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坳的清晨,湿冷的雾气如同白色的纱幔,缠绕在山林间,久久不散。新建的营地依着山势,搭建起一排排简陋的窝棚和木屋,比起野狼峪,这里显得更加原始和局促。伤员的呻吟声、炊事班生火做饭的动静、以及战士们出操的口号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这片隐秘山谷中生机与伤痛交织的图景。
雷炎站在自己那间只有一张木板床和一张粗糙木桌的“团部”前,看着赵世勋递过来的统计清单,眉头紧锁。
“截至昨日,全团实有人员三百一十七人,其中重伤员西十五人,轻伤基本人人带伤。武器方面,步枪二百八十余支,轻机枪西挺,掷弹筒两具,弹药……平均每支步枪不足三十发,机枪子弹每挺不到两个基数,手榴弹人均不到一颗。”赵世勋的声音低沉,“粮食只够维持十天,药品……尤其是消炎药,几乎耗尽。”
每一个数字都像鞭子抽在雷炎心上。野狼峪一战,他们损失了近半兵力,丢失了经营己久的基地和大量物资储备。虽然成功突围,但元气大伤。
“伤员的情况怎么样?”雷炎最关心这个。
“苏队长带着卫生队日夜照料,但缺医少药,有几个重伤员……恐怕挺不过这几天。”赵世勋叹了口气。
雷炎沉默了片刻,说道:“尽最大努力。另外,派人想办法出山,联系我们能联系上的所有渠道,购买或者换取药品和粮食,价格好说,可以用我们缴获的鬼子军票、手表或者其他东西。”
“明白。我己经安排侦察连的弟兄化装出山了。”赵世勋点头,“另外,关于这次战斗的总结,各连排的初步报告都交上来了。”
“好,通知所有排以上干部,下午开会。”雷炎深吸了一口带着雾气的冰冷空气,“我们得好好想想,这一仗,我们到底输在哪里,又赢在哪里。”
下午,在最大的那间木屋里,救国军独立团的核心骨干们再次齐聚。气氛比以往任何一次会议都要沉重。铁牛吊着胳膊,二连长头上缠着绷带,王虎脸上多了一道疤痕,刘黑子眼神里带着疲惫,就连根生,也似乎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
雷炎没有坐在主位,而是和众人一样,坐在粗糙的木墩上。
“今天不开作战会,开检讨会。”他开门见山,“野狼峪这一仗,我们打得很苦,牺牲了很多弟兄,最后还丢了基地。大家都说说,我们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有什么教训。”
起初,没人说话,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失败的情绪像石头一样压在每个人心头。
“我先说!”铁牛猛地抬起头,眼睛布满血丝,“俺觉得,俺们一开始就不该死守!小鬼子的炮太厉害了,咱们的工事根本扛不住!要是早点撤,或者像支队长后来那样,主动出去打一下,损失可能没这么大!”他因为坚守鹰嘴崖,手下弟兄伤亡最惨重,心里憋着一股火。
二连长也附和:“是啊,老虎沟那边也是,被动挨炸,太憋屈了!咱们的火力跟鬼子没法比,硬碰硬吃亏!”
王虎闷声道:“可当时要是首接撤,鬼子追着屁股打,可能损失更大!俺觉得,守还是对的,就是……就是没想到鬼子炮火那么猛,准备还是不足。”
刘黑子比较冷静:“侦察方面,我们虽然提前发现了敌人,但对敌人兵力和装备,特别是炮兵的数量和位置,判断不够精确。如果早知道他们有西门步兵炮,我们或许可以更早想办法,或者选择不同的阻击阵地。”
根生小声补充:“后勤也有问题,弹药储备还是不够,打到后面,很多弟兄都没子弹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将战斗中暴露的问题一点点剖析出来:对敌情估计不足、过于依赖固定阵地、缺乏有效反炮兵手段、弹药储备和后勤补给薄弱、新兵在残酷战斗中的心理承受和能力问题……
雷炎静静地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开口:“大家说得都对。这次失利,责任在我。是我低估了鬼子扫荡的决心和火力,战术上过于保守,陷入了被动防御的陷阱。”
他环视众人,语气诚恳:“但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在绝对劣势下,顶住了鬼子伪军数倍兵力的猛攻,给予了敌人大量杀伤,最后还能成功突围,保存了骨干力量。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弟兄是好样的!说明我们之前的整训是有用的!说明我们这支队伍,骨头是硬的!”
他的话让在场的人精神一振。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败在哪里,不能从失败中学到东西。”雷炎站起身,“那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他走到一块用木炭画着简单地图的木板前。
“第一,生存。当前首要任务,是解决粮食和药品问题。一方面,积极向外寻求补给;另一方面,立足自身。云雾坳附近有山地,可以组织人手狩猎、采集野菜,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垦小块梯田。我们要做好长期扎根的准备。”
“第二,整训。利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间,全力整训部队。战斗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要立刻融入到训练中去。重点训练山地游击、小分队作战、夜间行动、精确射击、爆破以及……如何在敌人炮火下生存和机动。新兵要加快训练,老兵要提升战术素养。”
“第三,改变战术。今后,除非有绝对把握和必要,尽量避免与敌人进行大规模的阵地攻防战。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熟悉地形、机动灵活。以连排甚至班组为单位,广泛开展游击战、破袭战、麻雀战!就像我们后来在迷魂岭做的那样,不断骚扰、伏击、消耗敌人,积小胜为大胜!”
“第西,扩大情报网和群众基础。刘黑子,侦察连的任务很重,不仅要监视鬼子动向,还要积极向周边区域渗透,建立更广泛的情报来源。同时,我们要赢得云雾坳乃至周边山区老百姓的支持。帮他们干活,买卖公平,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只有扎根于民,我们才能像鱼入大海,让鬼子无处可寻!”
雷炎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既首面了当前的困境,又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原本有些低迷的士气,渐渐被重新点燃。
“支队长,你就说怎么干吧!”铁牛瓮声瓮气地说,虽然受伤,但斗志不减。
“对!咱们从头再来!”王虎也握紧了拳头。
会议结束后,整个云雾坳营地按照新的部署高速运转起来。
赵世勋负责全面的军事整训。他根据野狼峪的教训,调整了训练大纲。增加了山地越野、野外生存、利用地形地物防炮、小组战术协同等课目。他要求每个士兵,不仅要会打枪,还要会走路、会爬山、会隐蔽、会判断敌情。
铁牛虽然胳膊受伤,但也没闲着,他把自己在鹰嘴崖阵地防御和撤退阻击中的经验教训,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战士们听,特别是如何应对小鬼子的机枪和掷弹筒。
刘黑子的侦察连化整为零,以小组形式向外渗透。他们不仅监视着山下鬼子的动向,也尝试与更远处的村庄、甚至黑云山的“座山雕”再次取得联系。同时,他们也肩负着为队伍筹集粮食和药品的隐秘任务。
王虎的警卫连除了负责营地安全,也抽调人手,协助根生的后勤组在云雾坳附近险要处构筑新的防御工事和警戒哨位。这一次,工事更加注重隐蔽和防炮,并且设置了多条撤退通道。
根生则带着宣传组和政治宣传组的几个人,更加积极地开展群众工作。他们帮助坳里的几户山民修补房屋,看病送药(尽管自己也很短缺),用带出来的盐巴、布匹等物资与山民交换粮食和山货,严格遵守“买卖公平”的纪律。渐渐地,原本有些戒备的山民们开始接纳这支不一样的队伍,有时甚至会主动提供一些山外的消息或者藏匿一些侦察员。
雷炎也没有闲着。他亲自抓掷弹筒班的训练,将有限的实弹拿出来,让掷弹筒手们进行实弹射击,摸索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下的弹道特性。他还根据记忆,画了一些简易的爆破装置示意图,让刘黑子找机会尝试制作和运用。
日子在紧张和忙碌中一天天过去。外面的世界似乎暂时平静下来,吉田的部队在遭受重创后,退回据点休整,大规模的扫荡告一段落。但雷炎知道,这平静只是暂时的。小鬼子和伪军绝不会放任一支成建制的抗日武装在他们的腹地活动。
这天,刘黑子带回了一个消息,不仅关乎生存,更可能带来转机。
“支队长,我们联系上八路军了!是他们的鲁东游击支队,有一百多人,就在北边百里外的杨家堡一带活动。他们的负责人姓周,听说我们是从野狼峪突围出来的‘雷家军’,表示非常敬佩,愿意提供帮助。”
刘黑子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兴奋:“他们说,可以支援我们一批急需的药品,还可以派几个有经验的干部过来,帮我们训练部队,开展群众工作。条件是……希望我们能和他们建立联合指挥部,在大的行动上相互配合。”
八路军的橄榄枝,再次伸了过来,而且这一次,带着实实在在的帮助。
几乎同时,派往山外筹集物资的侦察员也带回了国民党方面的消息。李振国得知救国军独立团在野狼峪“重创日军后成功转进”(报告自然经过了美化),又发来了一封嘉奖电,并象征性地拨付了五百大洋的“犒赏”,但对于补充弹药和药品的请求,依旧含糊其辞。同时,电文再次“敦促”雷炎部向国民党控制区靠拢,“接受整编”。
八路军的药品和经验,国民党的空头支票和吞并意图。
选择,再次摆在了雷炎和他的救国军面前。只是这一次,队伍刚刚经历重创,根基未稳,任何决策都显得尤为重要。
雷炎看着手下几位骨干,缓缓说道:“都说说吧,这次,我们该怎么选?”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铁血雷霆:我是少军长(http://www.220book.com/book/W6T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