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退去后的第三天,淤泥和垃圾尚未完全清除,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消毒水和腐烂物的混合气味。
但生活必须继续,一种混乱而坚韧的秩序正在艰难地重建。
派出所的电话铃声变得愈发复杂刺耳,如同灾后社会的敏感神经。
陈默刚协助环卫工人清理完一条小巷的杂物,回到所里准备喝口水,就听见接待区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凭什么先发给他们?我家房子也塌了!我也等着米下锅呢!”一个中年男人梗着脖子,脸红脖子粗地对着负责登记发放救济物资的社区工作人员吼道。
“王老五!你讲点道理!人家李婶家孙子才一岁,奶粉断了,优先领点婴儿用品怎么了?”社区大姐试图解释。
“我不管!要么都有,要么都别领!这不公平!”王老五不依不饶,唾沫星子横飞。
旁边几个等待领取物资的居民也议论纷纷,场面有些失控。
“吵什么!”马魁一瘸一拐地从后面走出来,沙哑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目光扫过王老五,“王老五,你家的危房鉴定报告我己经帮你催街道了。
有力气在这里闹,不如去把自家门口的淤泥清干净,好让鉴定人员进去!”
王老五看到马魁,气势顿时矮了半截,嘟囔道:“马警官,我不是冲您……我就是觉得……”
“觉得什么?”马魁打断他,“觉得谁都欠你的?
救灾物资有限,先紧着最困难的、老弱妇孺,这是规矩!再闹,跟我回所里聊聊你去年偷接电线那事?”
王老五彻底蔫了,讪讪地退到一边。
马魁又看向其他居民,放缓了语气:“街坊们,都难,我知道。
但越是这样时候,越要互相体谅,抱团取暖。物资发放有清单,有公示,保证公平。
谁家有特别困难的,跟我说,跟社区说,我们想办法。
但谁要想浑水摸鱼,趁火打劫,”他顿了顿,眼神锐利,“别怪我马魁不讲情面。”
一番连消带打,场面很快被控制住。陈默在一旁看着,再次感受到马魁这种扎根基层、知根知底所带来的独特力量。
这不仅仅是执法,更是一种基于长期了解和威望的民间治理。
然而,物资纠纷仅仅是冰山一角。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深入,更多深层次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
下午,陈默跟着张建国处理一起更为棘手的警情。
位于低洼地带的一家小型纺织厂在洪水中库存尽毁,老板声称无力支付员工工资和赔偿,准备偷偷转移剩余设备跑路。
几十名工人闻讯后围堵了工厂,情绪激动,眼看又要酿成群体事件。
工厂门口,工人们群情激愤。
“黑心老板!想跑?没门!”
“我们的血汗钱必须给!”
“警察来了也没用!今天不给钱,谁也别想走!”
张建国没有立刻上前强行驱散,而是让民警们先维持住秩序,防止过激行为。
他找到工人中几个看起来有威望的老师傅,又让人去请来了街道劳动保障所的工作人员。
“各位工友,我是光明派出所的张建国。”他站在一个稍微高点的台阶上,声音沉稳,“你们的情况,我们了解了。
老板跑路,法律绝不答应!但是,围堵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让自己从有理变成无理。”
他指向旁边的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看到没有?政府的人己经来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依法、有序地维权!
请大家选出代表,配合劳动部门,清点资产,核算工资和赔偿。如果老板确实恶意逃薪,公安机关一定介入,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与此同时,陈默和另一组民警则在工厂后院,找到了正准备用货车转移设备的老板。面对警察,老板一开始还试图狡辩,但在确凿的证据和法律威慑下,最终下来,同意配合处理。
一场可能激化的冲突,在法与理的框架下,被暂时疏导。
但张建国的眉头并未舒展。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灾后大量企业受损,劳资纠纷、合同违约、财产损失认定……各种矛盾会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果然,随后的几天,派出所接到的报警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房屋权属、损失认定引发的邻里冲突;因生意受损导致的债务纠纷;甚至还有因心理创伤、情绪失控引发的家庭暴力……
社会仿佛一个刚刚经历巨大创伤的病人,各种后遗症开始显现。
派出所不再仅仅是打击犯罪的拳头,更多时候,它扮演着调解员、仲裁者、心理疏导员甚至临时救助站的角色。
陈默感觉自己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处理着各种琐碎却又关乎民生稳定的“小事”。
他学着张建国的沉稳,运用着从马魁那里观察来的市井智慧,努力在情、理、法之间寻找着平衡点。
一天深夜,处理完一起因安置点噪音引发的斗殴后,陈默疲惫地回到备勤室。马魁还没睡,正就着台灯擦拭他那把老旧的强光手电。
“怎么,顶不住了?”马魁头也不抬地问。
陈默倒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有点。感觉……比查案子还累。查案目标明确,现在这些事,千头万绪,好像怎么都做不完。”
“这才是常态。”马魁放下手电,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大案要案几年碰不上一回,鸡毛蒜皮、扯皮拉筋才是基层天天面对的。
洪水只是把平时藏在水下的矛盾都翻出来了而己。”
他看向陈默:“觉得琐碎?觉得没成就感?我告诉你,把这些琐碎处理好了,把可能引发大矛盾的火星子掐灭了,比破十个八个案子功劳都大。
社会稳不稳,就看基层这最后一道防线牢不牢。”
陈默若有所思。他想起白天调解成功时,双方那虽然不情愿却最终松口的态度;想起帮一位大妈找到失散的存折后,对方那感激的泪水;想起工人们拿到第一笔垫付工资时,那重新燃起希望的眼神……
这些微小的“成功”,或许无法载入功劳簿,却真实地维系着这片灾后土地的稳定与温度。
窗外,清淤车的轰鸣声依旧。灾后的涟漪还在扩散,但在这间小小的派出所里,守护的灯火长明,照亮的,是重建秩序与信心的漫漫长路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开局警校毕业,我成了碎尸案主侦》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W7Y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