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芒传媒顶楼会议室的空气像被冻住了,黑檀木桌沿泛着冷光,与苏念指尖的温度形成刺眼对比。她刚接过娥姐推来的拍摄计划,目光扫过"外景地:青山村"几个字时,指腹猛地蜷缩,把纸页攥出两道深痕——那是刻在她骨血里的名字,是废品站的旧纸壳味、养母腌黄瓜的咸香,是她拼命想甩掉,却又在梦里反复出现的地方。
娥姐将钢笔帽"咔嗒"按回笔身,声音里没半点波澜,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知道这地方意味着什么吧?你长大的村子,你养父母现在还住在哪儿。道具组下周先去搭景,主场景就用村尾那间废弃废品站,格局跟你小时候住的院子几乎没差。"
苏念握着咖啡杯的手晃了晃,温热的液体溅在米白色真丝衬衫上,晕开褐色的渍迹。她慌忙抽纸巾去擦,指尖却抖得厉害——她怎么会不知道?几年前深秋,娥姐带着人去村里,给家家户户发补助,十五户人家,一户十万,还包揽了全村的房屋修缮、水泥路铺设,连村口的老井都换成了自来水。当时她隔着电话听娥姐说"这钱是买他们闭嘴的",心里像被针扎,却还是默认了这一切。
"换个地方不行吗?"苏念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最后一丝侥幸,"全国那么多废弃废品站,没必要非选这儿。"
"没必要?"娥姐嗤笑一声,身体往前倾了倾,酒红色西装衬得她眼神更锐,"导演看中的就是这儿的'真'——土坯墙缝里的草、纸壳堆里的旧玩具、连风里飘的味道都透着生活气。换个翻新的假景,拍出来像过家家,观众能信?"她顿了顿,指尖敲了敲桌角,"何况之前给村里办的那些事,不就是为了今天?十五户拿了补助,房屋修了,路通了,老人有医疗补贴,他们犯不着拿好日子换几句闲话。"
苏念的喉咙发紧,眼前晃过养父接过补助信封时的样子——他黝黑的手攥着厚厚的钞票,指节泛白,嘴唇动了半天,只憋出一句"谢谢"。养母站在旁边,手里还攥着刚缝了一半的棉袄,领口绣着朵歪歪扭扭的小红花,那是她小时候最爱的图案。当时娥姐派去的人说"这是城里好心人给的",养父没问,养母也没问,他们心里清楚,这钱是谁给的,也清楚这钱背后的意思——拿了,就意味着要把"念念"藏在心里,不能认,不能提。
"他们……还好吗?"苏念终究没忍住,声音轻得像叹息。她想起几个月前张婶偷偷打来的电话,说养母咳嗽得厉害,躺了半个月,养父背着她走了三里路去镇上看病,回来时两人的鞋上全是泥。当时她刚拍完一个"孝顺女儿"的广告,对着镜头说"要给妈妈买最好的止咳药",挂了张婶的电话,却连回拨的勇气都没有。
"能不好吗?"娥姐拿起桌上的文件,翻得哗哗响,"每月两千生活费按时打,逢年过节再加五百,房屋换了彩钢瓦,窗户装了铝合金,比村里其他人过得都安稳。几周前周经理去送生活费,说你养父在院里种了青菜,养母还在缝棉袄,就是……"她故意顿了顿,抬眼看向苏念,"就是周经理特意'提醒'了他们,最近村里来剧组拍戏,人多眼杂,让他们少出门,别凑看热闹,免得被记者误拍。你养母比划着手语应了,说'不会给添麻烦'。"
"不会给添麻烦"——这六个字像针,扎得苏念眼眶发酸。她想起2019年深秋在酒店楼下,养母抱着玻璃罐站在寒风里,被娥姐的人推搡时,也是这么比划的;想起几年前她拉黑所有老家电话后,张婶发来的微信里,养母让带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别给念念添麻烦"。他们总是这样,把所有委屈咽进肚子里,用退让成全她的"光鲜"。
"下周道具组先去,你下下周一进组。"娥姐收起文件,起身时西装下摆扫过桌沿,"这两周在家好好磨剧本,别想有的没的。进了村,你是演员苏念,要演好'从废品站长大的女主',不是苏建国和林秀琴的女儿——这点,不用我再教你吧?"
苏念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走出会议室时,走廊的灯光亮得晃眼,小林拿着手机跑过来,脸上带着兴奋:"念姐!你接《拾荒里的向阳花》的消息爆了!#苏念 挑战废品站女主# 都上热搜第三了!粉丝说你敢突破人设,太敬业了!"
苏念接过手机,屏幕上的评论像潮水般涌来:
"姐姐好勇!从海外千金到底层女主,跨度这么大也敢接!"
"听说外景地在青山村,是个特别偏的村子,姐姐要去体验生活吗?注意安全!"
"期待念念的演技!肯定能把女主的倔强演出来!"
她看着这些评论,嘴角扯出一抹苦涩的笑。粉丝夸她"突破人设",却不知道她演的就是自己的人生;他们担心她"吃苦",却不知道那个村子里,有她最想拥抱,却只能躲开的人。
"念姐,你怎么了?脸色不太好。"小林担忧地问。
"没事,可能有点累。"苏念把手机还给她,"帮我查下青山村最近的天气,再准备点止咳药和关节炎贴——村里医疗条件差,万一用得上。"她没说,止咳药是给总咳嗽的养母准备的,关节炎贴是给每到阴雨天就腿疼的养父准备的。
一周后,苏念的车队驶进青山村。村口的水泥路修得平整,太阳能路灯沿着路边排开,和她记忆里坑坑洼洼的黄土路、昏黄的煤油灯判若两地。村民们站在路边,好奇地看着车队,却没人上前,只是远远地望着,眼神里带着拘谨——他们拿了钱,签了保密协议,知道眼前这个戴墨镜、穿高定的大明星,是不能认的"陌生人"。
车队在村尾的废弃废品站停下。苏念推开车门,脚刚落地,就闻到了熟悉的味道——旧纸壳混着塑料的气息,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腌菜香。废品站的土坯墙被重新粉刷过,却还能看出当年的痕迹;角落里的腌菜缸换成了道具组的新缸,可她总觉得,缸沿还留着养母腌黄瓜时沾的盐粒。
"念姐,导演在里面等你。"小林扶着她往里走。
苏念的脚步顿在门口,目光越过废品站的院墙,落在斜对面的小院——那是她长大的地方,屋顶换成了彩钢瓦,窗户是崭新的铝合金,都是娥姐给修的。院门口的晾衣绳上,挂着件蓝色粗棉布棉袄,领口绣着朵小红花,针脚密密匝匝,是养母的手艺。
就在这时,小院的门开了。养母林秀琴拎着竹篮走出来,头发比几年前白了不少,碎花衬衫的袖口磨出了毛边。她抬头看见苏念,手里的竹篮"哐当"掉在地上,青菜撒了一地,眼神里满是震惊和欣喜,抬脚就要往这边跑。
"秀琴!你站住!"屋里传来养父苏建国的声音,他快步走出来,一把拉住养母的胳膊,眼神警惕地扫过苏念这边,压低声音说,"忘了周经理说的话?别凑剧组的热闹,回屋去!"
养母挣扎着,指着苏念的方向,双手急促地比划着手语——她的指尖颤抖,先是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苏念,最后双手拢成圈贴在胸口,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苏念看懂了,她在说"是念念,是咱们的女儿"。
苏建国的眼圈也红了,却还是用力把养母往屋里拽,嘴里念叨着:"你看错了!那是来拍戏的大明星,不是咱们念念!快回屋,别给人家添麻烦!"
苏念站在原地,墨镜后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下来。她赶紧抬手擦掉,深吸一口气,跟着小林走进废品站——她不能认,不能哭,她是来拍剧的演员苏念,不是来认亲的苏念。
接下来的两天,苏念就在废品站里熟悉场景。道具组往墙上贴旧报纸,往纸壳堆里塞玩具,工作人员穿着粗布衣服排练"废品站夫妻"的戏份,可她总觉得别扭——那些演员的动作太刻意,没有养父搬纸壳时的熟练,没有养母缝衣服时的温柔。
第三天下午,苏念正在和男主演对戏,小林突然拿着手机跑过来,脸色惨白:"念姐!不好了!有粉丝扒你身世了!"
苏念的心猛地一跳,抢过手机——微博上,一个叫"娱乐圈显微镜"的博主发了长文,配着三张照片:第一张是青山村的水泥路和太阳能路灯,第二张是村民领补助时的签字表(名字打了码),第三张是她几年前在废品站门口的照片(脸打了码,可身上的碎花衬衫和背后的槐树能看清)。
长文里写着:"网友爆料,苏念新剧外景地青山村是她老家!村里的路、路灯都是她公司修的,每户发了十万补助!有村民透露,苏念实为废品站夫妻收养,并非海外练习生!打码旧照就是她小时候拍的!#苏念 身世疑云# #苏念 人设崩塌#"
评论区瞬间炸了:
"???海外练习生是假的?演废品站女主是演自己?"
"难怪公司花这么多钱修路发补助,原来是拿钱封口!"
"坐等苏念回应!要是真的,之前的'孝女人设'全是演的?"
苏念的手一抖,手机掉在地上。她想起娥姐说的"铁桶阵",想起村民们签的保密协议,可粉丝的显微镜,还是照到了她藏在浮华背后的身世裂痕。
"念姐!娥姐电话!"小林捡起手机,递到她面前。
苏念按下接听键,娥姐的声音带着怒火传来:"苏念!谁走漏的风声?你在村里有没有和人接触?现在立刻回酒店!公关团队马上到,先压热搜!记住,一律说'网友造谣',不准承认!"
苏念挂了电话,回头望向废品站外——养母还站在小院门口,手里举着那件蓝色棉袄,远远地望着她,像在等一个不会回头的人。她知道,娥姐能压下热搜,却压不住她心里的愧疚;粉丝的显微镜能扒出身世,却扒不出她藏了多年的思念。这场用谎言堆砌的戏,或许真的快要演不下去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WBN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