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叫第二遍,苏青禾己经掩好院门。钥匙塞进衣襟最里层,冰凉贴着皮肤,也提醒她——得赶在那对贪心叔婶睡醒前离开。
晨雾浓,土路坑坑洼洼,她深一脚浅一脚,却顾不上看鞋面泥点,先掀开竹篮盖布检查:十六只薄荷驱蚊包用红绳系得整齐,五罐紫苏解暑茶裹着两层油纸,麻绳扎得紧,清香一丝没跑。她松口气,把篮背稳,步子更快。
一个半时辰后,镇口集市的热闹扑面而来。豆浆味、油条味、牲畜味混成一股子烟火气,她肚子当即"咕噜"一声。怀里只剩半块麦麸饼,她咽咽口水,没舍得掏出来——得等开张后再说。
苏青禾选了昨天老位置——路口槐树底下,既显眼又不挡道。她把篮里货物摆出,盖布抖开当衬布,翠绿薄荷叶配紫红紫苏,颜色跳,香味随风飘。
第一位停下的,仍是那位提药箱的老郎中。花白胡须,青布长衫洗得发白,却自带信服力。
"小娘子,这布包全是薄荷?"老郎中嗅了嗅,目带审视。
"是呢,昨夜刚晒透,没掺一点杂料。"苏青禾双手递上一只,"您拆看也成。"
老郎中闻罢点头,又尝了口解暑茶,目露赞赏:"薄荷叶透疹发汗,紫苏暖胃,你配伍得巧。"说罢掏出五文钱,"一包一茶,日后有货,我还来。"
铜钱带着体温,落进苏青禾掌心"叮"一声脆响——今日第一笔进项,也是最好招牌。她道谢的声音都有些发颤。
郎中前脚走,后脚便围上人来。一个牵着男童的农妇被孩子拽到摊前。
"娘,香香!"孩子踮脚去够驱蚊包。
苏青禾笑着递给他一只,"小弟弟,你闻,蚊子最怕这个。"
农妇犹豫:"真管用?俺娃一晚能被咬十几个包。"
"姐姐昨晚挂了一夜,确实没听见蚊子叫。"苏青禾打开茶罐,"您买两个包,我送您一勺紫苏茶,孩子喝了开胃。"
农妇被说动,掏出西文钱。孩子捧着树叶折成的"小茶杯"咕咚喝完,眼睛弯成月牙:"甜!"
众人见娃喜欢,纷纷掏钱。有人一次买三西个,说给娘家妈也带;杂货铺小伙计把驱蚊包别在腰带上,顺路帮苏青禾吆喝。黑白无常的天野草莓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不到半个时辰,篮子里只剩三只驱蚊包、一罐解暑茶,布兜却沉得坠手。
日头近午,一个穿绸缎的丫鬟踱来,帕子扇着风:"包儿做工一般,价儿还能降不?"
苏青禾不卑不亢:"两文一个,料真效实。小姐若喜欢精致,我下次带绣花的,价钱再谈。"
丫鬟被堵得无话,又真觉香味清爽,便道:"给我来三个,再来一罐茶。若小姐夸好,日后订二十份,你可做得?"
"做得!下集我还在这里等您。"苏青禾忙用草纸包好,又送上一小束鲜薄荷当赠礼。
六文钱落袋,周围小贩都投来羡慕眼光。
午时一过,集市人潮渐散。苏青禾清点存货:驱蚊包三只、解暑茶一罐;铜钱却足足三十文,比昨天还多十文。
她按捺住欣喜,把钱分两层包裹:一半贴身放,一半藏进篮底暗格,又用杂草盖住。做完这些,才背起篮子往村外走。
刚出镇口,背后忽闻一声轻笑:"哟,青禾妹子,生意红火啊!"
她心头一紧——李二嫂,村里有名的大嘴巴,与王氏交好。李二嫂倚在路边,手里甩着空布袋,眼睛却盯着她放钱的腰间。
苏青禾含混打了声招呼,脚步更快。李二嫂倒也没追,只回头对旁边玩耍的孩童招手,低声吩咐几句,又塞给那孩子几文钱。孩童蹦蹦跳跳朝村子方向跑去,背影很快消失在尘土里。
日头西斜,土路被踩得尘土飞扬。苏青禾心里七上八下,把钱又掏出来,分出一半藏进袜筒,另一半用草绳捆在篮底暗格。做完,才稍微松口气。
离家还有一里地,她忽然放慢脚步,捋起袖子——掌心被薄荷叶染出淡淡青痕,却让她踏实:这是自己挣来的本钱。
"明天买把新锄头,再买半斤豆种。"她对自己说,"有了趁手家伙,地就能翻得深,苗才能长得壮。"
远处山坳里,夕阳像一块烧红的铁,把半边天烤得通红。苏青禾抹了把额头的汗,心里既有丰收的踏实,也有风暴将起的忐忑。
可她没注意到,自家院门外,那两道新鲜的车辙印正顺着黄昏的光,一路延伸到叔婶家门口——像两条贪婪的舌头,正等着舔舐她带回来的第一桶金。
(http://www.220book.com/book/W9R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