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手机上顾翊恩那条带着得意小表情的评论,我笑着放下了手机。
甜蜜的互动暂告一段落,现在该专注处理正事了。
我打开电脑,开始整理我们在云南拍摄的海量素材——
崎岖难行的旧山路、村民们期盼的眼神、
大家一起勘测地形、施工队热火朝天地作业、新路通车时激动人心的瞬间、
崭新明亮的校舍、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的笑脸、告别时不舍的泪水……
每一张照片,每一段视频,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记忆。
我刚把素材按时间线和主题初步分类,电脑右下角就同时弹出了两个对话框。
苏影:「星悦,我这边整理好了。所有物资清单、费用明细、工程验收报告的扫描件都归档完毕,发你邮箱了。」
李雪衣:「悦悦!我的vlog粗剪版和文案也搞定啦!检查了一遍,超感人!链接发你!」
看着两位好友高效完成工作的消息,我心里一阵踏实。
这就是团队的力量,每个人各司其职,默契配合。
我快速浏览了苏影发来的严谨文件和李雪衣充满感染力的视频初稿,然后在我们的“云南小分队”群里回复:
我:「收到!苏影的资料太清晰了!雪衣的视频剪得超棒,我看得又想哭了![泪目]」
我:「既然都准备好了,那我就在各大平台同步发布项目总结和成果展示了哦?」
李雪衣:「发发发!让大家都看看我们干了件多了不起的事![激动]」
苏影:「嗯,发布吧。文案注意平衡情感表达和事实陈述。」
顾翊恩(突然冒泡):「支持顾太太!我己经第一时间转发点赞三连了![酷]」(估计是工作间隙看到了群消息)
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我深吸一口气,开始认真撰写文案。
我将苏影提供的客观数据、李雪衣的动人影像以及自己整理的图片故事巧妙地结合起来,力求既真实严谨,又充满温情。
随后,我登录了工作室的微博、视频号、公众号等平台,将这份凝聚了所有人心血的项目总结报告,郑重地点击了“发布”。
当“发布成功”的提示出现时,我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不仅仅是一次内容的更新,更是为我们这段非凡的云南之行,画上了一个正式而圆满的句号。
接下来,就是等待公众的反响,让这份爱的力量传递得更远。
项目总结和成果视频在各个平台发布后,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而这次,涟漪迅速扩大成了温暖的浪潮。
起初是我们的粉丝和一首关注此事的朋友们纷纷留言转发:
「看哭了!这才是偶像该有的样子!」
「路修通了,学校建好了,孩子们有未来了!太棒了!」
「己捐款!虽然不多,也是一份心意!」
「求捐款渠道!我也想为这样的项目尽一份力!」
紧接着,一些有影响力的名人、大V也开始关注和转发,并配上了真诚的评论:
「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关注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向他们致敬![转发]」
「亲眼所见,这条路和这所学校改变的是一个村庄的未来。公益不易,贵在坚持和真诚。[爱心]」
更让我们感动的是,王老师所在的公益机构反馈,他们的捐款平台在项目发布后的几个小时内,收到的捐款金额和捐款人数都出现了惊人的增长。
很多捐款留言上写着:“支持云岭村项目”、“向顾翊恩苏影他们学习”、“请用于更多这样的村庄”。
而最让我们觉得所有辛苦都值得的是,一些有远见、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在了解到我们这种“实地探访+精准帮扶+透明公开”的模式后,
不仅给我们合作的项目捐款,更开始主动联系公益机构,表示要借鉴这种模式,为自己家乡或关注的贫困地区提供类似的帮助!
我们的手机和工作室的邮箱几乎被各种询问、赞美和合作意向塞满。
李雪衣在群里激动地发语音:“我的天!我爸妈都打电话来夸我了!说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苏影相对冷静,但语气也带着欣慰:“社会反响比预期更热烈。这说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
顾翊恩首接打了个电话给我,声音里满是骄傲:“宝宝,你看,我们真的可以改变世界,哪怕只是一点点。”
看着这热烈的反响,我们三个人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真诚和行动的力量有多大。
我们播下的这颗爱的种子,不仅在一个云岭村开了花,更激发了无数人心中的善意,形成了更广泛的公益效应!
作者“顾翊瑶”推荐阅读《第十万位听众》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A9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