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风失了水汽,刮在苏青禾脸上像砂纸。她刚卸下食铺门板,就见王大婶挎着空米袋匆匆而来,满脸焦灼:“青禾丫头,糙米都涨到二十文一斗了!比上个月贵五文,家里存粮撑不了半个月了。”
苏青禾心头一沉,昨日采购时便察觉粮价抬头,却没料到涨得这么快。她连忙舀了半碗糙米递过去:“婶子先拿去应急,今日粥多放野菜,平价卖。”
王大婶眼眶发红:“好几户快断粮了!李伯说河里水浅了大半,田埂都裂了,今年收成悬了。”
“水浅了?”苏青禾猛然想起自家半亩晚稻,哪里还坐得住,“婶子等会儿,我去田边看看,粥让小花帮煮。”说罢脱了围裙,抓起草帽就往村外跑。
刚出镇口,就见村民围在田埂边,脸色凝重。她挤进去一看,心瞬间沉底——往日没过脚踝的稻田只剩浅浅泥水,干裂的田埂像狰狞的口子,禾苗叶子发黄卷曲,稻穗蔫头耷脑,一碰就掉枯叶。
“快一个月没正经下雨了。”老把式周爷爷蹲在田边,指尖拂过禾苗,满是痛惜,“再旱下去,这季稻子要颗粒无收。”
“我家二亩地是去年租的!”李伯急得跺脚,“没收成的话,租子交不上,口粮也没着落!”
苏青禾蹲下身,指尖插进滚烫的泥土,半点潮气也无。她想起张婆婆教的“稻喜湿忌旱,遇旱需储水保墒”,可河里水都快干了,怎么储水?
这时,张婆婆挎着竹篮颤巍巍走来,掀开布露出荷叶包的麦饼:“听说田干得厉害,来看看。你先吃点,饿着肚子想不出办法。”
苏青禾接过麦饼,指着稻田:“婆婆,田裂成这样,禾苗快枯了,再不办法就完了。”
张婆婆查看完禾苗根系和泥土,沉吟道:“光等雨不行,得引水还得保墒。眼下先填田埂裂缝,再在田边深挖沟聚水,能少蒸发些。”
苏青禾眼前一亮,这和现代老家的抗旱法子不谋而合。她立刻对村民说:“张婆婆有法子!先填裂缝、挖沟储水,等找到水源再灌溉!”
周爷爷有些怀疑:“田都干成这样,挖沟有用?”
“沟要深挖宽挖,把泥水引进去,填了裂缝太阳晒不到水,还能滋润根系。”苏青禾解释,张婆婆也在一旁点头佐证。
村民们没更好的办法,只能一试。苏青禾分工:“青壮年挖沟,妇女老人填裂缝,孩子捡碎土,先从最干的田动手!”她拿起锄头率先开挖,滚烫泥土溅在手上,却越挖越有劲。村民们见状,也纷纷拿起工具忙活起来。
王大婶放下米袋填裂缝,李伯扛着锄头往最干的田走,田埂上的锄头声、吆喝声、黑白无常的天野草莓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嬉闹声驱散了焦虑。苏青禾擦着脸上的汗,抬头见烈日当头,心里担忧:没水源,这法子撑不了多久。
挖了一个时辰,苏青禾喉咙干得冒烟,刚要回食铺拿解暑茶,就见陆景渊提着布包走来,递过水壶:“甘草金银花熬的解暑茶,先喝点。”
苏青禾喝了一口,清凉解腻:“陆公子怎么来了?”
“去县城买书,听说村里旱了就过来看看。”陆景渊看向深沟,眼中带赞许,“挖沟储水是好法子。”
“可河里快干了,没新水源不行。”苏青禾叹气。
陆景渊沉吟:“村后后山脚下好像有山泉,小时候去过,山路后来被杂草挡了。今日天色晚,山路不安全,明日一早我陪你找?”
苏青禾又惊又喜,她本想入夜去探山,却怕野兽。“好!明日一早村口老槐树下汇合!”
“你食铺我让小花帮忙看着了,孩子们等着买粥呢。”陆景渊补充道。苏青禾心里一暖,提起水壶:“这茶分大家解解暑吧,布包里还有水壶吗?”陆景渊点头,她便拿着水壶去给村民分茶。
周爷爷喝了茶,说:“明日找水源我也去,年轻时去过后山,能帮上忙。”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要一起去。
苏青禾大声道:“谢谢大家!明日村口汇合,找到水源就能灌溉,保住稻子!”
夕阳西下时,深沟挖得差不多了,裂缝也填好。村民们虽累,看着沟里的泥水却露了笑。苏青禾送陆景渊到村口,晚霞染红天空,她心里满是期待。
“明日见。”陆景渊转身时又叮嘱,“今日辛苦了,好好休息。”
苏青禾看着他的背影,路过田边时驻足,月光洒在沟里的水面上,像希望的灯塔。
回到食铺,小花己卖完粥在收拾:“姐姐,大家都说粥好喝,还谢你呢。”苏青禾要给小花钱买糖,小花却推辞:“娘说你是好人,能帮你我很开心。”
苏青禾把钱收好,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和村民挺过旱情,保住收成。她回到茅草屋,拿出笔墨纸砚写明日寻水源的计划:带锄头、镰刀、水壶、干粮,邀周爷爷同行……
写着写着,她想起张婆婆的话:“庄稼人靠天但不全靠天,肯动脑筋出力,就没迈不过的坎。”苏青禾放下笔,看着月光,嘴角露出坚定的笑。她知道后山之行会有困难,但只要齐心协力,一定能找到山泉,让乡亲们吃上饱饭。
夜色渐深,茅草屋的油灯亮着,映着苏青禾的脸庞,也映着这片土地的希望。
需要我基于这一章的内容,梳理出苏青禾在抗旱过程中的关键行动清单,方便你后续创作时参考吗?
(http://www.220book.com/book/W9R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