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视台纪录频道《追光者》栏目组的到来,像一股沉静而专业的电流,注入了星辰传媒忙碌的日常。他们没有庞大的团队,只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演、一位沉默寡言的摄影师和一位负责录音和协调的场记。他们的存在感很低,却像最敏锐的观察者,用镜头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瞬间。
导演姓李,话不多,眼神锐利而包容。开拍前,她与慕辰、张弛、陈胖子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深入交流,明确了拍摄基调:“我们不想拍一部歌功颂德的宣传片,我们想记录的,是一个年轻团队在时代浪潮中的真实挣扎、选择与成长。会有高光,也会有困惑,甚至会有分歧,希望你们能接受这种真实。”
慕辰代表团队给出了承诺:“李导,请尽管拍。星辰传媒走到今天,靠的不是完美人设,就是一份对音乐的傻坚持和一点运气。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于是,镜头悄然开启。
它记录了慕辰在录音棚里为《Chasing the Dream》的一个英文单词发音反复打磨二十遍的较真;记录了他面对纷至沓来的顶级商业代言邀约时,与陈胖子、张弛激烈讨论如何平衡艺术与商业的深夜会议;记录了他偶尔在排练间隙,望着窗外车流时,眼中一闪而过的疲惫与迷茫。
它也记录了张弛在调音台前近乎苛刻的细节把控,为了一个低频的浑厚度与录音师争得面红耳赤,转头又耐心指导新加入团队的年轻助理;记录了他私下里翻阅着国外最新音乐制作杂志,默默学习的身影,坦言“怕自己跟不上年轻人的脚步”。
它更记录了陈胖子如何从一个手忙脚乱的外行,成长为能熟练运用各种专业术语与国际合作方谈判、能一眼看出合同陷阱、能巧妙应对媒体刁难的“陈总”。镜头捕捉到他一次因压力过大躲在楼梯间偷偷抽烟,被摄影师无意拍到后那略显狼狈又释然的笑容:“没办法,辰哥和张老师只管艺术,这些破事总得有人扛着。”
当然,镜头也捕捉到了苏清月。她并非星辰传媒的正式员工,但却是团队不可或缺的温暖底色。纪录片拍下了她细心为大家准备润喉茶点的画面,拍下了她安静地坐在角落阅读英文剧本、为新的演唱机会做准备的模样,也拍下了她与慕辰之间那种无需多言、一个眼神便能意会的默契。导演李导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细节,并在一次单独访谈中问她:“很多人觉得你是依靠慕辰的光芒,你怎么看?”
苏清月面对镜头,笑容温婉却坚定:“辰哥是我的伯乐,也是我很重要的朋友。但我更想成为能与他并肩前行的人,而不是依附他的藤蔓。我正在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也能被更多人听见。”这番话,为她后来独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纪录片的拍摄并非全是和谐。一次,关于是否接受一个报价极高但需要频繁站台、可能影响创作周期的综艺代言,团队产生了分歧。
陈胖子从公司运营和资金积累角度考虑,倾向于接受:“辰哥,我知道你不想太商业化,但这个数字能让我们换更好的设备,甚至换个大点的办公室,还能给团队发更丰厚的奖金!”
张弛坚决反对:“频繁曝光会过度消耗神秘感和艺术价值!我们的核心是音乐,不能本末倒置!”
慕辰陷入了两难,眉头紧锁。镜头真实地记录下了这场争论,记录下了慕辰最终的拍板:“推掉。钱可以慢慢赚,但初心不能丢。胖子,运营的压力我知道,我们一起想别的办法。张老师说的对,我们不能忘了根本。”
这个决定的过程,被纪录片忠实地呈现,没有美化,却格外动人。它展现了一个团队在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碰撞,以及最终对核心价值的坚守。
与此同时,星光娱乐刘世昌的办公室里,气氛却越发压抑。他看着星辰传媒风生水起,甚至得到了国家台的青睐,心中的妒火愈烧愈旺。正面打压己不可能,他只能另辟蹊径。
“他们不是要真实吗?”刘世昌对秘书冷冷道,“去找找那个最早被慕辰拒绝过的‘回声文化’的刘经理,还有……那个因为‘理念不合’很早离开星辰的前助理?让他们‘回忆’一下星辰早期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不用编造,就挑那些容易引起误解的片段说,通过‘匿名业内人士’的方式放给那些喜欢八卦的营销号。”
很快,一些模糊的、断章取义的“爆料”开始在一些网络角落流传,诸如“慕辰早年耍大牌,无理拒绝合作”、“星辰传媒内部管理混乱,元老员工离心”等等,试图给星辰传媒的“真实”抹上一点污渍。
然而,这一次,没等星辰传媒自己回应,那些与慕辰团队有过深入接触的品牌方、合作音乐人,甚至是一些媒体记者,竟主动站出来发声驳斥。
“与慕辰先生合作极其愉快,专业且敬业,所谓耍大牌纯属无稽之谈!”——某合作品牌总监。
“星辰团队或许年轻,但方向明确,凝聚力强,是我见过最真诚的音乐团队之一。”——某资深音乐电台主持人。
甚至连《文化视野》那位采访过慕辰的记者,也撰写了短文,称赞星辰传媒在浮躁环境下对音乐本身的坚守。
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是在国家台纪录片即将播出的背景下,这些苍白的诋毁反而让更多人站到了支持星辰的一边。刘世昌的这次小动作,再次徒劳无功。
纪录片的拍摄进入了尾声。最后一个镜头,李导选择在星辰传媒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慕辰、张弛、陈胖子坐在一起,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灯火。
李导画外音轻声问:“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你们还想回到那个地下通道吗?”
陈胖子咧嘴一笑:“回去干嘛?顿顿吃泡面加蛋啊?现在挺好,虽然更累,但心里踏实。”
张弛推了推眼镜:“不回去了。过去的磨砺是财富,但未来更值得期待。”
慕辰沉默了片刻,缓缓道:“不回去了。不是因为现在有多好,而是因为……那个在地下通道里唱歌的慕辰,还在我心里。他提醒着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镜头定格在三人相视而笑的画面上,充满希望,也充满力量。
《追光者·星辰之路》纪录片播出后,引发了远超预期的社会反响。人们看到的不是一个被神化的顶流,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会迷茫会争吵但始终携手向前的小团队。这种“真实的励志”,比任何完美人设都更能打动人心。
星辰传媒的公众形象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他们,也即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成长,以及随之而来的,更为复杂的抉择与挑战。
作者“今天星期一你快乐吗”推荐阅读《文娱顶流:从街头卖唱到娱乐神话》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AA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