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芬的到来,像给“许记小吃”注入了一股活水。
她勤快,眼里有活儿,手脚麻利,又不多言多语。
许冬梅肩上的担子,肉眼可见地轻了下来。
她终于不用再像个连轴转的陀螺,从早忙到晚,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现在,她可以更专注于核心的环节——和面,擀面,熬制卤子,把控味道。
马淑芬则负责洗菜切菜,准备配菜,招呼客人,端盘子,洗碗,打扫卫生。
两人分工明确,配合日渐默契。
店里的运转效率,大大提高。
以前许冬梅一个人忙活,中午饭点最紧张的时候,客人等一碗面可能要十几二十分钟。
现在,面条是许冬梅提前擀好的,下锅就熟。
马淑芬在外面招呼、端面、收拾,井然有序。
客人等待的时间缩短了,翻台率上来了,满意度也更高。
收入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以前许冬梅一个人拼死拼活,一天最多也就收入西十多块。
现在两人配合,每天的收入稳稳地保持在五十块以上,周末甚至能冲到六十!
一个月下来,就是一千五六百块!
刨去给马淑芬的三十块工资(许冬梅看她干得好,主动给加了两块),还有房租、成本,她一个月净赚一千三西百块!
这在这个小镇,绝对是让人眼红的收入了!
许冬梅看着存折上不断增长的数字,心里无比踏实。
她终于不再是那个为几毛钱斤斤计较、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可怜虫了。
她有了稳定的、可观的经济来源,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生活也肉眼可见地改善了许多。
她给自己和马淑芬都换了新的、厚实耐磨的围裙。
店里的碗筷不够用,她又添置了一批。
甚至还买了一个小收音机,放在店里,中午客人不多的时候,放点音乐或者戏曲,增添点气氛。
马淑芬也因为有了这份稳定的收入,家里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婆婆的药钱有了着落,儿子也能安心上学了。
她对许冬梅感激涕零,干活更加卖力,几乎把店里当成了自己家。
许冬梅看在眼里,心里也高兴。
她不是那种黑心的老板,别人对她好,她也会投桃报李。
偶尔店里有什么不太新鲜的边角料蔬菜,或者多出来的面条,她都会让马淑芬带回家去。
虽然不值什么钱,但也是一份心意。
马淑芬更是感激,干起活来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用。
店里生意稳定,许冬梅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她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挤占休息时间进入空间。
现在,她可以趁着马淑芬在前面照看、午后清闲的时候,从容地进入空间,打理她的“秘密基地”。
播种,浇灌,收获。
看着空间里郁郁葱葱、取之不尽的顶级食材,她心里充满了底气和安全感。
这就是她最大的依仗!
她甚至开始琢磨,等以后资金更充裕了,是不是可以考虑把隔壁那间也租下来,扩大一下店面?
或者,开发更多的小吃品种?
比如,卖点包子?饺子?
这个念头让她心头发热。
她知道,这一切都还只是设想。
路要一步一步走。
眼下最重要的,是把“许记小吃”的口碑和维护好,把基础打牢。
这天晚上,关店后,许冬梅和马淑芬一起打扫卫生。
马淑芬一边拖地,一边笑着说:“冬梅妹子,我看咱这生意是越来越好了!照这么下去,没准儿以后真能开分店呢!”
许冬梅擦着灶台,也笑了。
“借马大姐吉言!真要能开分店,您就是元老,我给您涨工资!”
“哎哟,那我可盼着了!”马淑芬乐得合不拢嘴。
两人说笑着,很快就把小店收拾得干干净净。
送走马淑芬,许冬梅锁好门,看着这间凝聚了她所有心血的小店,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从一无所有,被逼跳楼。
到绝境重生,咬牙挣扎。
再到如今,拥有自己的店面,稳定的生意,可靠的帮手,可观的收入……
这一路走来,步步血泪,但也步步生花。
她知道,这一切,都得益于那个神秘的空间,和她自己永不放弃的努力。
她走到门口,抚摸着那块“许记小吃”的招牌。
招牌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就像她现在的生活,踏实,温暖,充满了希望。
张贵才的阴影,似乎也在这红火的生意和充实的生活中,渐渐淡去。
但她知道,那个人就像一颗毒瘤,不会轻易消失。
她必须保持警惕。
不过,现在的她,己经不是当初那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了。
她有店,有钱,有人脉,更有豁出去的勇气和智慧。
如果张贵才还敢来,她绝对会让他付出代价!
许冬梅深吸一口夜晚清凉的空气,转身回到店里,关好了门。
她的新生活,己经步入了正轨。
而且,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稳步前进。
她相信,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WAZ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