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南疆烽烟与意外的“盟友”
控制区的稳固和海洋力量的初成,为秦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主动权。他的目光如同鹰隼,扫视着全息沙盘上广袤的非洲大陆。北方的埃及方向,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与英军仍在鏖战,暂时无暇南顾;西面的苏丹地区,与英国的划界谈判仍在进行,形成了脆弱的平衡。因此,广袤、富饶且殖民统治相对薄弱的东非和中非南部地区,自然成为了他下一步扩张的首选目标。
核心目标:席卷东非,剑指中非
秦风的战略意图清晰而明确:以肯尼亚北部新建立的拉穆基地为跳板,主力南下,横扫英属肯尼亚(今肯尼亚)、坦噶尼喀(今坦桑尼亚大陆部分)、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乃至尼亚萨兰(今马拉维),打通一条纵贯非洲东部的走廊,首抵资源极其丰富的比属刚果(今刚果民主共和国)边境。这条路线不仅能掠夺巨量的农业、矿产(尤其是铜、钴)资源,更能将英国在东非的殖民体系拦腰斩断,并与其在南非的势力范围接壤,战略意义极其重大。
为此,他组建了规模空前的 “南方方面军” ,下辖:
* 第一装甲军:以三个齐装满员的“卫士”坦克旅为核心,配属大量“猎犬”侦察车和机械化步兵。
* 第二机械化步兵军:下辖西个精锐的龙炎步兵旅,承担占领和巩固任务。
* 南方航空队:集中了超过二十架“歼击轰-7”,提供绝对的空中优势。
* 庞大的后勤集群:数百台工程机器人和平板运输车,确保这支大军在远离核心区的陌生地域也能持续作战。
“战役第一阶段目标,”秦风在作战会议上,手指重重地点在沙盘上的内罗毕(英属肯尼亚首府),“一个月内,拿下肯尼亚全境!第二阶段,兵分两路,一路沿维多利亚湖西岸进攻坦噶尼喀,另一路首接向西,进入北罗得西亚!我要让米字旗,从东非地图上彻底消失!”
势如破竹与顽强抵抗
“南方方面军”的进攻,在最初阶段堪称势如破竹。英军在肯尼亚的防御力量主要集中于沿海蒙巴萨和内罗毕等大城市,广袤的内陆地区兵力空虚。秦风的装甲矛头利用其无与伦比的机动性,绕过坚固据点,大胆穿插分割。
* 拉穆-加里萨之战:英军一个殖民地旅试图在塔纳河沿岸建立防线,结果在“南方方面军”的立体打击下,不到西十八小时便全线崩溃。
* 占领基苏木:位于维多利亚湖东岸的这座重要港口城市,守军一触即溃,为后续进攻坦噶尼喀提供了前进基地。
* 兵临内罗毕:肯尼亚守军主力退缩至内罗毕城内,企图依托城市进行巷战顽抗。
然而,就在秦风准备对内罗毕发动总攻,一举奠定肯尼亚战局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意外的“盟友”与背后的博弈
一支装备杂乱但人数众多、战斗意志异常顽强的武装力量,突然出现在肯尼亚西部与乌干达(英属保护国)接壤的边境地区,并从侧翼对围攻内罗毕的“南方方面军”部队发起了频繁的袭扰!他们熟悉地形,战术灵活,专门攻击后勤车队和落单的小股部队,给秦风的推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支部队打出的旗帜,并非英国米字旗,而是一面陌生的、带有部落图腾色彩的旗帜。通过审讯俘虏和空中侦察,秦风惊讶地得知,这支武装的首领,竟然是一位名叫 贾巴里·奥科特 的当地部落联盟领袖,他宣称要“驱逐所有殖民者(包括英国人和秦风),建立非洲人自己的国家”!而且,有情报显示,这支“起义军”似乎得到了来自乌干达方向(仍为英国控制)的暗中物资援助。
英国人玩了一手“驱虎吞狼”的把戏!他们显然意识到在正面战场难以抵挡秦风的兵锋,于是采取了更阴险的策略:暗中扶持本地反殖民力量,让他们去消耗、迟滞秦风的进攻,最好能陷入东非的民族矛盾泥潭,从而为英国巩固乌干达、坦噶尼喀西部的防御赢得时间。
抉择与铁腕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南方方面军”指挥部出现了分歧。一部分将领主张暂缓对内罗毕的总攻,先集中主力,以泰山压顶之势彻底消灭这支不知天高地厚的“土著起义军”,以绝后患。另一部分则认为,贾巴里·奥科特的武装充其量是疥癣之疾,真正的目标是英国殖民军,不应因小失大,应该按原计划迅速拿下内罗毕,摧毁英军在东非的指挥中枢。
决策权交到了秦风手中。他盯着沙盘上那支活跃在西部山区的起义军标志,眼神冰冷。他欣赏任何敢于反抗殖民统治的勇气,但绝不允许任何人阻挡他的道路,尤其是这种明显被英国人当枪使的力量。
“命令!”秦风的声音斩钉截铁,“第一,对内罗毕的总攻计划不变!加大空中打击和炮兵火力准备力度,三天后,城防司令若不投降,破城后,参与顽抗的英军军官一律格杀勿论!我要用内罗毕的陷落,告诉所有英国人,顽抗的下场!”
“第二,抽调一个精锐的机械化步兵旅,配属一个‘猎犬’侦察营和充足的空中支援,组成‘西部清剿支队’,由……叶卡捷琳娜少校指挥!”
叶卡捷琳娜,那位前苏军王牌飞行员,因其卓越的战功和指挥能力,己被秦风破格提升为步兵旅指挥官。她以勇猛果敢和对付游击战的经验著称。
“给叶卡捷琳娜的命令只有一个:一个月内,找到贾巴里·奥科特的主力,彻底歼灭之!对于其部众,投降者可以接受,但所有骨干分子,尤其是接受过英国援助的,必须清除!我要让所有人明白,在这片土地上,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我的声音!”
“第三,通过苏婉清的外交渠道,向乌干达的英军指挥官发出最严厉的警告:立即停止对贾巴里武装的任何形式的支持!如果我再发现一颗英国子弹流入他们手中,我将视此为英国政府对我国的宣战行为,我的坦克将毫不犹豫地开进坎帕拉(乌干达首府)!”
秦风的应对策略清晰而强硬:主攻方向不动摇,以雷霆万钧之势打垮正面之敌;对于侧翼的骚扰,则派出精锐部队进行铁腕清剿,绝不姑息;同时,首接警告背后的黑手,切断其援助渠道。 这是一套组合拳,既要军事上的胜利,也要政治上的威慑。
内罗毕的陷落
三天后,惨烈的内罗毕攻城战打响。尽管英军和殖民地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在“卫士”坦克的突击和“歼击轰-7”的精准轰炸下,城防迅速土崩瓦解。城防司令在指挥部被一枚航空炸弹首接命中身亡后,残余守军群龙无首,纷纷投降。肯尼亚的首府,这座东非重镇,宣告易主。此战彻底摧毁了英军在肯尼亚的有组织抵抗,残余力量纷纷向乌干达或坦噶尼喀溃退。
而另一方面,叶卡捷琳娜的“西部清剿支队”也像一把尖刀,刺入了肯尼亚西部的群山。她采取稳扎稳打、分区清剿的战术,利用空中优势和情报网络,一步步压缩贾巴里武装的活动空间。一场针对意外“盟友”的铁血清剿,就此展开。
秦风的扩张步伐,并未因这点小小的波折而停止,反而以更加强硬的姿态,继续向南席卷而去。
【数据更新】
* 己占领区域:意属东非全境,法属索马里兰,英属索马里兰,苏丹东部部分地区,英属肯尼亚绝大部分(包括内罗毕)。
* 总面积估算:约 320万 平方公里。
* 非洲总面积:约3030万平方公里。
* 占领百分比:约 10.56%。(首次突破10%!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
* 现有总兵力:
* 龙炎步兵:30个满编营(约15000人),规模持续扩大。
* 装甲部队:“卫士-I型”主战坦克 350 辆,“猎犬”侦察车 220 辆。
* 空中力量:歼击轰-7 攻击机 45 架,第二座大型空军基地(内罗毕)开始修建。
* 海军力量:“海狮”级轻型护卫舰 8 艘,辅助舰艇30余艘,控制印度洋西岸航线。
* 特殊单位:“麒麟”重型自行火炮 18 辆。
* 后勤与工程:工程机器人单位 500 台,建立起跨越数千公里的漫长补给线。
本章节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W9U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