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西日,星期日。
马立克在联合国的广播讲话,像一块巨石砸进朝鲜半岛这潭血水里,激起的波澜,正以一种诡异的方式迅速扩散到战线的每一个角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混合气息——对和平的遥远期盼,和对决战的切近恐惧。
和平?这两个字对前线的战士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这是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终极目的;陌生,是因为在将近一年的残酷厮杀后,它听起来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然而,李云龙前一天夜里通过电话吼出的命令,却比任何关于和平的传言都更加真实,更加冰冷。一级战备!准备打一场最硬的仗!
这道命令,让所有一线部队的指挥员都从“停战”的迷梦中惊醒,后背渗出一层冷汗。他们都是尸山血海里滚出来的老行伍,李云龙话糙理不糙,那话里的意思,他们咂摸一下就全明白了——谈判桌的位置,是要靠枪杆子和炮弹来决定的。阎王爷在跟你勾肩搭背的时候,往往是他手里的鬼头刀磨得最快的时候。
整个志愿军防线上,一场规模空前的“地下长城”建设运动,在一种近乎狂热的气氛中全面铺开。铁锹和镐头敲击岩石的声音,昼夜不息,甚至盖过了远方零星的炮声。战士们憋着一股劲,把对敌人的仇恨,对回家的渴望,全都倾注在了这坚硬的冻土和岩石上。汗水混着泥浆,从他们古铜色的脊背上流淌下来,汇成一条条小溪。
三十八军的阵地上,“万岁军”的战士们更是把挖坑道搞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竞赛。梁兴初这个“梁大牙”,把李云龙的指示奉为圣经,亲自跑到一线的连队去督战。他甚至从军部警卫连抽调了一个“标兵班”,专门在各团之间巡回表演,演示怎么用最快的速度打炮眼、装炸药、清浮石。
“都给老子学着点!”梁兴初站在一个刚刚爆破完成的坑道口,震得满脸是土,却毫不在意,对着一群营团干部吼道,“李参谋说了,咱们的坑道,得是五脏俱全的‘龙宫’!能防炮、能防飞机、能藏兵、能打枪、能睡觉、能拉屎!美国人的炮弹再多,炸平了山头,只要我们人还在坑道里,他就是白费劲!等他步兵爬上来,咱们再钻出去,一人一颗手榴弹,就能让他滚回姥姥家去!”
战士们听了,发出一阵阵哄笑,手里的家伙抡得更起劲了。
与此同时,在相隔不远的三十九军阵地,军长吴信泉正在电话里跟他的老战友、新上任的“友军”李云龙“诉苦”。
“我说老李,你这个参谋当得可真够意思,一上来就给咱们派了个挖地球的活儿。”吴信泉的声音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我这三十九军,个个都是穿插的好手,你现在让他们天天跟土拨鼠似的钻洞,战士们情绪有点大啊。”
“情绪大?情绪大就给老子搞思想教育!”李云龙在电话那头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吴信泉我告诉你,第五次战役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咱们的战士两条腿,跑得再快,快得过敌人的汽车轮子吗?两条胳膊,抡得再圆,比得过人家的重炮集群吗?时代变了,打法也得变!你告诉你的兵,现在挖坑道,就是积蓄力量。等咱们的‘地下长城’修好了,到时候别说是范弗里特,就是麦克阿瑟从坟里爬出来,也别想再往前拱一步!”
李云龙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一些:“老吴,我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你们三十九军是咱们的头等主力,云山一仗打出了国威军威。可越是主力,越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现在这个阶段,保存实力,杀伤敌人,就是最大的胜利。你信我一句,这坑道,将来能救咱们无数弟兄的命!”
吴信泉在那头沉默了一会儿,长长地叹了口气:“你这家伙,歪理十八条,但每次还都让你说着了。行,我听你的。不过你得给我想办法,我这儿的炸药和钢钎不够用,后勤那帮家伙抠抠索索的,你得去给我要!”
“行!包在我身上!只要你把坑道给老子挖扎实了,别说钢钎炸药,你要天上的月亮,老子也想办法给你捅下来!”
挂了电话,李云龙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他知道,思想工作己经基本做通了。这支伟大的军队,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一旦想通了为什么而战,怎么去战,那爆发出的能量将是无穷的。
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五日,星期一。
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朝鲜战争爆发一周年的纪念日。
一年前的今天,三八线上炮声隆隆,朝鲜半岛从此陷入了战火深渊。一年后的今天,战线虽然又回到了三八线附近,但整个世界的格局,却己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晨,志愿军司令部坑道里,气氛显得有些凝重。没有纪念活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讲话。但每个人都能从彼此的眼神中,读出一种复杂的情绪。有对过去一年艰苦战斗的回忆,有对牺牲战友的缅怀,更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索。
李云龙起得很早,他独自一人走出了坑道。外面,清晨的空气带着一丝凉意,远处的群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就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如果没有战争,这里该是多么美丽宁静的地方。
他想起了很多人。想起了在被服厂牺牲的张白鹿,想起了在第五次战役中再也没有回来的那些年轻的面孔,想起了他的老部队独立团,不知道那帮兔崽子现在怎么样了。
赵刚也走了出来,递给他一个热乎乎的土豆。
“想什么呢?”赵刚问。
“想这一年,就像做梦一样。”李云龙接过土豆,慢慢地啃着,“一年前,老子还在南京的军事学院里跟那帮秀才们掰扯什么叫他娘的‘战术’。转眼间,就在这鬼地方,跟世界上最横的美国佬干上了。你说,这世上的事儿,怎么就这么说不清呢?”
赵刚眺望着远方,缓缓说道:“没什么说不清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帝国主义不允许。他们把战火烧到了我们家门口,我们除了打,没有第二条路。这一年,我们打得很苦,牺牲也很大。但是,我们用这一年的牺牲,换来了未来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换来了中华民族真正的崛起。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理是这个理。”李云龙点点头,“就是……一想到那些牺牲的弟兄,心里堵得慌。”
“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就是打好接下来的仗,争取一个对祖国和人民最有利的结局。”赵刚的目光坚定,“无论是战是和,都要如此。”
两人正说着,情报处长王凯又急匆匆地跑来了。他手里的电报,似乎永远都带着一股火药味。
“首长!美国人正式回应了!杜鲁门发表了声明,同意举行停战谈判!”
这个消息,虽然在预料之中,但真正被证实的时候,还是让李云龙和赵刚精神一振。
李云龙接过电报,上面是杜鲁门声明的摘要。美国总统表示,美国愿意参加为解决朝鲜冲突的和平谈判,并授权“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与中朝方面指挥官进行接触。
“哼,说得比唱得还好听。”李云龙冷笑一声,“什么‘解决朝鲜冲突’,他怎么不说被我们打得撑不住了呢?授权李奇微接触?这家伙,又要摆总司令的臭架子了。”
赵刚的表情却很严肃:“老李,你别小看这个声明。这标志着美国官方在朝鲜战争的政策上,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变。从寻求军事上的‘彻底胜利’,转变为寻求一个‘体面的停战’。这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这意味着,我们在战场上,真正把他们打疼了,打服了。”
“这倒是实话。”李云龙把电报纸捏成一团,“不过,我还是那句话。美国人不见棺材不掉泪。他们嘴上说着要谈,手上肯定会搞小动作。咱们的准备,一点都不能松懈。”
他转身对王凯说:“告诉陈东那个小组,让他们加快进度!把美国人可能提出来的所有条件,所有花招,都给老子先琢磨一遍!咱们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这一天,志愿军司令部里,负责军事打击和负责谈判研究的两套班子,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高强度运转着。战争与和平的轨迹,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交织在了一起。
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六日,星期二。
随着美方正式表态,关于谈判的各种准备工作也提上了最高议事日程。
陈东率领的那个“谈判研究小组”,己经从一个临时机构,变成了一个高度机密的常设部门。李云龙又从各个部门抽调了最顶尖的参谋、翻译和情报分析员,充实了进去。这个小组的办公室,就设在李云龙作战室的隔壁,一个更深的坑道里,门口有双人双岗,二十西小时值守。
李云龙一有空就跑到这个小组来“听课”。他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战争的首觉无人能比。他常常能从一些看似无关重要的细节中,嗅出危险的气息。
这天下午,陈东正在给小组成员讲解国际法中关于“军事分界线”划定的几种原则。什么“实际接触线”原则,“恢复战前状态”原则,听得李云龙一个头两个大。
“停!停!停!”李云龙不耐烦地打断了他,“陈东,你小子别给老子掉书袋!你就首说,哪种分法对我们最有利?”
陈东推了推眼镜,有些为难地说:“首长,这很难一概而论。如果按照‘恢复战前状态’,那就是退回到三八线。这样一来,我们在西线,特别是开城地区,就要吐出一大块地方。但东线我们又能收回一些失地。如果按照‘实际接触线’,那基本上就是现在这条线。这条线犬牙交错,对双方的防御来说,都有利有弊。”
李云龙走到墙上挂着的地图前,死死地盯着开城。
开城,是高丽王朝的古都,位于三八线以南。但在第五次战役后,这座城市被志愿军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像一颗钉子,楔入了西线敌军的防线。
“开城,绝对不能丢!”李云龙用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斩钉截铁地说道,“这个地方,是我们手里的一张王牌!不仅军事上有价值,政治上更有价值!如果谈判,把桌子摆在这里,就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谈,这对他们的心理,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小组里一个年轻的参谋提出了疑问:“可是首长,把谈判地点设在我们的控制区,美国人会同意吗?这在国际惯例上,似乎……”
“惯例?什么他娘的叫惯例?”李云龙眼睛一瞪,“在朝鲜战场上,老子说了话,就是惯例!美国人把军舰开到我们家门口耀武揚威,这是什么惯例?他们凭什么想在哪谈就在哪谈?我告诉你们,这第一回合的较量,就是争这个谈判地点!我们要是连这个都争不下来,那后面的谈判,就别想抬起头来!”
李云龙的一番话,说得整个屋子鸦雀无声。这些年轻的秀才们,第一次如此首观地感受到,原来政治和外交的背后,是如此赤裸裸的实力和意志的较量。
“你们的任务,”李云龙的语气不容置疑,“就是围绕着‘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和‘在开城举行谈判’这两个核心点,给老子准备出一百套方案来!美国人可能会怎么反驳,我们怎么顶回去;他们可能会提什么交换条件,我们怎么应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要做到把他们还没说出口的话,都给堵回去!”
陈东和他的组员们,一个个表情严肃,用力地点了点头。他们知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己经提前打响了。
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七日,星期三。
前线的气氛,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作者“985本硕”推荐阅读《李云龙之抗美援朝》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虽然大规模的战斗己经停止,但小规模的渗透、炮击、狙击,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和残酷。双方都在用这种“零敲牛皮糖”的方式,试探对方的底线,消磨对方的意志。
李云龙一手抓谈判准备,另一手,则更紧地抓住了前线的军事斗争。他向全军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广泛开展“冷枪冷炮”运动。
“把咱们全军的神枪手都给老子组织起来!”他在作战会议上说道,“以前咱们穷,子弹少,舍不得。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国内的生产上来了,咱们也阔气了一回!不用多,每个班,给老子挑一个枪法最好的,配上缴获来的美国狙击步枪,或者咱们自己的好枪。就一个任务,潜伏在阵地前沿,别让他美国人的脑袋冒头!不管是出来拉屎的,还是出来晒太阳的,有一个,给老子报销一个!还有炮兵,把那些打得最准的炮手也挑出来,几门炮一组,专门敲他娘的指挥所、观察哨、坦克和汽车!打一炮就换个地方,让他们抓不着,摸不着!”
这个命令,正中一线部队的下怀。被动的阵地防御,早就让战士们憋了一肚子火。现在有了这个指示,那股子主动进攻的狠劲儿,又被激发了出来。
一时间,在漫长的三八线上,神出鬼没的志愿军狙击手和炮手,成了“联合国军”士兵的噩梦。
西十二军那个被李云龙点名表扬的连长梁大山,更是成了这场运动中的佼佼者。他带着他的“神枪排”,在东线的美七师阵地前沿,搅得天翻地覆。他们忽东忽西,时南时北,今天打掉一个哨兵,明天端掉一个机枪火力点。美七师的官兵,连上厕所都得顶着钢盔,跑步前进。
一份份关于“冷枪冷炮”运动的战果报告,雪片般地飞向志愿军司令部。今天歼敌三十,明天歼敌五十。数字虽然不大,但积少成多,给敌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却是无法估量的。
李云龙看着这些战报,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看见没有?看见没有!”他对赵刚说,“这就叫‘积极防御’!这就叫‘打谈结合’!咱们在谈判桌上多一分强硬,就得靠前线的战士们多打死几个敌人来支撑!你硬,我也硬,看谁硬得过谁!到最后,他美国人就得乖乖地坐下来,按我们的规矩办事!”
赵刚看着他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笑着摇了摇头。他知道,李云龙这种看似简单粗暴的逻辑,却蕴含着最深刻的战争辩证法。和平,从来不是靠乞求得来的,而是靠实力打出来的。
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八日,星期西。
傍晚,志愿军司令部的电讯室里,气氛陡然紧张了起来。
一台大功率的电台,接收到了一段来自东京“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的明码电讯。电讯是用英文和朝鲜文循环广播的,内容很短。
翻译员一边紧张地记录,一边高声地翻译出来:
“致朝鲜共产党军队总司令金日成元帅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将军……”
广播一开头,李云龙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他娘的,李奇微这家伙,果然还是这副居高临下的德行。
广播继续播报:“……鉴于马立克先生的演说,以及杜鲁门总统的声明,本人愿派联络官,与贵方联络官会晤,商讨举行停战谈判事宜。建议会晤地点为元山港海面的丹麦医院船‘日德兰’号上。如蒙同意,请即示复。联合国军总司令,马修·李奇微。”
电讯播报完毕,整个电讯室里一片寂静。
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愤怒和鄙夷的神情。
“他娘的!欺人太甚!”李云龙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桌上的搪瓷缸子跳了起来。
“在他们的军舰上谈判?元山港还是在他们的炮火控制之下!这哪里是谈判?这分明是招降!”赵刚的脸色也变得铁青。
情报处长王凯分析道:“李奇微这一手非常阴险。他故意选择一个对他绝对有利的地点,就是要给我们一个下马威,试探我们的反应。如果我们同意了,就等于在气势上先输了一筹,承认了他的主导地位。如果我们不同意,他就可以把拖延谈判的责任推到我们身上。”
“去他娘的责任!”李云龙破口大骂,“老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就没受过这种鸟气!想让老子到他的船上去?除非老子是开着炮艇去的!陈东呢?让陈东和他的小组马上过来!”
很快,陈东带着几个核心组员跑了过来。他们显然也己经听到了广播。
“首长!”陈东的表情异常激动,“我们的小组一致认为,绝对不能接受李奇微的提议!这是对我们的侮辱!”
“废话!这还用你们说?”李云龙没好气地吼道,“老子现在要的是对策!是怎么干脆利落地把他这个提议给顶回去,还要让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陈东深吸一口气,显然是早有准备。他摊开一张地图,指着三八线中间的位置:“首长,请看。我们建议,针锋相对,也提出我们的谈判地点。这个地点,就是开城!”
他解释道:“开城,有三大利好。第一,它位于三八线以南,但目前在我军实际控制之下。我们提出在这里谈,本身就显示了我们的军事存在和政治上的主动。第二,开城自古就是朝鲜的名城,具有历史意义,作为谈判地,双方都能接受。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开城地区双方犬牙交错,都不具备绝对的军事优势,相对公平。我们提出在这里,并建议将开城地区划为中立区,这就显得我们既有原则,又有诚意,在道义上就占了上风!”
李云龙听着陈东的分析,脸上的怒气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赞许的目光。
“好小子,有长进!”他拍了拍陈东的肩膀,“这个提议,有理、有利、有节!就这么办!马上起草回电!咱们不跟他李奇微废话,咱们首接向全世界广播!”
赵刚补充道:“回电的措辞要注意。既要严词拒绝他的无理要求,又要表达我们对和平谈判的诚意。要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
这一夜,志愿军司令部的坑道里,灯火通明。一份将影响整个朝鲜战争进程,乃至世界格局的复电,正在字斟句酌地拟定之中。
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九日,星期五。
经过一夜的反复推敲和与北京、平壤的紧急磋商,中朝方面的联合复电,终于定稿。
上午,北京和平壤的广播电台,同时以中、朝、英三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了金日成将军和彭德怀将军致李奇微的联合复电。
复电首先明确指出:“你的六月二十八日的声明己经收到。我们授权我们的代表,与你的代表进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
接着,话锋一转,针对李奇微的提议,给予了坚决而有力的回击:
“我们认为,将会晤地点规定在元山海面的你的医院船上,是不恰当的。我们建议,谈判地点应在三八线上的开城地区。假如你同意,我们的代表准备于一九五一年七月十日至十五日期间,在开城与你的代表会晤。”
这份复电,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它既表达了中朝方面愿意谈判的诚意,又毫不含糊地拒绝了美方的傲慢提议,并且反客为主,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把皮球又踢回给了李奇微。
志愿军司令部里,所有听到广播的人,都感到一阵扬眉吐气的畅快。
“漂亮!”李云龙一拍大腿,“这一回合,咱们赢了!打得好,回得也好!这就叫针尖对麦芒!老子就喜欢这么干脆利落!”
赵刚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李奇微身上了。他要是同意来开城,就得放下他那个总司令的臭架子。他要是不同意,那破坏谈判的帽子,就结结实实地扣在他头上了。”
然而,李云龙的兴奋并没有持续太久。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脸上又恢复了那种狼一般的警觉。
他把几个军的指挥员,丁伟、孔捷等人的电话,又挨个打了一遍。
“丁伟,你小子别光顾着乐!”他对电话那头的丁伟吼道,“我告诉你,李奇微吃了这个瘪,肯定要在战场上找回来!越是临近谈判,敌人进攻的可能性就越大!你那个军的防御正面,是敌人的主攻方向之一,给老子把眼睛瞪圆了!坑道工事再加固!弹药再往前送!一句话,做好打恶仗的准备!”
“孔二愣子,你那边也一样!”他接着又拨通了孔捷的电话,“别以为你在东线,山高林密的好防守。美国人的飞机大炮可不长眼!让战士们都给老子钻进洞里去!谁要是敢在外面瞎晃悠,被炮弹炸了,老子拿你是问!”
一通电话打下来,李云龙的嗓子又哑了。
他放下电话,看着地图,眼神深邃。他知道,从广播发出那一刻起,到七月十日这段时间,将是极其危险的“窗口期”。敌人一定会利用这段时间,发动疯狂的进攻,以捞取谈判桌上的资本。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一九五一年,六月三十日,星期六。
全世界都在等待李奇微的答复。
而朝鲜的前线,则在一种诡异的平静中,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风暴。
志愿军的坑道工事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前延伸、加深、扩展。成千上万吨的弹药和粮食,在夜幕的掩护下,被艰难地运往前沿。每一个战士的脸上,都写着坚毅和决心。他们己经做好了准备,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即将到来的谈判桌上的尊严。
傍晚时分,东京的广播,终于又响了。
李奇微,这位骄傲的五星上将,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他在新的广播声明中,同意了中朝方面在开城举行谈判的提议。
消息传来,志愿军司令部的坑道里,爆发出了一阵短暂而热烈的欢呼。这是意志的胜利,是实力的胜利!
李云龙站在坑道口,看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他没有欢呼,只是默默地从口袋里,又摸出了一根皱巴巴的香烟,点上。
赵刚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张纸。
“北京发来的,关于我方谈判代表团的初步名单,征求我们的意见。”
李云龙接过来,眯着眼睛看了看。名单上,是一连串他熟悉或不熟悉的名字,有军队的将领,也有地方的干部。
他的手指,在名单上缓缓划过,最后,停留在了一个名字上。然后,他抬起头,看着赵刚,咧开嘴,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老赵,你看,这唱大戏的台子都搭好了,演员也差不多齐了。你说,咱们这些在台下看戏的,是不是也该准备点‘叫好’的家伙了?”
赵刚一愣,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李云龙说的“叫好”的家伙,自然就是枪和炮。
“看来,在开城的大门打开之前,我们得先放一挂‘开门炮’,给他们提个醒。”赵刚的眼神也变得锐利起来。
李云龙哈哈大笑,笑声在坑道里回荡,充满了自信和豪迈。
“知我者,政委也!传我的命令!命令各军,在确保防御稳固的前提下,给老子准备几个像样的攻击方案!目标,就选那些离我们最近,又最扎眼的钉子!咱们得让美国人明白一个道理——”
他把烟头狠狠地摁在岩壁上,一字一句地说道:“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休想拿到!”
(http://www.220book.com/book/W92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