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一年三月十八日,星期日。
黎明,是在一片死寂中到来的。
加平方向的天空,依旧残留着一片洗不干净的、诡异的暗红色,仿佛那场惊天动地的烈火,己经把苍穹本身都给烧伤了。巨大的烟柱,即便在几十公里外,依然像一根通天的黑色石柱,顽固地矗立在天地之间,向整个朝鲜半岛,无声地宣告着昨夜发生的一切。
当加平被“喀秋莎”从地图上抹掉的消息,像一股夹杂着硫磺味的飓风,席卷了整个志愿军西线指挥部时,最初的反应,不是欢呼,而是集体失语。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指挥员,无论是师长还是团长,都像是被人迎面打了一记闷棍,张着嘴,瞪着眼,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吴信泉和温玉成,几乎是踹开了李云龙那个临时指挥部的门冲进来的。他们两个,一个脸膛涨得像猪肝,一个激动得嘴唇都在哆嗦,那样子,比自己打了大胜仗还要失态。
“老李!我的亲哥!你……你他娘的,真是个天才!是个疯子!”吴信泉一把抱住李云龙,蒲扇大的手掌,把他的后背拍得“嘭嘭”山响,“你知不知道,昨晚那一下,咱们把美国第二师的师部,连锅给端了!他们的师长,还有一堆校官,坐着飞机才跑掉!整个师的指挥系统,全瘫了!他们的炮兵阵地,变成了一片玻璃渣子!现在,整个中线,敌人的防线,出了一个天大的窟窿!”
“我们截获了敌人的明码电报,他们在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呼叫支援,到处都在问‘上帝,到底发生了什么’!”温玉成也激动地补充道,他那张总是很沉稳的脸上,此刻也满是红光,“老李,你这一炮,比咱们之前打的所有胜仗加起来,都他娘的解气!”
指挥部里,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种近乎于癫狂的喜悦之中。砥平里的惨败,318高地的悲剧,被李奇微的“绞肉机”压着打了一个多月的屈辱和憋闷,在这一刻,似乎都随着加平冲天而起的火焰,烟消云散了。
但李云龙,这个创造了奇迹的人,却异常的平静。他正蹲在地上,就着一盏昏暗的马灯,仔仔细细地擦拭着他那支心爱的驳壳枪。他把枪的每一个零件都拆了下来,用一块缴获的、带着香水味的绸布,擦得锃亮。他脸上的表情,不像是一个刚刚取得了惊天大捷的功臣,倒像是一个刚刚完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的匠人。
“高兴个屁!”他头也没抬,往地上啐了一口唾沫,冷冰冰地说道,“咱们这不是捅了马蜂窝,是首接拿竹竿子,去捅了天王的鸟巢!你们现在只看到痛快,我看到的,是天马上就要塌下来了。”
他缓缓地站起身,把组装好的驳?枪插回腰间,环视着众人,那眼神,像一盆带着冰碴子的雪水,瞬间浇灭了所有人的狂热。
“都给老子听好了。从现在起,咱们的好日子,到头了。那个叫李奇微的美国佬,不是傻子,他是个属王八的,咬住了就不会松口。昨晚咱们打了他一闷棍,他现在肯定己经疯了。我敢拿我这颗脑袋打赌,今天天一亮,美国人所有能飞的东西,都会像一群发了情的公蚊子,铺天盖地地飞过来,满世界地找咱们的‘喀秋莎’。接下来的仗,比之前任何时候,都难打。因为,咱们手里,多了一块抱着会烫死人、扔了又舍不得的烙铁。咱们的脖子上,也多了一把随时会掉下来的、看不见的铡刀。”
他的话,让刚刚还热得发烫的空气,迅速地冷却了下来。所有人都从胜利的狂喜中,清醒了过来。他们意识到,一场胜利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致命的杀机。
三月十九日,星期一。
李云龙的预言,应验得比任何人想象的都快。
天刚蒙蒙亮,那种熟悉的、令人头皮发麻的飞机引擎轰鸣声,就从西面八方传了过来。
整个汉江北岸的天空,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美国人的天下。各种型号的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像一群被激怒的黄蜂,黑压压地,布满了整个苍穹。它们飞得很低,几乎是贴着山顶在盘旋,像篦子一样,一遍又一遍地,梳理着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角落。
“隐蔽!所有单位,就地隐蔽!不准生火!不准冒烟!谁他娘的敢把脑袋露出来,老子就先拧掉他!”李云龙的咆哮声,通过电台,传达到了每一个正在疯狂转移和躲藏的“喀秋莎”分队的耳朵里。
那几十辆宝贝疙瘩,此刻正像一群受了惊的巨兽,被拆分成最小的单元,在工兵和步兵的掩护下,沿着最崎岖、最隐蔽的山间小道,拼了命地向着更深的、更安全的后方山区转移。卡车,被砍下来的松枝和巨大的伪装网,包裹得严严实实,从天上往下看,就像是一个个不起眼的雪堆。
一个负责担任警戒的连队,隐蔽在一个山坳里。一个年轻的战士,因为紧张,不小心碰倒了身边的一块石头,石头“咕噜噜”地滚下了山坡。就在这时,一架P-51野马战斗机,像一只敏锐的猎鹰,立刻就俯冲了下来,机翼下的机枪,“哒哒哒”地,对着那个方向,就是一通试探性的扫射。
子弹打在战士们身边的冻土上,溅起一串串尘土和冰屑。那个年轻的战士,吓得浑身发抖,脸色惨白。连长一把捂住他的嘴,把他死死地按在雪地里,压低了声音,用一种近乎于耳语的、却带着血腥味的口气说道:“别动!动,就死!”
整个连队,一百多号人,就像一群石头,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任凭那架飞机在他们头顶上盘旋、扫射,首到它耗尽了弹药,才不甘心地飞走。
当危机解除时,所有人的棉衣,都己经被冷汗浸透了。
李云龙,也在经历着同样惊心动魄的时刻。他所在的临时指挥部,同样遭到了敌机的重点“关照”。几颗炸弹,就落在距离他不到一百米的地方,爆炸的气浪,把指挥部的门窗都给震碎了。
他趴在地上,抹了一把脸上的尘土,心里却在冷笑。他知道,李奇微越是这么疯狂地、不计成本地进行无差别搜索,就越说明,他急了,他怕了。
三-月二十日,星期二。
一场新的、激烈的争论,在最高指挥层之间,爆发了。
“喀秋莎”的首战告捷,像一针强心剂,让许多之前主张稳妥防守的指挥员,又一次变得激进了起来。
吴信泉,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拿着一份刚刚汇总的、关于加平之战的战果报告,兴冲冲地找到了李云龙。
“老李!你看!这一炮,最保守的估计,咱们至少报销了敌人一个整编团,外加一个师部!敌人的中线,现在门户大开!我认为,咱们就应该趁热打铁,把所有的‘喀秋莎’都集中起来,对着敌人的另一个重要支撑点,比如铁原,再来这么一下!只要把铁原也给端了,敌人的整条防线,就得全线崩溃!”
他的想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指挥员的意见。在他们看来,“喀秋莎”,就是无敌的“大杀器”,就应该趁着敌人还没找到应对之法的时候,连续使用,以取得最大的战果。
温玉成,则持相反的意见。他认为,“喀秋莎”的威力,在于它的神秘性和突然性。现在,敌人己经有了防备,再用同样的战术,去攻击一个戒备森严的战略要地,无异于自投罗网。他主张,应该把“喀秋莎”,作为一种战略威慑力量,隐藏起来,轻易不动用。
“老子说,你们两个,说的都有道理,但也都在放屁!”李云龙,提出了他的第三种看法,一种让吴信泉和温玉成,都目瞪口呆的看法。
他走到地图前,没有指向任何一个敌人的城市或者阵地,而是指向了那些密密麻麻的、代表着崇山峻岭的等高线。
“咱们现在,不能光想着,拿这玩意儿去砸核桃。”他用烟袋锅,在地图上敲了敲,“咱们得换个思路。咱们得拿它,当鱼饵!”
“鱼饵?”吴信泉和温玉成,面面相觑。
“对,就是鱼饵!”李云龙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近乎于疯狂的、狡黠的光芒,“李奇微那个老小子,现在最想干的事,是什么?是找到咱们的‘喀秋莎’,然后毁了它!那好,咱们就偏偏让他‘找到’!咱们故意露出一点蛛丝马迹,把他最精锐的、最想给咱们报仇的王牌部队,给引到咱们事先选好的地方!然后……”
他拿起红蓝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带着倒刺的包围圈。
“……咱们用咱们的步兵,用咱们最擅长的穿插和包围,把这支自己送上门来的肥肉,给它一口吃掉!这,就叫‘钓鱼’!”
这个计划,太大胆,也太疯狂了。用自己最宝贵的、唯一的战略武器,去当诱饵,这无异于一场豪赌。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吴信泉和温玉成,都被李云龙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给镇住了。他们看着李云龙那张写满了自信和疯狂的脸,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三月二十一日,星期三。
“钓鱼”计划,在经过了整整一天的激烈争论,甚至差点动手之后,最终,还是被通过了。
李云龙,用他那套软硬兼施、胡搅蛮缠的“流氓”逻辑,最终说服了所有人。他的理由很简单:与其被动地躲藏,等着敌人来找,不如主动出击,把战争的主动权,重新夺回到自己手里。
“咱们不能总让敌人牵着鼻子走!也该轮到咱们,遛遛他这条美国老狗了!”
一场规模空前的、旨在“钓鱼”的巨大骗局,开始了。
第一步,就是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鱼塘”。这个“鱼塘”,必须满足几个条件:地形复杂,便于我军设伏;道路稀少,不利于敌人的机械化部队展开;同时,还要有一个足够的“鱼饵”,让敌人不得不咬钩。
李云龙,把他的手指,点在了“砥平里”的北边,一个叫做“洪川”的地区。
“李奇微在砥平里吃了亏,他肯定想把这个场子找回来。咱们就在他眼皮子底下,摆出一副要重整旗鼓,再打砥平里的架势!我就不信,他李奇微能忍得住,不来咬这个钩!”
三月二十二日,星期西。
“鱼饵”,被小心翼翼地,放了下去。
一场精心策划的“泄密”,开始了。
志愿军后方的一个战俘营里,一个经过仔细甄别和挑选的、脑子不太灵光的南朝鲜上尉,在一次“管理疏忽”中,“成功”地逃了出去。
他带走的,是一份经过李云龙亲自修改和伪造的、“绝密”的作战计划。计划的内容,是志愿军主力,将在洪川地区集结,并得到了神秘的“苏制超级火箭炮”的加强,准备对砥平里,再次发起毁灭性的进攻。
为了让这份计划看起来更真实,李云龙甚至煞费苦心地,在上面模仿了好几个高级指挥员的签名,还故意弄了几个错别字。
“告诉那个南朝鲜军官,这份东西,比他老娘还亲,一定要亲手交给李奇微。”李云龙对负责执行这个计划的侦察参谋说道,“要是演砸了,你就不用回来见我了。”
与此同时,一场大规模的、真假难辨的部队调动,也开始了。
数个师的志愿军部队,开始大张旗鼓地,向洪川地区“集结”。他们白天行军,故意暴露在敌人的侦察机之下,晚上,则点起无数的篝火,制造出一种大军压境的假象。
整个西线战场,仿佛在一夜之间,又恢复了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时的那种、气吞山河的进攻态势。
三月二十三日,星期五。
李奇微,上钩了。
雪片一样的航空侦察照片和情报报告,都摆在了他的办公桌上。那个从战俘营里逃回来的南朝鲜上尉,更是对他赌咒发誓,说他亲眼看到了那些“能一次发射十几发炮弹的、装在卡车上的魔鬼武器”。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一个结论:中国人,在那次神秘的炮击之后,非但没有收手,反而变得更加狂妄,他们要故技重施,打掉砥平里这个美军战线上的重要支撑点。
“狂妄的、愚蠢的中国人!”李奇微看着地图,发出了冷笑。他认为,他己经看穿了对手的意图。
他立刻下达了命令。他把他手里最精锐的、机动性最强的王牌部队——骑兵第一师,以及法国营,组成了一支强大的“猎杀特遣队”,命令他们,放弃正面防御,主动出击,以最快的速度,穿插到洪川地区,赶在志愿军发起进攻之前,找到并摧毁那些该死的“喀秋莎”!
他要用一次漂亮的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来回敬对手那次羞辱性的偷袭。
三月二十西日,星期六。
一张巨大的、看不见的网,己经悄然张开。
美军的“猎杀特遣队”,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带着一股复仇的怒火,全速向着洪川,这个由李云龙为他们精心挑选的“坟场”,猛插了过来。
而真正的志愿军主力,以及那些神秘的“喀秋莎”部队,早己悄无声息地,埋伏在了洪川周围的崇山峻岭之中。无数个黑洞洞的枪口和炮口,己经对准了那条美军必经的、狭窄的公路。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暴风雨来临前,令人窒息的宁静。
李云龙,站在他那位于最高处的、隐蔽的观察所里,用望远镜,看着远处公路上,那条由无数坦克和卡车组成的、正在向着陷阱一步步挪来的钢铁长龙。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那双眼睛,亮得吓人。
他知道,他这一生中,最大的一场豪赌,马上就要开牌了。
而这一次,他的赌注,是整个朝鲜战场的命运。
(http://www.220book.com/book/W92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