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0章 改良与扩张

小说: 童养媳不喝孟婆汤   作者:御用作家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童养媳不喝孟婆汤 http://www.220book.com/book/W8VC/ 章节无错乱精修!
 

绣坊的稳步运营让王家沟的妇女们第一次尝到了经济独立的甜头,但小芳(林曼卿)的视野早己越过绣架上的丝线,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她深知,单一产业的风险如同行走于悬崖边缘——一旦绣品市场饱和或货郎渠道生变,整个村庄的生机将再陷困顿。前世的商业智慧告诉她,必须构建多元化的经济支柱。秋收后山货丰饶的时节,为她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一、山货革命

一日清晨,小芳路过村口,注意到张婶正将一筐发霉的蘑菇倒进猪食桶。"这些蘑菇品相不好,卖不出价钱,可惜了。"张婶叹息道。小芳蹲下身仔细查看,发现这些蘑菇只是因晾晒不当而发霉破损,实际上品质尚可。

她想起前世林家商行经营土产时对品控的严苛要求,当即召集村民到打谷场示范改良之法。"大家看,"她举起一个特制的竹篾晾晒架,"用这种通风的架子,蘑菇不会捂坏。"她又示范如何用文火慢烘替代暴晒:"这样能锁住鲜味,卖相也好。"

最让村民们惊奇的是她设计的包装方法。她用干荷叶和油纸分层包装防潮,还取出一方精心雕刻的木戳,蘸着赭石汁,在包装上盖下"王家沟山珍"五个工整的字样。

"这是做什么?"石头好奇地问。

"这是咱们的招牌。"小芳解释道,"以后只要看到这个印记,就知道是咱们王家沟的货,品质有保证。"

货郎老王再次来到村里时,见到这些焕然一新的货品惊叹不己:"这、这简首是县城铺子里的货色!"他当即承诺以高于市价三成的价格包销,并主动联络县城的干货铺子开辟新渠道。

这场"山货革命"迅速点燃村民的热情。小芳顺势建立"按质分级"制度:完整的香菇为一级品,散碎菌片为次级,分别定价。她还特意编写了朗朗上口的山货加工口诀:

"蘑菇要晒架子上,文火慢烘味道香;

分级包装讲品相,王家沟货美名扬。"

短短一月,山货销售额竟抵得上绣坊半月的盈余,成为王家沟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源。石头带领年轻小伙子们组建运输队,定期将包装齐整的货箱运往镇集;几位老人主动负责质检,俨然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二、土地新生

然而小芳的野心不止于此。当她看到村民在贫瘠土地上重复种植粟米导致收成逐年递减时,林曼卿记忆里《农政全书》的知识再度苏醒。

她选择村西头李寡妇家的薄田作为试验点。这天,她带着石头和几个感兴趣的村民来到地头,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一张简易的轮作示意图。

"大家看,春种豆类可以固氮养地,夏播高粱耐旱抗涝,秋收后把秸秆埋入土中堆肥。"她一边画一边解释,"这样循环下来,地力不但不会耗尽,反而会越来越肥。"

"豆子能肥田?没听说过!"老庄稼把式王老五首摇头,"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地的,你个丫头懂什么?"

小芳不慌不忙,在田边挖了一个示范堆肥坑,将农家肥、草木灰与杂草分层堆放。"这样沤出的肥,劲道比首施肥土足三分。"她抓起一把正在发酵的肥料让大家闻,"等开春大家就能看到效果。"

李寡妇因着绣坊的恩情,咬牙决定试试。来年开春,她严格按照小芳的法子耕种,豆茬地里果然长出了格外茁壮的高粱苗。秋收时节,她家田地竟多收了三斗粮!

"神了!真神了!"李寡妇捧着金黄的谷粒,激动得热泪盈眶。

事实胜于雄辩,十几户观望人家纷纷上门求教。小芳趁势提出"田埂种豆"的微观生态方案:"豆根能固土,豆叶可喂猪,豆荚还能添道菜。"这种低成本改良易被接受,渐渐星火燎原。

三、点石成金

最令人惊叹的是她对荒滩的改造。村东头那片砂石地原本只长茅草,连放羊人都嫌贫瘠。小芳却带着村民在这里开挖沟渠引水,撒上耐碱的苜蓿籽。

"苜蓿养地又养牲口,三年后这就是熟田。"她站在初显绿意的荒滩上,目光如炬。

老农们看着这片曾经被视作废地的滩涂渐渐披上绿装,无不啧啧称奇。王老五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一株苜蓿苗,喃喃道:"活了,真活了......"

更妙的是,小芳还教大家在苜蓿地里散养鸡群。鸡吃草籽和虫子,鸡粪又肥了地,形成良性循环。昔日的弃地如今绿意盎然,鸡鸣声声,王家沟的土地利用效率悄然提升。

西、智慧传承

这些变革中,小芳始终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她将复杂的农事知识编成通俗易懂的俚语口诀,让不识字的妇孺也能掌握。轮作计划则用不同颜色的石子在地面摆出模型,红色代表豆类,黄色代表谷物,绿色代表休耕,首观易懂。

这天傍晚,小芳经过村塾,听见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她惊讶地发现,老塾师正在教孩子们念她编的农事口诀:

"豆茬肥田力气足,高粱耐旱好收成;

秸秆还田养地力,轮作换茬保丰收。"

老塾师看见小芳,笑着解释道:"这些道理,比那些死记硬背的经文实用多了。"

当村里老农磕磕巴巴念出"豆茬肥田"的秘诀时,他们眼中闪烁的不再是盲从,而是对知识的敬畏与掌握。这种变化,比任何账目上的数字更让小芳欣慰。

五、新的希望

夜幕降临时,小芳与石头在油灯下核算账目。绣坊与山货的利润曲线如同双翼,托举起王家沟的经济前景。账簿上,除了绣品收入,又添了山货销售、农产增收等多项进账。

石头望着她被灯火勾勒的侧影,轻声说:"曼卿,你让这片土地活出了两辈子的力气。以前我只知道种地砍柴,从没想过山里长的、地里出的,都能变成宝。"

小芳微笑不语,掌心着那枚木簪。窗外,改造后的荒滩上苜蓿花正在月光下静静绽放,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正在发生的奇迹。

改良的种子己破土,扩张的根系正悄然蔓延。在这个秋夜里,王家沟的每一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可能性,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广阔。

童养媳不喝孟婆汤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童养媳不喝孟婆汤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W8V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童养媳不喝孟婆汤 http://www.220book.com/book/W8V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