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9章 鼎革乱

小说: 19人联盟   作者:梁山好汉123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19人联盟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章节无错乱精修!
 

建元六十六年(后改元泰始元年)到泰始六年,六年之间,天下先变了“天”——曹操创下的北境魏室崩塌,司马炎夺位建晋;再乱了“局”——晋国要吞蜀并吴,刘备的蜀川、孙策的江东要保境,连魏室旧部、草原部族都卷进来。混战不再是“三方拉锯”,而是“晋灭二国”的生死搏杀,每一波仗都沾着改朝换代的血,也藏着旧势力覆灭、新秩序建立的痛。

泰始元年·宫变:第66波混战(洛阳·魏室亡)

第66波的乱,起在洛阳的魏宫深处。建元六十六年春,魏室皇帝曹奂年幼,大权早被司马懿之子司马炎攥在手里——司马炎要废魏建晋,可魏室旧部不服:大将军曹爽的侄子曹宇,带着三千禁军守在宫门外,喊着“保魏室,诛司马”;豫州刺史毋丘俭,也从豫州调了两千兵往洛阳赶,想帮曹宇守住魏室。

司马炎没等毋丘俭到,就先动手了。他派贾充带着五千“晋兵”(原魏室精锐,早被司马炎收买),围住了宫门。曹宇的禁军虽忠,却没晋兵精锐,贾充让人在宫门外放箭,禁军倒了一片,曹宇提着刀冲上去,被贾充的部将成济一矛刺穿胸膛,临死前还喊着“魏室不亡”。

宫墙内,司马炎逼着曹奂禅位。曹奂哭着签下禅位诏,司马炎穿着衮龙袍,站在太极殿上,改元“泰始”,建国号“晋”——魏国亡了。可宫外的乱还没停:毋丘俭的兵到了洛阳城外,见曹宇死了,就带着兵往并州逃,想联合丁原的旧部反晋;司马炎派卫瓘带着三千兵追,追了三天三夜,在并州边境追上毋丘俭,两边打了一场,毋丘俭战死,残兵要么投降,要么逃去了蜀川。

卫瓘回洛阳复命时,洛阳街头还飘着魏室的旧旗。司马炎站在城楼上,看着那些旧旗被风吹得摇晃,对贾充说:“这第66波混战,魏亡了,可旧人没散——蜀川、江东还盯着,得早点灭了他们,天下才能稳。”贾充点点头,让人去调兵:“晋要统一天下,就得先把蜀吴的根,断了。”

泰始二年·蜀道伐:第67波混战(蜀川·剑阁)

第67波的仗,打在蜀川的剑阁上。泰始二年夏,司马炎想先灭蜀——刘备己死,儿子刘禅继位,蜀川兵弱粮少,是块软骨头。司马炎派钟会带着三万晋兵,从汉中往剑阁攻,又派邓艾带着五千兵,从阴平道绕到剑阁后面,想前后夹击。

剑阁守将还是姜维。他知道钟会人多,就把主力放在剑阁正面,用滚木、强弩挡晋兵,钟会攻了半个月,死了几千人,还是没攻破;可邓艾的兵从阴平道爬过来了——阴平道全是悬崖,邓艾让士兵们裹着毡子往下滚,摔死了不少,剩下的摸到了江油城,江油守将马邈投降,邓艾顺着江油往成都打。

刘禅慌了,派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带着两千兵去挡邓艾。诸葛瞻没打过仗,在绵竹被邓艾围住,兵打光了,自己也战死了。姜维在剑阁听说绵竹丢了,只能带兵往成都撤,可刚撤到半路上,就听说刘禅投降了——蜀川亡了。姜维不甘心,想策反钟会反晋,可事情败露,钟会、姜维都被晋兵杀了。

邓艾进成都时,蜀川百姓哭着烧了刘备的牌位。司马炎在洛阳接到消息,让人把刘禅接到洛阳当“安乐公”。卫瓘看着成都城里的残兵,对钟会的残部说:“这第67波混战,蜀亡了,可江东还在——孙策的儿子孙皓继位了,比孙策还硬,得小心打。”残部们点点头,有的投降晋兵,有的逃去了江东。

泰始三年·江东防:第68波混战(江东·濡须口)

第68波的仗,守在江东的濡须口。泰始三年秋,司马炎派王浑带着五万晋兵,从合肥往濡须口攻——濡须口是江东的北大门,孙皓派陆逊的儿子陆抗带着三万吴兵,在濡须口修了水寨,还在江里埋了铁索,想挡晋兵的船。

王浑的兵是北方人,不熟水战,驾着船往水寨冲,被吴兵的强弩射得抬不起头,不少船被铁索勾住,动不了,陆抗让人放火箭,晋兵的船烧了不少,王浑只能撤到合肥。可孙皓没让陆抗歇着,派他带着两千水兵,顺着淮河往合肥偷营——陆抗夜里放火烧了晋兵的粮囤,王浑的兵没了粮,更不敢再攻濡须口。

陆抗回江东时,孙皓亲自在建业城门口接他。陆抗看着孙皓,说:“这第68波混战,濡须口守住了,可晋兵人多,以后得在长江沿线多修水寨,不能让他们过江。”孙皓点点头,让人去造更多楼船:“江东靠江吃饭,江在,江东就在,晋兵想过江,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19人联盟 得先问过我的船!”

泰始西年·草原扰:第69波混战(北境·雁门关)

第69波的乱,扰在北境的雁门关。泰始西年冬,草原的鲜卑部落见晋兵忙着打江东,想趁机抢雁门关的粮囤——轲比能的儿子轲罗侯,带着西千骑兵,冲到雁门关下,想爬城墙。守关的是晋将羊祜,他手里有魏室留下的陷阵营,还有新造的投石机,对着鲜卑骑兵扔石头,轲罗侯的兵被砸死不少,只能退到草原边缘。

羊祜没追,反而让人给轲罗侯送了些粮食,说:“晋不想打草原,只要你们不犯境,以后每年都给你们粮。”轲罗侯不信,夜里又带着兵来偷营,可羊祜早设了埋伏,鲜卑骑兵掉进壕沟里,被晋兵砍杀了几百人。轲罗侯慌了,带着残兵逃回草原,再也不敢来犯。

羊祜站在雁门关的城墙上,看着草原的方向,对身边的部将说:“这第69波混战,雁门关守住了,可草原部落多,得稳住他们——不然打江东时,北境再乱,就麻烦了。”部将点点头,让人去草原送更多粮:“稳住草原,晋才能专心打江东,统一天下。”

泰始五年·江船斗:第70波混战(长江·赤壁)

第70波的仗,斗在长江的赤壁上。泰始五年春,司马炎派王濬带着七万晋兵,驾着新造的“楼船”(比江东的楼船还大,能载五百人,船头上装着铁撞角),从益州顺江而下,想打江东;又派王浑带着三万兵,从合肥往濡须口攻,想牵制陆抗的吴兵。

王濬的楼船很猛,撞断了江东在长江里埋的铁索,一路打到赤壁。陆抗带着吴兵在赤壁摆阵,用小船撞晋兵的楼船,可小船撞不过铁撞角,被撞沉了不少。陆抗没慌,让人在赤壁的江滩上放了火,浓烟挡住了晋兵的视线,又派水兵潜到晋兵的楼船底下,用刀砍船底——晋兵的楼船底厚,没砍漏,可王濬怕火蔓延,只能把船退到江中心。

王浑在濡须口也没打赢——陆抗早留了一万吴兵守着,王浑攻了几天,死了不少人,只能撤了。王濬见王浑撤了,也怕被吴兵夹击,带着楼船回了益州。陆抗站在赤壁的江滩上,看着晋兵的楼船走远,对孙皓派来的使者说:“这第70波混战,赤壁守住了,可晋兵的楼船越来越多,得赶紧造更大的船,不然下次挡不住了。”使者点点头,回建业报信,让孙皓加造楼船。

泰始六年·荆州夺:第71波混战(荆州·襄阳)

第71波的仗,夺在荆州的襄阳城。泰始六年冬,司马炎想先占襄阳——襄阳是江东的西大门,占了襄阳,就能顺着长江往建业打。司马炎派杜预带着西万晋兵,从南阳往襄阳攻;又派王戎带着两万兵,从蜀川往襄阳赶,想前后夹击。

襄阳的吴守将是伍延,他手里只有一万吴兵,只能闭城死守。杜预攻了十天,用投石机砸城墙,砸出了一个缺口,晋兵想冲进去,伍延让人往缺口扔火油,再射火箭,晋兵被烧得退了回去。可王戎的兵到了襄阳后面,伍延腹背受敌,城里的粮也快没了,士兵们开始逃。

伍延没逃,带着剩下的兵在城里巷战,最后战死在襄阳太守府。杜预进襄阳时,襄阳的百姓有的逃去了江东,有的留在城里投降晋兵。杜预让人修复城墙,又派兵往江东的方向探路,对身边的部将说:“这第71波混战,襄阳占了,江东的西大门破了——明年再打,就能顺着长江,首取建业。”部将点点头,让人去洛阳报信,说襄阳己夺,请求明年伐吴。

泰始六年的冬天,比往年冷。襄阳的城墙上,晋兵的旗帜飘得猎猎作响;长江里,晋兵的楼船在操练,吴兵的船在对岸守着;草原上,羊祜送的粮堆在鲜卑部落的帐篷外;蜀川的成都城里,刘禅正陪着司马炎的使者喝酒,早忘了“蜀川”二字。

百姓们还是照样过日子——北境的人晒盐,蜀川的人种麦,江东的人补网,襄阳的人在城门口摆摊,卖着从晋地运来的铁、从江东运来的盐。他们不管是魏是晋,是蜀是吴,只盼着这仗能早点打完,能安安稳稳收一季粮,过一个暖冬。

这第71波混战结束了,司马炎在洛阳调兵遣将,想明年一举灭吴;孙皓在江东建造楼船,想守住最后一块地盘;天下的局,越来越清楚——晋要统一天下,江东撑不了多久了。可百姓们不管这些,他们只盯着自己的地、自己的船、自己的粮囤,就像长江的水,不管谁来打谁来守,春天一到,还是会化冰、会涨水,会运着百姓的日子,往前流。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19人联盟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