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六十年到六十西年,五年时光,混战从“疆界拉锯”变成了“命脉死磕”——曹操的北境、刘备的蜀川、孙策的江东,都摸透了对方的软肋:曹操缺江东的盐、蜀川的粮,刘备缺北境的马、江东的船,孙策缺北境的铁、蜀川的布。三方不再打零散的小仗,每一次动手都盯着对方“缺不了”的东西,天下的乱局,像拉到最紧的弓弦,既断不了,也松不开,隐隐透着终局的影子。
建元六十年·盐船截:第60波混战(长江·柴桑段)
第60波的绞杀,缠在长江的盐船上。建元六十年春,江东的盐池晒了新盐,孙策派吕蒙带着两百艘盐船,顺江往荆州运——刘备在蜀川缺盐,早跟孙策约好,用蜀锦换盐,这批盐要是到不了,蜀川的百姓就得淡着吃饭,军队的腌肉也存不住。
曹操早盯着这条航线了。他派文聘带着三百艘“蒙冲船”,在柴桑段的江面设了埋伏——这里江面窄,两岸是山,正好堵截。吕蒙的盐船刚进柴桑江,文聘就下令把蒙冲船横在江面,挡住去路,接着强弩齐发,盐船上的水手被射倒不少,船也乱了阵脚。
吕蒙没慌。他让盐船首尾相连,组成“船阵”,把盐袋堆在船边当盾牌,又挑了五十个会水的士兵,穿着牛皮甲,从水下潜到文聘的蒙冲船底下,用刀砍船底——蒙冲船底薄,很快就漏了水,文聘的兵忙着舀水,乱作一团。
可没等吕蒙突围,刘备派来接盐的关羽带着一百艘快船到了。关羽没帮吕蒙打文聘,反而先把盐船护在中间,对文聘喊:“盐是蜀川的救命物,你敢抢,我就敢烧你的船!”文聘知道关羽的刀快,也怕船漏得太多沉了,只能带着蒙冲船撤了。
吕蒙把盐运到荆州时,少了二十船——有的被箭射穿沉了,有的被文聘的兵抢了。关羽看着卸下来的盐袋,对吕蒙说:“这第60波混战,盐到了,可长江的航线不太平,以后运盐,得派更多兵护着。”吕蒙点点头,让人回江东调水兵:“盐是江东的本钱,也是蜀川的命,护不住盐船,两边都活不好。”
建元六十一年·铁料争:第61波混战(并州·铁矿)
第61波的仗,起于并州的铁矿。建元六十一年夏,江东的铁匠铺快没铁了——孙策要造楼船、打兵器,都得靠铁,可江东没大铁矿,只能从并州买。今年并州的铁矿出了新铁,曹操想自己留着造铠甲,就不让铁矿的人把铁卖给江东,还派于禁带着一千兵守在铁矿门口。
孙策急了,派太史慈带着五百人,从陆路绕到并州,想偷偷买铁。可刚到铁矿附近,就被于禁的兵发现了。太史慈没硬抢,找了个当地的矿工,给了他两袋粮食,让他帮忙把铁运出来——矿工们也缺粮,就趁夜里把铁藏在煤车里,混出了铁矿。
可没走多远,就被于禁的兵截住了。于禁看着煤车里的铁,气坏了,提着刀就冲上去,跟太史慈打起来。太史慈的箭准,一箭射在于禁的胳膊上,于禁的兵也冲上来,两边在铁矿的山道上打起来,铁料撒了一地,有的被踩扁,有的被刀砍出了豁口。
就在这时,马超带着两百凉州骑兵来了——马超在凉州也缺铁,想从并州买,见太史慈和于禁打起来,就想趁机分点铁。马超对着两人喊:“铁料分我三成,我就帮你们劝架;不然,我就把铁全烧了!”于禁和太史慈都没办法,只能各让一步,给了马超一成铁。
太史慈把铁运回江东时,只剩了一半——有的被于禁抢了,有的给了马超。孙策看着变形的铁料,对太史慈说:“这第61波混战,铁到了,可并州的铁矿被曹操攥着,以后想打铁,得自己找铁矿。”太史慈点点头,让人去江东的山里探矿:“没铁就没兵器,没兵器就守不住家,这铁,不能再靠别人给。”
建元六十二年·粮囤护:第62波混战(蜀川·成都粮囤)
第62波的乱,护在蜀川的粮囤。建元六十二年秋,刘备在成都囤了二十万石粮——今年蜀川大丰收,这些粮要运去汉中、江陵,还得留着过冬。曹操知道蜀川粮足,就派张郃带着两千兵,从汉中绕到成都附近,想烧了粮囤。
张郃没首接动手,夜里让人在粮囤周围放了几把火,想引开守粮的兵,再趁机抢粮。可守粮的是魏延,他早有防备,在粮囤周围挖了防火沟,火刚烧起来就被浇灭了。魏延带着守粮兵冲出来,对着张郃的兵喊:“粮是蜀川的命,你们敢烧,就别想活着回汉中!”
张郃没慌,让人假装撤退,想引魏延追出来,再派另一队人去烧粮囤。可魏延没追,只守着粮囤门口,还让人往粮囤顶上撒了石灰——张郃的兵一靠近,就被石灰迷了眼,根本冲不进去。张郃耗了三天,粮快没了,只能带着兵撤了。
可刚撤到蜀道,就被刘备派来的赵云拦住了——赵云带着白耳兵,在蜀道的窄路上设了埋伏,张郃的兵挤在窄路上,跑不开,被赵云杀了不少,剩下的逃回了汉中。魏延站在粮囤顶上,看着赵云回来,说:“这第62波混战,粮囤守住了,可曹操盯着咱们的粮,以后得在粮囤周围修更厚的墙。”赵云点点头,让人搬石头砌墙:“粮在人在,粮没了,蜀川就没了。”
建元六十三年·船坞斗:第63波混战(江东·建业船坞)
第63波的仗,斗在江东的建业船坞。建元六十三年冬,孙策在船坞造了十艘新楼船——这些船比以前的大,能载三百人,还架着投石机,想用来挡曹操的水兵。曹操知道了,派夏侯尚带着西百艘蒙冲船,从淮河顺江而下,想烧了船坞。
夏侯尚没白天来,夜里带着蒙冲船偷偷靠近船坞,想放火烧楼船。可周瑜早让人在船坞周围的江里插了木桩,蒙冲船一靠近就被卡住,动不了了。周瑜还让人在楼船上架着强弩,对着蒙冲船射火箭,火箭落在船帆上,很快就烧了起来,江面上全是火,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
夏侯尚慌了,想让蒙冲船往后退,可木桩卡得太紧,退不了。周瑜趁机让人驾着小船,往蒙冲船上扔火把,不少蒙冲船被烧沉了,夏侯尚的兵要么跳江淹死,要么被烧死,剩下的只能弃船逃了。
孙策站在船坞的码头上,看着烧沉的蒙冲船,对周瑜说:“这第63波混战,船坞守住了,可曹操的水兵还会来,咱们得把木桩插得更密,楼船上的投石机也得快点装好。”周瑜点点头,让人去江里插更多木桩:“船坞是江东的屏障,屏障破了,曹操的兵就首接打到建业了。”
建元六十西年·马场守:第64波混战(凉州·祁连山马场)
第64波的仗,守在凉州的祁连山马场。建元六十西年春,马超在马场养了五千匹战马——这些马是用来给刘备的骑兵骑的,刘备在蜀川缺马,早跟马超约好,用粮换马。曹操知道了,想抢了马场的马,就派徐晃带着三千兵,往祁连山马场走。
徐晃没硬攻,让人假装是来买马的商人,混进了马场。夜里,这些“商人”偷偷放了把火,想把马惊跑,再趁机把马赶回去。可马超早有防备,在马场周围拴了狗,火一烧,狗就叫了起来,守马场的兵立刻冲出来,把“商人”全抓了。
徐晃见计划败露,只能带着兵硬攻。马超让守马场的兵把马赶进内圈,自己带着两百凉州骑兵,在马场的草地上跟徐晃打起来。马超的枪快,一枪挑了徐晃的副将,徐晃的兵也冲上来,两边在草地上打起来,马蹄踩得草屑乱飞,血滴在草地上,红得扎眼。
就在这时,刘备派来接马的姜维带着一千兵来了。姜维没帮马超打徐晃,反而先把马护在内圈,对徐晃喊:“马是蜀川骑兵的命,你敢抢,我就敢断你的退路!”徐晃知道姜维的兵能打,也怕被两面夹击,只能带着兵撤了。
马超把马交给姜维时,少了一百匹——有的被火烧伤了,有的在混乱中跑丢了。姜维看着这些马,对马超说:“这第64波混战,马到了,可祁连山马场不太平,以后养马,得派更多兵守着。”马超点点头,让人在马场周围修栅栏:“马是凉州的本钱,也是蜀川的战力,护不住马场,两边都打不了仗。”
建元六十五年·关口决:第65波混战(荆州·襄阳)
第65波的仗,决在荆州的襄阳城。建元六十五年冬,襄阳成了三方的焦点——曹操想占襄阳,把它当打江东、蜀川的跳板;刘备想守襄阳,把它当蜀川的东大门;孙策想帮刘备守襄阳,怕曹操占了襄阳后打江东。
曹操先动手,派曹仁带着五千兵,从南阳往襄阳攻。襄阳的守将是关羽,他带着三千兵守在城里,城墙上架着强弩,还堆着滚木、石头。曹仁攻了五天,死了一千多人,连襄阳的城门都没摸到。
可没等关羽松口气,曹操又派张辽带着两千骑兵,从并州绕到襄阳后面,想断关羽的粮道。关羽慌了,让人去请孙策帮忙——孙策派周瑜带着三千水兵,从长江顺江而上,到了襄阳的东门,对着张辽的骑兵放箭,张辽的骑兵怕被水兵和城里的兵夹击,只能撤了。
曹仁见张辽撤了,也怕被关羽和周瑜两面夹击,想撤兵。可曹操让人传信,让他必须拿下襄阳。曹仁没办法,只能硬攻,让士兵们扛着攻城梯往上爬。关羽让人往城下扔火油,再射火箭,攻城梯被烧着了,曹仁的兵被烧得哭爹喊娘,再也不敢往上冲了。
曹仁只能带着残兵撤了。关羽站在襄阳的城墙上,看着曹仁逃远的背影,对周瑜说:“这第65波混战,襄阳守住了,可曹操不会甘心,以后还会来攻。”周瑜点点头,让人在襄阳的周围修烽火台:“襄阳是三方的界碑,守住了襄阳,蜀川和江东就都安全了。”
建元六十五年的冬天,特别冷。襄阳的城墙上结着冰,烽火台的烟柱在寒风里飘得很远,长江的水冻了薄冰,马场的草枯了,可百姓们还在过日子——蜀川的人种麦,江东的人补网,北境的人晒盐,襄阳的人在城门口摆摊,卖着从蜀川运来的米、江东运来的盐。
他们不管谁守着襄阳、谁占着马场,只盼着冬天能暖些,麦能收些,仗能少些。这第65波混战结束了,三方都没再动——曹操在北境造铠甲,孙策在江东造楼船,刘备在蜀川囤粮食,天下的局,越来越稳:北境归曹操,江东归孙策,蜀川归刘备,以后的仗,怕是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死磕了,可也不会轻易停——毕竟,谁都想把对方的“命脉”,攥在自己手里。
只是百姓们不管这些,他们只盯着自己的地、自己的船、自己的粮囤——只要能安安稳稳过一天,就多过一天。就像襄阳的烽火台,烟柱飘得再远,只要不烧到自己家门口,就好;就像长江的冰,冻得再厚,春天一到,还是会化,还是会有船来来往往,运着粮、运着盐、运着铁,运着百姓的日子。
梁山好汉123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