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裂谷之南与刚果之门
坦噶尼喀北部高原的征服,为秦风的“南方方面军”打开了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南大门。部队在阿鲁沙和莫希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与补充,受损的装备得到修复或更换,从后方运来的新锐坦克和士兵源源不断地补充进队列。全军上下弥漫着一种锐不可当的士气,以及对接下来战事的强烈期待。
秦风的战略目标没有丝毫动摇——彻底扫平英国在东非的势力,并打通前往中非资源宝库的道路。他的目光越过坦噶尼喀广袤的中部高原,最终落在了那片被欧洲殖民者称为“非洲心脏”的巨富之地——比属刚果。
主攻方向:裂谷南下,首取心脏
“南方方面军”主力在经过加强后,兵分两路,如同铁钳般向坦噶尼喀腹地夹击:
* 东路军:以两个装甲旅为先锋,沿着中央铁路线南下,目标首指坦噶尼喀行政中心多多马(Dodoma)以及最重要的印度洋出海口、港口城市达累斯萨拉姆(Dar es Salaam)。占领达累斯萨拉姆,将意味着彻底切断英属坦噶尼喀与外界的海上联系,并获得一个优良的深水港。
* 西路军:以一个装甲旅和一个机械化步兵旅为核心,沿着维多利亚湖东岸南下,攻克湖港城市姆万扎(Mwanza),而后向西南方向进攻,目标指向坦噶尼喀西部重镇塔波拉(Tabora)和基戈马(Kigoma)。控制基戈马,就等于控制了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的东岸,遥望对面的比属刚果。
英军在坦噶尼喀的抵抗,比在肯尼亚更为顽强一些。这里地形更为复杂,丛林、沼泽和高原交错,并且英国殖民当局在此经营更大,部分殖民地部队的忠诚度较高。然而,在秦风军队绝对的实力碾压下,任何抵抗都显得徒劳。
* 多多马战役:英军试图在多多马外围依托丘陵组织防御,但在“麒麟”自行火炮的远程火力覆盖和“卫士”坦克的正面突击下,防线迅速崩溃。城内的守军在象征性抵抗后,于城市即将被合围前宣布投降。
* 达累斯萨拉姆围城:面对兵临城下的秦风军队,达累斯萨拉姆的英国总督和守军司令陷入了绝望。来自伦敦的命令是“战斗到底”,但城内的欧洲侨民和部分理智的军官渴望避免无谓的屠杀。在秦风方面发出最后通牒并进行了一次示威性的猛烈炮击后,城内的守军发生哗变,总督被软禁,达累斯萨拉姆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座东非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完好无损地落入了秦风手中。
* 西线进展:西路军的推进同样顺利,姆万扎、塔波拉相继攻克。在进攻基戈马时,遭遇了来自湖对岸比属刚果的比利时殖民军炮火骚扰,但规模很小,很快就被秦军的炮兵压制下去。
海上力量的博弈
达累斯萨拉姆的易主,使得英国皇家海军东印度舰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补给基地,其活动范围受到限制。秦风的“印度洋分舰队”得以进驻这座设施完善的良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支点。新下水的“海龙”级驱逐舰开始执行巡逻任务,与在外围游弋的英国舰艇形成了紧张的对峙,但大规模海战并未爆发,双方都保持着克制,似乎在等待陆地战局的最终结果。
意外的“缓冲区”与外交试探
随着坦噶尼喀全境基本落入掌控,秦风的势力范围与比属刚果、北罗得西亚(英属)和尼亚萨兰(英属)首接接壤。出乎意料的是,比属刚果的比利时流亡政府(当时比利时被德国占领,刚果由殖民地当局控制,倾向盟军但保持一定自治)表现出了一种谨慎的观望态度。他们通过中立国渠道,向秦风传递了信息,表示希望维持刚果东部边境的现状,并愿意进行有限的边境贸易,暗示不希望秦风的军队进入刚果。
与此同时,退守至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的英军残部,也依托赞比西河(Zambezi River)天险,构筑了新的防线,但士气低落,进攻欲望不强。
秦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现在,他面临一个战略抉择:是继续南下,跨过赞比西河,进攻英属中非(北罗得西亚、尼亚萨兰),最终与南非的英军正面冲突?还是暂时消化己占领的庞大领土,将主要精力转向西面,对付态度暧昧但资源丰富的比属刚果?或者,北上与隆美尔进行决战?
内部整合与科技攀升
控制区面积爆炸式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管理挑战。苏婉清领导的内政团队几乎是不眠不休地工作,建立各级行政机构,恢复秩序,组织生产。大量本地人员被吸纳进基层,但核心权力和军事力量仍牢牢掌握在秦风手中。同时,随着达累斯萨拉姆等沿海工业城市的获得,秦风的工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更高级的科技研发被提上日程,例如更适合丛林作战的装备、射程更远的火炮以及更大型的军舰设计图,都在秘密进行中。
【数据更新】
* 己占领区域:意属东非全境,法属索马里兰,英属索马里兰,苏丹东部部分地区,英属肯尼亚全境,英属坦噶尼喀全境。
* 总面积估算:约 450万 平方公里。
* 非洲总面积:约3030万平方公里。
* 占领百分比:约 14.85%。(逼近15%大关)
* 现有总兵力:
* 龙炎步兵:40个满编营(约20000人),规模急剧膨胀。
* 装甲部队:“卫士-I型”主战坦克 480 辆,“猎犬”侦察车 300 辆。
* 空中力量:歼击轰-7 攻击机 60 架,完全掌握制空权。
* 海军力量:“海龙”级驱逐舰 4 艘(己服役),“海狮”级护卫舰 12 艘,初步具备区域制海能力。
* 特殊单位:“麒麟”重型自行火炮 25 辆,开始研发“猛犸”重型坦克(实验性)。
* 后勤与工程:工程机器人单位 800 台,建立起覆盖整个东非的庞大后勤网络。
本章节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W9U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