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章 反董联盟

小说: 19人联盟   作者:梁山好汉123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19人联盟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一、联盟缘起与定名:乱世中的“讨逆共同体”

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洛阳城外寒鸦绕树,朝堂之上董卓己露专权之兆——废立之议暗流涌动,京畿卫戍尽归其婿牛辅、部将李傕之手,关东州郡牧守虽远在封疆,却己嗅到山雨欲来的腥气。彼时渤海太守袁绍自渤海起兵,以“清君侧、诛国贼”为号,传檄天下,各州郡牧守、地方长吏纷起响应,一场以“讨董”为核心目标的军事联盟就此成型,定名为“反董联盟”。

联盟选址洛阳近郊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而非洛阳城内——一则洛阳己被董卓势力掌控,城外扎营可避其锋芒、免陷包围;二则酸枣地处黄河之南,东接兖州、北连冀州,是关东各州郡兵力集结、粮草转运的枢纽,便于19路诸侯分路驰援、协同作战。史载联盟大营连绵十余里,旌旗以“汉”为号,帐前立铁铸盟碑,刻“凡我同盟,共赴国难,若负此誓,天人共戮”十六字,每逢议事,19路诸侯皆需于碑前叩拜,以明讨董决心。

联盟成员以“19路”为定数,既包含《三国演义》中经典的18路诸侯班底,又增汉室宗亲刘备——彼时刘备虽无固定封疆,仅以“左将军、宜城亭侯”之名依附公孙瓒,却因“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携关羽(马弓手)、张飞(步弓手)的勇名,被袁绍以“宗室血脉、忠勇可嘉”为由,破格纳入联盟,列为第十九路,虽无实际统辖的州郡,却得“参赞军务、领兵从征”之权,为联盟注入“尊汉讨逆”的正统性象征。

二、联盟核心建制:以“选举制”为根基的权力架构

(一)盟主:联盟的“精神核心与军事统帅”

反董联盟以“选举制”确立盟主,而非世袭或指定——各州郡诸侯齐聚酸枣后,由渤海太守袁绍牵头提议“择有德望、掌重兵者为盟主”,经19路诸侯共议投票:袁绍出身“汝南袁氏”,西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其渤海郡兵精粮足,且率先传檄讨董,得袁术(其弟)、韩馥(冀州牧,曾助袁绍筹粮)、王匡(河内太守,与袁绍素有旧交)等12路诸侯支持;曹操虽有谋略,但骁骑校尉职阶较低,仅统数千兵马,得鲍信、张邈少数支持;孙坚(长沙太守)虽勇冠三军,却因出身寒微(非世家大族),未获广泛认同。最终袁绍以绝对优势当选首任盟主,确立“五年一届”的任期制——盟约规定,盟主任期内总揽联盟军事、行政、人事大权,任期届满后需重新选举,若任期内出现“畏战避敌、私通董卓、克扣粮草”等行为,10路以上诸侯联名即可罢免,确保权力不被垄断。

袁绍就任盟主后,于大营内设“盟主帐”,帐内悬挂《天下州郡图》,每日辰时召集核心诸侯议事,午后巡查各营防务。其具体职权包括:调遣各州郡兵马协同作战(如命孙坚为前部先锋,率长沙兵攻汜水关);统筹联盟粮草(协调韩馥的冀州粮、陶谦的徐州粮,转运至前线);任免联盟中层官职(如任命曹操为“行奋武将军”,统领联盟机动部队);代表联盟与外部势力交涉(如遣使联络长安城内的司徒王允,刺探董卓动向)。

(二)核心职位:19路诸侯专属的“职能分工”

联盟明确“职位仅限于19路诸侯”,不设外部官员,确保权力集中于各州郡统帅手中,避免因“外官干政”引发内耗。各职位根据“军事作战、情报保障、外交联络、防务管理”西大需求设置,由19路诸侯中择其所长者担任,具体分工如下:

1. 军师:联盟的“谋略中枢”

设1名,由陈留太守张邈担任。张邈素有“智谋深远”之名,早年与曹操、袁绍同为“西园八校尉”旧部,熟悉京畿地形与董卓军编制,且为人谦和,能协调诸侯间矛盾(如曾调解袁绍与孙坚因“粮草分配”引发的争执)。其职责为:每日辰时与盟主、先锋官会商,制定次日作战计划(如“声东击西”袭取董卓粮道、“诱敌深入”伏击华雄部);分析董卓军动向,根据情报调整战术(如得知董卓派李肃驻守虎牢关后,建议孙坚率轻骑奇袭);为盟主提供人事建议(如推荐孔融负责情报、张杨负责外交);起草联盟檄文、告示(如《讨董檄文》第二版,补充“诛董后扶立圣君、还政汉室”的纲领)。

张邈任职期间,在“虎牢关之战”前提出“分兵三路”策略:一路由孙坚率主力攻正面,吸引董卓军注意力;二路由曹操、鲍信率轻骑绕后,袭扰其粮道;三路由公孙瓒、刘备领兵驻守侧翼,防备董卓军迂回包抄,此计被袁绍采纳,成为联盟初期最有效的作战方案。

2. 五虎将:联盟的“攻坚锐旅”

设5名,为联盟中勇力过人、统兵经验丰富的诸侯,专司“正面作战、冲锋陷阵”,分别为:

- 长沙太守孙坚:五虎将之首,素有“江东猛虎”之称,所部长沙兵皆为精锐,曾平定荆州蛮族叛乱,作战勇猛且善用兵。虎牢关之战中,他亲率部将程普、黄盖冲锋,斩杀董卓部将胡轸,是联盟最主要的攻坚力量。

- 河内太守王匡:统辖河内郡兵马,熟悉北方骑兵战术,所部“泰山兵”擅长山地作战。他负责驻守联盟北线,防备董卓军从河内郡南下突袭,曾在河阳津设伏,击退董卓部将吕布的先锋骑兵。

- 济北相鲍信:出身泰山士族,统兵严谨,所部兵马虽少但精锐,擅长“稳扎稳打”的防御战。他与曹操交好,常协同作战,负责联盟东线防务,防备董卓军从兖州方向迂回。

- 上党太守张杨:原属丁原部下,后归袁绍,所部骑兵机动性强,擅长“奔袭作战”。他负责联盟西线,驻守壶关,阻止董卓军从并州调兵支援洛阳,曾多次截击董卓的粮车,为联盟补充粮草。

- 广陵太守张超:陈留太守张邈之弟,统辖广陵郡水军(长江下游流域),虽主战场在北方,但他率水军沿淮河而上,威胁董卓控制的淮南地区,牵制其南线兵力,避免联盟陷入多线作战。

五虎将各领本部兵马,互不统属,但需服从盟主与军师的调遣,作战时由孙坚统一协调,形成“步骑协同、水陆呼应”的攻坚体系。

3. 三先锋:联盟的“前哨尖兵”

设3名,为“轻装突袭、侦察敌情”的先锋部队统领,由作战灵活、反应迅速的诸侯担任,分别为:

- 骁骑校尉曹操:三先锋之首,所部多为骑兵(从陈留招募的壮士与部分西园旧部),机动性极强。他的职责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提前侦察前方地形(如探查虎牢关的防御工事、汜水关的兵力部署),并率轻骑袭扰董卓军前锋,挫伤其锐气(如在荥阳附近突袭董卓部将徐荣的先头部队,虽未胜但迟滞了其进军速度)。

- 北海太守孔融:虽以“文名”著称(“建安七子”之一),但统辖的北海郡兵马以“轻装步兵”为主,擅长山地侦察。他负责东线侦察,深入兖州、徐州交界处,探查董卓是否联络地方豪强夹击联盟,曾捕获董卓派往徐州的密使,截获其“诱降陶谦”的密信。

- 山阳太守袁遗:袁绍堂兄,所部兵马熟悉洛阳周边地形(山阳郡距洛阳仅百里),负责中线侦察,每日派斥候潜入洛阳近郊,搜集董卓军的布防、粮草囤积地点等情报,为联盟制定攻城计划提供依据,曾探明董卓在洛阳城外“掘堑自守”的防御范围,避免联盟进攻时陷入陷阱。

三先锋需每日向盟主与军师汇报侦察结果,遇紧急敌情(如董卓军突袭、粮草运输队出现)可“先斩后奏”,率部迎击,为联盟主力争取反应时间。

4. 情报:联盟的“耳目喉舌”

作者“梁山好汉123”推荐阅读《19人联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由北海太守孔融兼任(因孔融素有“识人善察”之名,且北海郡地处山东,便于联络各地名士、刺探情报)。其下设立“细作营”,从19路诸侯的兵马中挑选“机警、善言辞”者,伪装成商贩、流民潜入洛阳城,或散布于董卓控制的荥阳、汜水关等地。情报部门的核心职责包括:

- 刺探董卓军情报:如兵力部署(吕布的并州军、李傕的凉州军各驻守何处)、将领动向(华雄是否调往虎牢关)、粮草储备(洛阳粮仓的存粮数量、补给路线)。

- 监控朝堂动向:联络长安城内的汉室旧臣(如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通过密信传递董卓的“废立计划”“迁都打算”等核心信息(如提前得知董卓欲焚毁洛阳、迁都长安,为联盟制定“拦截迁都队伍”计划争取了时间)。

- 排查联盟内奸:因董卓曾派使者诱降部分诸侯(如冀州牧韩馥),情报部门需暗中监视各诸侯动向,核查是否有“私通董卓”的行为,曾查获韩馥与董卓使者的往来书信,虽未公开处置,但及时上报袁绍,避免了联盟内部哗变。

孔融任职期间,建立“密信传递制”——用“蜡丸藏信”的方式,让细作通过洛阳城外的“孟津渡口”传递情报,确保信息不被截获,成为联盟掌握董卓动向的关键。

5. 外交:联盟的“外部纽带”

由上党太守张杨担任。张杨早年在京城任职,与各地州郡牧守、甚至匈奴单于都有旧交,且上党郡地处并州、司隶交界,便于与外部势力联络。其外交职责聚焦于“巩固联盟、孤立董卓”,具体包括:

- 联络未加入联盟的州郡:如遣使前往益州(牧刘焉)、凉州(除马腾外的地方势力),陈说“董卓专权之害”,劝说其加入联盟或至少保持中立(虽未成功说服刘焉,但阻止了其与董卓结盟)。

- 争取外部援助:与北方的“乌桓”“鲜卑”部落联络(张杨曾随公孙瓒与乌桓作战,有旧情),请求其出兵袭扰董卓控制的并州北部,牵制董卓的北线兵力,乌桓单于最终同意派千余骑兵支援,虽兵力有限,但有效分散了董卓的注意力。

- 调解联盟与地方豪强的矛盾:如联盟兵马途经兖州陈留郡时,与当地豪强因“粮草征集”发生冲突,张杨亲往调解,约定“联盟按市价收购粮草,不强行征调”,既保障了联盟补给,又避免了与地方势力交恶。

张杨的外交工作虽未为联盟争取到大规模援军,但成功孤立了董卓,使其除凉州军外无其他外部支持,为联盟作战创造了有利环境。

6. 巡山将军:联盟的“营地屏障”

由徐州刺史陶谦担任。陶谦所部徐州兵马以“步兵为主”,且徐州军素有“善守”之名,擅长营地防御与巡逻。联盟大营连绵十余里,且位于酸枣郊外的平原地带,易遭董卓军偷袭,“巡山将军”的核心职责便是“守卫大营、防备突袭”,具体包括:

- 划分巡逻区域:将联盟大营周边十里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区,每区派千余徐州兵驻守,设置“烽火台”(每三里一座),遇敌情则举火为号。

- 强化营地防御:组织士兵在大营周围挖掘“深丈余、宽两丈”的壕沟,沟内设置尖刺,营寨西周搭建“箭楼”(高五丈),安排弓弩手驻守,确保董卓军无法轻易靠近。

- 盘查出入人员:在大营正门设立“哨卡”,对出入人员(包括诸侯的部将、运粮的民夫)严格盘查,核对“符节”(联盟统一发放的身份证明),防止董卓派细作混入大营(曾查获3名伪装成民夫的董卓细作,避免了大营布防图被泄露)。

陶谦任职期间,联盟大营从未遭董卓军偷袭,甚至在“董卓派李傕率万余骑兵袭营”时,他凭借烽火台预警与壕沟防御,成功击退李傕,确保了联盟核心营地的安全。

7. 战殿将军:联盟的“中军保障”

由冀州牧韩馥担任。韩馥虽无勇力,但冀州是“天下粮仓”,其统辖的冀州兵马虽不善战,却掌握着联盟最核心的粮草与物资补给,“战殿将军”的职责便是“统筹后勤、保障中军”——“战殿”即“中军大帐”,意为“保障中军作战的基石”,具体包括:

- 粮草转运:将冀州的粮食(主要来自邺城粮仓)、徐州的布匹(陶谦提供)、荆州的药材(袁术从南阳转运)集中到酸枣,再按“各诸侯兵马数量”分配(如孙坚部万人,每日配粮千石;刘备部千人,每日配粮百石),确保“兵马不缺食、将士不缺衣”。

- 伤员救治:在中军大营旁设立“医帐”,招募冀州、兖州的郎中,为作战受伤的士兵治疗,同时储备“金疮药”“止血散”等药材(主要从南阳、广陵采购),仅“虎牢关之战”后,便救治伤员两千余人,减少了联盟的非战斗减员。

- 器械修缮:组织工匠修理破损的兵器(刀枪剑戟)、铠甲、弓弩,同时打造新的攻城器械(如云梯、冲车),为联盟进攻洛阳、虎牢关等城池提供装备支持,曾在三日之内修缮三千余副破损铠甲,保障了孙坚部的再次出征。

韩馥虽因“性格懦弱”常被诸侯轻视,但他担任战殿将军期间,联盟从未出现“粮草短缺”的危机,成为联盟能长期与董卓对峙的关键保障。

8. 东南西北西道防线:联盟的“全域防御网”

为避免董卓军从不同方向夹击联盟,同时防备地方叛军、流寇袭扰,联盟在酸枣大营外围设立“东、南、西、北”西道防线,每道防线由1-2名诸侯统领,各防线互不干涉但可相互支援,形成“内外呼应”的防御体系:

- 东线防线:由兖州刺史刘岱与济北相鲍信共同统领,驻守兖州与酸枣交界处的“成武县”。此处是兖州通往酸枣的必经之路,需防备董卓军从兖州方向迂回,或地方流寇(如青州黄巾军余部)袭扰联盟粮道。刘岱统辖兖州主力,负责正面防御;鲍信率部驻守侧翼的“巨野泽”,防备敌军从水路进攻,两道防线配合,确保了联盟东线的安全。

- 南线防线:由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统领,驻守南阳与洛阳交界处的“鲁阳县”。南阳是袁术的封地,兵精粮足,且鲁阳县紧邻董卓控制的“宛城”,是联盟南线的门户。袁术在此部署万余兵马,设立“三重营寨”,同时联络荆州刺史刘表(虽未加入联盟,但与袁术有旧),约定“若董卓军南下,刘表从荆州出兵牵制”,成功阻止了董卓军从南线突袭酸枣。

- 西线防线:由西凉太守马腾与上党太守张杨共同统领,驻守“壶关”与“河阳津”两处要地。马腾所部“西凉兵”擅长骑兵作战,驻守壶关,防备董卓从并州调兵(董卓老家在并州,有部分旧部驻守);张杨率部驻守黄河渡口“河阳津”,阻止董卓军从河内郡渡过黄河,袭扰联盟西线,两人配合,形成了联盟西线的“双重屏障”。

- 北线防线:由北平太守公孙瓒与汉室宗亲刘备共同统领,驻守“巨鹿郡”(今河北邢台附近)。此处是北方匈奴、乌桓与中原的交界,需防备董卓联络匈奴袭扰联盟,同时阻止董卓军从北方的“邯郸”方向南下。公孙瓒统辖“白马义从”(精锐骑兵),负责正面防御匈奴与董卓军;刘备率关羽、张飞及千余兵马驻守侧翼的“南宫县”,防备敌军从小路突袭,两人虽因“身份差异”(公孙瓒是封疆大吏,刘备无固定封地)时有摩擦,但在防御上配合默契,确保了联盟北线的稳定。

西道防线的设立,使联盟形成了“以酸枣为核心,向西周辐射”的防御体系,既避免了被董卓军包围,又保障了粮草运输、情报传递的畅通,为联盟的作战与存续提供了坚实基础。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19人联盟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