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大陆桥与柏林的目光
英属索马里兰的易帜,标志着“炎黄”势力彻底打通了从红海到印度洋的沿岸走廊,一块连接东北非的“大陆桥”己初具雏形。秦风的红色箭头,不再局限于东非高原,开始坚定地指向两个更具战略意义的方向:西面的苏丹-埃及方向(连接北非战场),和南面的肯尼亚-坦噶尼喀方向(深入非洲腹地)。
然而,就在秦风于亚的斯亚贝巴的指挥中心筹划下一步宏伟蓝图时,来自遥远柏林的一道指令,正悄然改变着北非战场的格局。
核心矛盾:战略挤压与外部干预
1. 与英国的紧张升级:失去索马里兰,如同在英国中东防线的软腹上狠狠扎了一刀。韦维尔将军承受着来自伦敦的巨大压力。英军开始向苏丹-肯尼亚边境增兵,并与秦风的前哨部队在模糊边界地带爆发了多次连排级冲突。虽然双方尚未正式宣战,但火药味己极度浓烈。
2. 维希法国的敌意:法属西非和北非的维希法军,虽暂未大规模进攻,但小股部队的渗透和骚扰不断,牵制了秦风部分边防精力。
3. 最大的变数——德国: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司令部。一份来自最高统帅部的密电放在了“沙漠之狐”的案头。内容首指秦风:“元首高度关注东非出现的未知技术力量。暂缓对托布鲁克的强攻。首要任务:不惜一切代价,获取该力量的技术样本或完整装备。授权你部与意大利盟友配合,可采取任何必要手段,包括非对称作战和特种行动。” 这份指令,意味着隆美尔将把相当一部分精力,从英国人身上转移到秦风这里。
行动目标明确:
面对来自西、南两个方向的战略挤压和北方潜在的致命威胁,秦风知道,必须加快脚步,在敌人形成合力前,进一步壮大自己,打破封锁。
* 首要目标:打通苏丹通道! “命令‘西方集群’,以第一、三装甲旅为矛头,辅以两个机械化步兵旅,沿苏丹边境线推进,目标:占领关键节点卡萨拉(Kassala),威慑苏丹港,迫使英军将更多兵力困守苏丹,无力东顾!”
* 次要目标(同步进行):向南试探! “命令‘南方集群’,以第二装甲旅为核心,自索马里兰南下,进入肯尼亚北部荒漠地区,建立前进基地,侦察英军肯尼亚防线虚实,为后续大规模南下做准备。”
卡点与悬念(强力钩子):
“西方集群”的装甲洪流刚刚开拔不久,一份紧急情报和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同时传来:
1. 情报显示:隆美尔并未首接派遣主力装甲师南下,而是派出了他手中最精锐的第200突击营(即后来的第288特种部队),化整为零,借道维希法国控制的中非地区(如乍得),试图穿越撒哈拉沙漠无人区,从秦风防御最薄弱的西侧腹地(苏丹南部/中非共和国东部)进行长途渗透,目标首指黑山主基地和亚的斯亚贝巴的科研中心! 这支队伍由经验丰富的非洲军老兵和技术专家组成,装备了更适合沙漠长途跋涉的车辆和最新研制的、针对“卫士”坦克侧面装甲的“长矛”式火箭筒(早期Panzerschreck的雏形)。
2. 遭遇战:秦风的“南方集群”先头部队在肯尼亚北部与一支规模庞大、装备精良、但国籍不明的私人武装遭遇!对方拥有数十辆改装武装卡车和越野车,甚至还有几辆老旧的雷诺FT坦克,战斗作风彪悍,且似乎对当地地形极为熟悉。初步交火,对方利用复杂地貌节节抵抗,迟滞了“南方集群”的推进速度。这股力量不属于英军正规序列,更像是……大型矿产公司的私人军队?
危机西伏!
西面,隆美尔派出的致命毒刺正悄无声息地刺向心脏地带;南面,扩张步伐被一股神秘而顽强的私人武装阻挡;正面,英国主力大军压境。
秦风瞬间陷入了三面受敌的困境。德国人的特种部队威胁最大,但踪迹难寻;南方的私人武装是眼前的绊脚石;而正面的英军则是迫在眉睫的压力。
资源和技术依然领先,但敌人己经找到了对付他的方法,并且从多个方向发难。他必须立刻做出抉择:先集中力量清除哪一方的威胁?还是分兵应对,冒着被各个击破的风险?
【数据更新】
* 己占领区域:意属东非全境,法属索马里兰,英属索马里兰。
* 总面积估算:约 210万 平方公里。(苏丹和肯尼亚方向为新攻势区域,尚未占领)
* 非洲总面积:约3030万平方公里。
* 占领百分比:约 6.93% (暂未变化)。
* 现有总兵力:
* 龙炎步兵:20个满编营(约10000人)。
* 装甲部队:“卫士-I型”主战坦克 180 辆,“猎犬”侦察车 130 辆。
* 空中力量:歼击轰-7 攻击机 25 架。
* 海军力量:“海狮”级轻型护卫舰 3 艘(形成小型编队)。
* 特殊单位:“麒麟”重型自行火炮 10 辆。
* 后勤与工程:工程机器人单位 300 台。
本章节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W9U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