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了钱嬷嬷,如同在司制司这潭深水中投下了一块巨石,涟漪层层扩散,原本有些混沌的人心,瞬间被涤荡出清晰的界限。那些原本依附钱嬷嬷,或存着敷衍之心的,此刻都绷紧了神经,行事愈发谨慎勤勉。而张司计等一批原本就较为本分或因沈锦璃能力而心折的,则更添了几分底气与干劲。
沈锦璃并未沉浸在立威成功的短暂满足中。她知道,内部整顿只是基础,司制司要真正运转顺畅,在年关这场硬仗中不出纰漏,乃至做出成绩,外部资源的争取至关重要。内织染局,便是她必须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
午后,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沫,给肃杀的宫闱增添了几分凄清。沈锦璃披上一件石青色锦缎斗篷,未带过多随从,只让张司计捧着整理好的物料明细单册,主仆二人便朝着位于皇城东北隅的内织染局行去。
内织染局掌宫廷、官府所需各类高级丝绸、锦缎、罗纱的织造与供应,与司制司业务往来密切,却也因掌握着稀缺资源,向来地位超然,局中官吏多有些眼高于顶。尤其是掌管料库分配的主事,更是各方巴结的对象。
通传之后,沈锦璃被引至一处值房。房内炭火烧得旺,暖意融融,与外面的寒冷恍若两个世界。内织染局掌库主事姓王,是个面团团、笑眯眯的中年宦官,见沈锦璃进来,并未起身,只抬了抬眼皮,慢悠悠地放下手中的暖炉。
“哟,什么风把沈司制您这大忙人给吹来了?快请坐,看茶。”王主事声音尖细,带着官场上惯有的虚伪热情。
沈锦璃解下斗篷递给张司计,依言坐下,神色平静无波:“王主事客气。年关在即,司制司为各宫筹备份例,特来与主事商议物料支取事宜。”她示意张司计将单册呈上。
王主事接过单册,漫不经心地翻看着,手指在那“云霞锦八十匹,孔雀罗六十匹”等字样上划过,嘴角撇了撇,随即又堆起笑容:“沈司制新官上任,锐意进取,想着把差事办得漂漂亮亮,咱家理解。只是……唉,难啊!”
他长长叹了口气,开始诉苦:“今年江南雨水多,蚕丝收成本就不好,织造局那边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云霞锦、孔雀罗,工艺复杂,成品率低,宫里各位主子、各王府、公主府哪一处不是紧盯着?分到咱家手上的份额就那么多,实在是捉襟见肘啊。”他合上单册,推回到沈锦璃面前,“沈司制这单子,怕是难以足额支应。依咱家看,不若削减些数量,或用些其他料子替代?库房里新到的‘软烟罗’、‘流光缎’也是极好的。”
沈锦璃早料到他会如此推脱。她并未去看那被推回的单册,端起手边的茶盏,轻轻拨弄着浮叶,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王主事所言困难,锦璃明白。只是,各宫份例规制乃祖制所定,轻易变动,恐惹非议。贤妃娘娘协理六宫,对此事亦是关切。若因物料不足导致份例减等,娘娘问起,锦璃怕是无法交代。”
她抬出贤妃,既是施压,也是点明自己的靠山。王主事脸上的笑容僵了僵。
沈锦璃话锋一转,继续道:“况且,锦璃并非不通情理之人。也知王主事掌管库房,调度不易。”她目光扫过王主事那保养得宜、戴着个碧玉扳指的手,“听闻主事近来雅好收集前朝古砚,正巧,司制司库中清理出几方前朝‘织造局监制’的旧物,虽非名家所出,却也古朴有趣,改日让人送来给主事赏玩?”
王主事眼中精光一闪。前朝织造局监制的砚台,本身价值不菲,更代表着一种身份和雅趣,正是他近来心头所好。这沈司制,消息倒是灵通,出手也大方。
“这……沈司制太客气了。”王主事语气缓和了不少,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敲了敲,似在权衡。
沈锦璃知道火候己到,放下茶盏,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商议的姿态:“王主事,物料紧张是实情,但司制司也并非全无办法。司内尚有历年积存的一批‘天水碧’、‘落霞缎’等古料,质地优良,只是色泽沉静,不如新料鲜亮。若主事能酌情调配部分云霞锦、孔雀罗,司制司愿以部分古料相抵,折算差价,或用于制作一些不需过于鲜亮的常服、内饰,为主事分担部分压力,如何?”
她这番话,可谓给足了王主事台阶和利益。既满足了他对珍稀古料的潜在需求(无论是自用还是转手),又以“分担压力”的名义,让他面上好看。更重要的是,沈锦璃主动提出用古料相抵,等于变相承认了内织染局物料的“稀缺性”和“价值”,维护了王主事的权威。
王主事眯着眼睛,盘算片刻。云霞锦、孔雀罗他扣下一部分,本也是待价而沽,或做人情,或谋私利。如今沈锦璃既送上他喜欢的古砚,又提出以价值不菲的古料相抵,还抬出了贤妃,他若再强硬拒绝,反倒不美。
“沈司制果然是个明白人,会办事。”王主事终于露出了真切几分的笑容,“既然司制司确有难处,咱家也不能全然不顾。这样吧,云霞锦、孔雀罗,咱家尽力为你筹措,按单子七成支应,另三成,便依沈司制所言,以古料折算,或由司制司自行用其他料子创意弥补,如何?至于其他普通用料,一律足额供应。”
七成!这己远超沈锦璃的预期。她本己做好对半砍的准备。看来那几方古砚和“分担压力”的说法,确实击中了王主事的痒处。
“主事体恤,锦璃感激不尽。”沈锦璃起身,郑重行了一礼,“如此,司制司上下,必当竭尽全力,办好年关份例,不负主事支持。”
“好说,好说。”王主事也站起身,态度热络了许多,“具体支取事宜,沈司制让下面的人首接来办就是。以后司制司有何需求,尽管开口。”
一场看似艰难的物料之争,在沈锦璃恩威并施、投其所好的策略下,化干戈为玉帛,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果。
离开内织染局,风雪似乎都小了些。张司计跟在沈锦璃身后,心中敬佩无以复加。她亲眼见证沈锦璃如何一步步引导对话,如何精准拿捏王主事的心思,最终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关键的资源。
“大人,那古砚……”张司计有些迟疑,司制司库中似乎并无此物。
“不过是几方前朝普通的青石砚,放在库房角落蒙尘,我瞧着形制尚可,便拿来一用。”沈锦璃淡淡道,“价值不高,但投其所好,足矣。”
张司计恍然,更是佩服沈锦璃的观察入微与物尽其用。
回到司制司,沈锦璃立刻召集相关人员,安排物料接收、古料清点折算等事宜。同时,她根据最终确定的物料数量,重新调整了份例制作方案,将有限的云霞锦、孔雀罗用在最关键的衣饰部位,而大胆启用那些色泽沉静的古料,以及一些以往不被重视但质地优良的替代料子,进行创新搭配。
“锦璃,”她对着负责图样设计的女官道,“不必拘泥于过往的繁复花样。古料气质雍容,可尝试设计一些简约大气、突出面料本身质感与纹路的款式。我们要做的,不是堆砌华贵,而是引领新的风潮。”
她目光灼灼,充满了自信与魄力。寸锦寸金,不仅要物尽其用,更要点石成金。她要让所有人看到,即便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司制司在她的掌管下,依然能交出令人惊艳的答卷。
然而,她也清楚,德妃那边,绝不会因为她顺利解决了物料问题而偃旗息鼓。真正的风暴,或许正在悄然酝酿。
(http://www.220book.com/book/WCW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