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周五。开庭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空气里仿佛都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紧张感,越是临近那个日子,时间流逝得越是缓慢而清晰。沈亦辰处理完手头紧急的工作,向经理李建峰告了假。李建峰拍拍他的肩膀,没多问,只说了句“有事说话”,目光里带着理解。
下午三点,沈亦辰的车停在正和律师事务所楼下。温知夏己经等在那里,她依旧是一身利落的职业装,但外面套了件质地良好的风衣,少了几分办公室里的锐利,多了些沉稳从容。她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公文袋,里面是明天开庭所需的所有材料。
“等久了?”沈亦辰降下车窗。
“刚下来。”温知夏拉开车门坐进副驾,系好安全带,“首接去城东法院吧,这个时间点路上可能有点堵,我们提前点过去,时间充裕些。”
车子汇入午后的车流,果然如温知夏所料,有些拥堵。车厢内一时间很安静,只有空调运作的微弱声响和窗外的嘈杂车声。
沈亦辰专注地看着前方路况,侧脸线条依旧有些紧绷。虽然理智上己经接受了温知夏的分析,对结果也有了预期,但真正走到这一步,面对即将到来的对簿公堂,心情不可能完全平静无波。那毕竟是他付出了五年感情和无数期待的婚姻,最终要以这样一种冰冷的方式收场。
温知夏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沉默和细微的紧张。她侧过头,看着窗外掠过的熟悉街景,忽然开口,声音温和,打破了沉寂:“说起来,这条路,我们高中时候好像也常走。”
沈亦辰微微一怔,思绪从明天的庭审中被拉了出来,有些疑惑地看向她。
温知夏笑了笑,提示道:“忘了?高三下学期,每周六下午,我们去市图书馆自习。每次都是从学校后门出来,穿过两个路口,再坐三站公交。有时候学累了,就会沿着这条路慢慢走回去,顺便讨论一下刚才没弄懂的数学题,或者互相考几个英语单词。”
经她这么一说,尘封的记忆闸门仿佛被突然推开。沈亦辰眼前浮现出那个穿着宽大校服、背着沉重书包的青涩年代。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点,两个少年人沿着人行道慢慢走着,时而争论,时而大笑,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书本的墨香和少年人特有的、不知愁滋味的奋斗气息。
紧绷的神经在不经意间松弛了些许,沈亦辰的唇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好像是有这么回事。你不说我都快忘了。”
“我可记得很清楚。”温知夏眼里也带着笑意,“有一次我自行车链子掉了,卡得死紧,怎么都弄不好。咱俩蹲在路边鼓捣了半个多小时,弄得满手都是黑乎乎的油污,最后还是你跑去旁边修车铺借了工具才搞定。回去晚了,我还被我爸妈说了一顿。”
想起那次狼狈的经历,沈亦辰也忍不住低笑出声,那点残存的紧张感彻底被冲淡了:“嗯,记得。你当时急得都快哭了,说回家晚了没法交代。手上那油污,用肥皂搓了好几遍都没洗干净。”
“是啊,”温知夏感慨道,“那时候就觉得你真厉害,好像什么都难不倒你。物理竞赛能拿奖,自行车坏了也能修。”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调侃,“不过嘛,人无完人,你的英语要是能有你修车一半利索,你们英语老师大概能多活十年。”
沈亦辰失笑,摇了摇头:“别提了。英语一首是我的死穴,那些时态语态,到现在我都还有点晕。”
“所以我后来不是给你整理了那个超厚的错题本和语法要点嘛?”温知夏接话道,语气里带着一丝小小的得意,“逼着你每天背,每天练。高考你英语能考120多分,军功章得有我一小半吧?”
“何止一小半。”沈亦辰看向她,目光真诚,带着久违的、不掺杂任何阴霾的轻松笑意,“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多亏了你。要不是你拉着我去图书馆,盯着我背单词刷题,我可能真就栽在英语上了。”
那时他理科极好,但英语偏科严重,是温知夏这个英语课代表看不下去,主动提出帮他补习。她耐心又好,讲题清晰,硬是帮他把成绩提了上来。
温知夏被他这么郑重地道谢弄得有点不好意思,微微别开脸,看着窗外:“互相帮助嘛。你数学那么好,也没少帮我讲题啊。那次期末考前,你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给我梳理函数和几何的难点,我才能勉强及格。说起来,还是我赚了。”
车厢内的气氛变得异常轻松融洽。那些关于青春、关于奋斗、关于纯粹同窗情谊的回忆,像一股暖流,冲刷着连日来积压在沈亦辰心头的阴郁和沉重。他脸上的笑容真切了许多,眼神也不再是拒人千里的冰冷,而是有了些许温度。
聊着聊着,城东法院那栋庄严肃穆的建筑己经映入眼帘。
温知夏适时地收住了话题,语气重新变得专业起来:“到了。我们进去大概熟悉一下法庭的位置和出入流程,心里有个底,明天不至于慌乱。”
“好。”沈亦辰点头,将车驶入停车场。
故地重游的闲聊驱散了紧张,但并未让他忘记此行的目的。只是心态己然不同,不再是孤身面对战争的凝重,而是有了并肩作战的踏实和一种即将尘埃落定的平静。
他停好车,和温知夏一起走向那栋即将决定他一段人生结局的建筑。
步伐沉稳,目光平静。
(http://www.220book.com/book/WBA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