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仓一役,短短十数日,本金近乎翻倍。当那笔滚烫的利润真真切切地躺在银行账户里时,陆子轩独自一人坐在跑马地公寓那宽敞的客厅中,感受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
这不同于收到稿费时那种踏实耕耘后的满足,也不同于拿到出版预付金时那种事业有成的欣慰。这是一种更首接、更猛烈、更带有原始诱惑力的刺激——资本的魔力。
它不需要你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爬格子,不需要你绞尽脑汁去构思情节、刻画人物。它只需要你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金钱便会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其速度和规模,远非传统的“手艺活”所能比拟。
这种感觉,让人心跳加速,血脉偾张,甚至有一丝令人晕眩的。
“难怪那么多人沉迷金融投机……”陆子轩喃喃自语,强迫自己从那种短暂的眩晕感中清醒过来。他走到酒柜前,给自己倒了一小杯威士忌,没有加冰,仰头喝了一口。辛辣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带来一丝灼热,也让他的头脑更加清明。
他意识到,自己刚刚窥见了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这个世界,规则不同,玩法不同,风险和收益都被无限放大。文学的战场,比拼的是才华、毅力和对人性人心的洞察;而资本的江湖,较量的是信息、胆识、格局和对大势的判断。
这次成功,固然有系统提示和重生优势的侥幸,但也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资本的巨大能量和独特魅力。它就像一头凶猛而优雅的巨兽,驯服它,你可以借此腾飞;被它吞噬,则尸骨无存。
“实业与资本结合……”他回想起自己之前在规划中写下的这句话,此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单靠写作,或许能成为一代文豪,富甲一方,但想要构建一个庞大的文娱帝国,仅仅依靠版税和稿费是远远不够的。影视制作、唱片发行、院线建设、艺人培养……哪一样不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而资本,正是撬动这一切的最有力杠杆。
反过来,一个成功的文娱帝国,又能创造出巨大的、可持续的现金流和优质资产,反哺资本,形成良性循环。
他想起了前世那些全球性的传媒巨头,无不是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的产物。
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他未来的道路,必然是两条腿走路:一手紧抓内容创作,这是他的立身之本,是流量的入口和IP的源头;另一手则要大胆运用资本工具,通过投资、并购、上市等方式,快速整合资源,放大效应,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文娱生态。
他将杯中剩余的酒一饮而尽,回到书房,重新摊开那本规划笔记本。
在“投资增值”一栏,他重重地划掉了“小试牛刀”的字样,写下了“持续关注,把握大势”。九龙仓的战役还未结束,他需要像猎人一样,耐心等待下一次扣动扳机的机会。同时,他也写下了“系统学习金融知识”和“建立信息渠道”的待办事项。不能永远依赖模糊的记忆和系统提示,必须尽快拥有属于自己的判断能力。
在“事业扩张”一栏,他补充了更多细节。“瀚文工作室”不能只是一个空壳,需要尽快实体化,聘请专业的财务和法律顾问,处理日益复杂的资产和合同问题。他甚至开始考虑,是否要物色一个懂得资本运作的帮手。
他的目光,也再次投向了楼市。股市的利润,需要寻找更稳健的锚地。购置优质地段的物业,无论是自用、出租还是等待升值,都是分散风险、夯实资产基石的明智之举。
这一次,他的心态己然不同。之前是抱着改善生活、积累初始资本的目的。而现在,他是在用未来商业巨子的眼光,进行资产配置和战略布局。
眼界,因为这次成功的资本初体验,被彻底打开了。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成功的作家,他开始渴望拥有那种调动资源、影响行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塑造文化潮流的力量。
这种野心的滋长,并未让他感到不安,反而让他充满了斗志。重生一世,拥有系统和先知,若不能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岂不是辜负了这滔天的机缘?
接下来的几天,他一边继续《搜神记》的稳定更新,维持着“陆瀚文”在文坛的热度,一边更加积极地搜集财经信息,研究上市公司报表,甚至开始接触一些金融圈内的人士,虽然层次还不高,但这是一个开始。
他也开始留意合适的办公地点,为“瀚文工作室”的挂牌做准备。
忙碌中,他偶尔会停下笔,站在书房的窗前,眺望远方。维多利亚港的对岸,中环那些摩天大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里是香江的金融心脏,是资本汇聚之地。
他知道,总有一天,他不仅要让自己的名字响彻文坛,也要让自己的身影,活跃在那片更加波澜壮阔的资本海洋之中。
资本的魅力,己让他心驰神往。而通往教父之路的下一程,必将与这头名为“资本”的巨兽,同行相伴。
(第三十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W9H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