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轩那篇《何谓‘根’?》的反击文章,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一瓢冷水,瞬间炸开了锅。文坛内外,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支持陆瀚文的读者扬眉吐气,觉得自家作者不仅书写得好,论战也如此犀利,与有荣焉。中立看客大呼过瘾,这种高水平的笔战可比小说还精彩。而保守派那边,则有些措手不及,一时间竟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倪振宇气得跳脚,连着两天又在自家关系好的报纸上发了两篇酸溜溜的文章,试图挽回颓势。一篇咬死“文学价值”不放,另一篇则开始攻击陆子轩“年少轻狂”、“不尊前辈”。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己经是强弩之末,除了重复车轱辘话和进行人身攻击外,再也拿不出什么新鲜有力的论据了。
舆论的风向,在陆子轩那篇逻辑清晰、有理有据的反击文章发表后,己经开始悄然转变。
然而,真正一锤定音,让所有嘈杂的争论瞬间失声的,不是另一篇锦绣文章,而是冷冰冰、硬邦邦的数字——
《明报》的销量报告出来了。
就在笔战最热闹的那一周,《明报》的日均发行量,相较于笔战前,有了一个清晰可见的、小幅但稳定的上涨!尤其是在连载《搜神记》和刊登相关笔战文章的版面,读者 retention率(留存率)明显提升!
这个消息,首先在《明报》内部不胫而走。
负责发行的经理拿着报表,喜笑颜开地走进金庸的办公室:“查生,好消息!最近一周,报纸销量涨了接近五个百分点!很多报摊反馈,不少读者就是冲着《搜神记》和那场笔战来买的!”
金庸接过报表,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了然的微笑。他放下报表,对站在一旁的倪匡和几位编辑说道:“看来,读者己经用脚投了票。”
倪匡更是得意,叼着烟斗,晃着脑袋:“我早就讲过啦!有争议先有热度!瀚文呢篇文,驳得靓,驳得妙!而家连销量都证明咗,睇佢倪振宇仲有咩好讲!”(我早就说过了!有争议才有热度!瀚文这篇文章,驳得漂亮,驳得妙!现在连销量都证明了,看他倪振宇还有什么好说!)
事实胜于雄辩。
在真金白银的销量数据面前,任何文学价值、格调高低的争论都显得苍白无力。报纸是商业机构,销量就是生命线。《搜神记》能拉动销量,这就是它最大的价值,也是最硬的道理!
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香江文化圈。
之前那些跟着倪振宇摇旗呐喊的声音,瞬间小了下去。一些人开始悄悄转变口风,表示“或许《搜神记》确有其独到之处”;另一些人则选择沉默,不再提及此事。毕竟,谁也不想得罪能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明报》和风头正劲的陆瀚文。
就连《香江新报》那边,也悄然撤下了原本计划继续刊登的支持倪振宇的评论稿。风向变得太快,再硬顶下去,只会让自己变成笑话。
倪振宇本人,在得知《明报》销量因这场笔战而上涨的消息后,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整一天。他知道,自己这次彻底输了,而且输得很难看。他赖以立论的“文学价值”和“正统地位”,在市场的选择面前,不堪一击。他再写什么,都只会是自取其辱。
这场由他挑起的笔战,就此戛然而止。他再也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就《搜神记》发表过评论,仿佛之前那几篇火药味十足的文章从未存在过。
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迅速从“文坛笔战谁有理”,转向了“拓拔野下一回能不能打败那个水妖”或者“雨师妾到底是不是真心帮主角”。
读者们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态度——他们不关心文坛大佬们的口水仗,他们只关心故事好不好看。《搜神记》好看,他们就买账,就这么简单。
陆子轩自然也第一时间通过黄霑和倪匡知道了销量上涨的消息。他心中最后一丝担忧也彻底放下。
【叮!宿主成功应对舆论危机,并通过作品影响力提升《明报》销量,证明自身商业价值,声望+50!达成成就‘初露峥嵘’,声望+20!】
【叮!笔名‘陆瀚文’权威性确立,声望+15!】
系统的提示音悦耳地响起,一大波声望入账!总声望首接突破了300点大关!之前觉得遥不可及的【技能灌输】板块里,不少实用的初级技能己经亮起,显示可以兑换!
他站在公寓的窗前,看着楼下报童挥舞着新一期《明报》高声叫卖,脸上露出了平静的笑容。
一切喧嚣,终将归于沉寂。
而真正留下来的,是白纸黑字的故事,是节节攀升的销量,是日益增长的声望,以及他陆瀚文,在这片文坛上,再也无法被轻易撼动的位置。
销量证明,一切休提。
接下来的路,该由他自己,一步步稳稳地走下去了。
(第二十二章 完)
作者“作者小福贵”推荐阅读《重生75:从香江开始的文娱教父》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9H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