同一个靶心!
内阁次辅,李默谦!
是他,主持编撰新药典,与柳承志结怨。
是他,私下托皇商,购买“紫玉光”和天外陨铁。
而那本由宋徽之参与绘制的《南疆风物图志》,里面记载的,定然有关于“同心蛊”或是“龙葵之心”的秘密!
所以,他必须杀死所有可能泄露秘密的知情人!
柳承志、宋徽之、张德坤!
甚至,还有她的父亲,顾思源!父亲博古通今,极有可能,也是因为无意中,发现了药典中的秘密,才招致了灭门之祸!
所有的谜团,在这一刻,豁然开朗。
那个隐藏在“文墨”代号之下的魔鬼,终于露出了他那张位高权重的,真实面孔。
顾清络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再睁开时,眼中所有的情绪,都己退去,只剩下一种冰封千里的,绝对冷静。
她拿起笔,在一张雪白的宣纸上,写下了一个名字。
李。默。谦。
(http://www.220book.com/book/W6O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