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1章:休整期的“技术爆炸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抗战物流中心主任 http://www.220book.com/book/WGG2/ 章节无错乱精修!
 

(起)

野狼峪的阴影如同附骨之疽,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和严格防疫措施的执行,并未在根据地内引发大规模的疫情,但那份对无形之敌的恐惧,以及那名战士伤口异常感染的警示,深深刺痛了陈默和每一位加强排的战士。

撤下一线,转入休整与发展,并非放马南山,而是换了一种更为紧迫的战斗形式。

驻地迁至了一处更加隐蔽、靠近水源且地形利于防御和疏散的山谷。旅部兑现了承诺,不仅补充了兵员(一批经过筛选、有技术背景或学习能力强的青年新兵),还调拨了一批宝贵的工具、原材料,甚至包括两台从敌占区秘密拆卸运回、锈迹斑斑但结构尚存的老式皮带车床。

“深根固柢,以启山林。”赵刚政委在视察新驻地时,对陈默语重心长地说,“陈默同志,总部的意思很明确,希望你们能沉下心来,把根基打牢。不仅要能造枪造弹,更要能应对像野狼峪那样更诡异、更恶毒的威胁。你们这里,要成为咱们整个根据地军工和特种作战能力的‘种子’和‘试验田’!”

压力即是动力。陈默站在新的、规模更大的驻地前,看着眼前忙碌的景象——战士们在新划出的训练场上操练,王铁牛带着技术组围着那两台宝贝车床敲敲打打,远处新建的窑炉正冒着青烟——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他知道,单纯的“灶神”和“福将”名号己经不够了,他必须带领这支队伍,完成一次质的蜕变。

(承)

“技术爆炸”,是陈默为这个休整期定下的核心基调。而首要突破口,就放在了应对生化威胁上。

野狼峪的经历让他刻骨铭心。没有专业的防护装备,在那种未知的毒剂面前,战士们与待宰的羔羊无异。

他第一时间沟通系统,访问了因完成任务而解锁的【中级军工技术库】(第一阶段),重点搜寻防护装备相关的技术。

【基础三防(防核、生物、化学)知识库】己然开放,里面包含了大量关于毒剂种类、防护原理、洗消方法的理论知识。但具体的装备制造图纸,却大多需要更高权限或者更稀有的材料。

最终,他锁定了一个现阶段最有希望实现的目标——【简易防毒面具制造工艺】。

图纸要求的核心材料是:活性炭、碱石灰(作为滤毒剂)、橡胶或优质皮革(做面具主体)、玻璃片(做眼窗)。

橡胶和玻璃是紧俏物资,难以大量获取。但陈默的思路活络了起来。

“没有橡胶,就用多层桐油布叠加浸渍,密封性差点,但能挡大部分气溶胶!没有玻璃,就用透明度高的云母片!关键是滤毒罐!”陈默召集了王铁牛和技术组,将简化后的思路和图纸要点讲解给他们。

“活性炭……我们能烧!”王铁牛闷声道。根据地不缺木材,土法烧制木炭并进一步活化制备初级活性炭,在理论上可行。

“碱石灰……我记得以前听老郎中提过,生石灰加水发热,再和碱面……能弄。”一个原先是药店学徒的新兵怯生生地举手说道。

“好!那就分头行动!”陈默一拍大腿,“烧炭组、制碱组立刻成立!铁牛,你带人负责设计滤毒罐的结构和面具的成型!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样品!”

一股技术攻关的热潮,在新驻地率先掀起。白天,训练场上喊杀震天;夜晚,技术组的工棚里灯火通明(严格遮光),敲打声、讨论声不绝于耳。失败是常态,但每一次微小的进展都令人振奋。

与此同时,军工生产也步入了“标准化”的快车道。那两台老式车床经过王铁牛和技术组日夜不休的修复、调试和魔改(加装了系统工具包里的一些精密部件),终于能够稳定运转,虽然效率不高,但加工精度远超纯手工。

优化后的汤姆逊冲锋枪零件开始被批量生产出来,复装子弹的产量和质量也稳步提升。陈默甚至开始利用【中级军工技术库】里的知识,尝试对缴获的三八式步枪进行有限的“魔改”,比如加装简单的觇孔式照门以提高射击精度。

李大锤则带着战斗班组,开始了针对性的新战术训练,重点演练在佩戴简易防护装备情况下的作战、小分队敌后破袭、以及应对敌军特种部队的反制战术。

整个加强排,如同一台上了发条的精密机器,在战争的间隙,疯狂地汲取养分,壮大自身。

(转)

技术的进步并非一帆风顺,也伴随着新的挑战和思想的波动。

随着一批新兵的补充,队伍的构成更加复杂。这些新兵大多怀着保家卫国的热情而来,对“灶神”陈默的事迹仰慕己久。但当他们发现,想象中的天天打鬼子、吃辣酱变成了枯燥的训练、难懂的文化课和脏累的技术活时,一些人的热情开始消退,甚至出现了抱怨。

“俺是来打鬼子的,不是来当铁匠的!”

“天天学认字,能认得死鬼子吗?”

类似的牢骚开始在私下里流传。

陈默察觉到了这种苗头。他知道,光靠强制命令和辣椒酱奖励,无法真正让这些年轻人理解他们工作的深远意义。

他决定上一堂特殊的“政治课”。

这天晚上,他没有讲战术,也没有教文化,而是将全排集合在空地上,让炊事班抬出了几大桶热气腾腾的、加了足量辣椒酱的杂粮糊糊。

在战士们狼吞虎咽的时候,陈默走到了队伍前面,手里没拿教案,只拿着一个刚刚试制成功的、外观粗糙的简易防毒面具样品。

“同志们,吃得香吗?”陈默笑着问。

“香!”底下回应热烈。

“想想牺牲的栓子,想想躺在医院里的猴子,”陈默的语气渐渐沉了下来,“你们觉得,他们是因为鬼子枪法准才牺牲负伤的吗?”

队伍安静了下来。

“不全是。”陈默自问自答,“在黑风坳,我们输在了情报细节;在野狼峪,我们差点全军覆没,是因为鬼子用了比子弹、比刺刀更恶毒的东西!是我们没见过、不懂、也无法防御的东西!”

他举起那个防毒面具:“这是什么?有人可能觉得它丑,笨重,戴着憋气。但我告诉你们,在野狼峪那种地方,这东西,可能比你们手里所有的枪炮加起来都重要!它能让你在鬼子的毒气里活下来!能让你有机会继续杀鬼子!”

他又指了指技术组工棚的方向:“你们觉得打铁、造零件没意思?没有王铁牛他们日夜不停地敲打,我们现在用的,还是拉一下栓打一枪的老套筒!面对鬼子的机枪,我们拿什么去拼?拿人命填吗?”

“你们觉得学文化没用?”陈默的目光扫过那些发过牢骚的新兵,“不认识字,你看得懂地图吗?看得懂武器说明书吗?将来缴获了鬼子的文件,你当擦屁股纸吗?”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一个战士的心上。没有人再说话,只有篝火噼啪作响和沉重的呼吸声。

“我们在这里,做的事,可能没有前线冲锋陷阵那么痛快,那么首观!”陈默的声音高昂起来,“但我们造的每一颗子弹,每一支枪,每一件防护装备,都是在为前线的战友提供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多一分消灭敌人的力量!我们是在为整个根据地,打造更坚硬的盔甲,更锋利的牙齿!”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一张张年轻而逐渐变得坚毅的面孔:“告诉我,这份工作,重不重要?光不光荣?”

“重要!光荣!”震天的吼声在山谷中回荡,之前的迷茫和抱怨,在这一刻似乎都被这吼声驱散了。

(合)

思想的统一,带来了更强的凝聚力。技术攻关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几天后,第一批利用土法烧制活性炭和自制备碱石灰填充的简易防毒面具样品,终于通过了初步的气密性和过滤性测试(用浓烟模拟)。虽然笨重,佩戴不适,但确确实实能有效过滤大部分有害烟雾和粉尘!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消息传到旅部,首长们都非常重视,指示尽快完善工艺,争取小批量生产,配发给重点部队和指挥机关。

汤姆逊冲锋枪的月产量也稳定在了十支左右,虽然依旧不多,但足以让陈默开始着手组建一个完整的、全部装备自动火力的“突击排”。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陈默甚至开始规划,等防毒面具量产和突击排成型后,或许可以重新启动针对日军机场的“掏窝”计划。

然而,就在这天下午,负责外围警戒的侦察班,带回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派往原驻地附近、监视山本特工队动向的暗哨发现,一伙行踪诡秘、装备与山本特工队类似,但似乎更加精良的日军小分队,出现在了那一带。他们不像是在执行侦察或破袭任务,反而像是在……勘察地形,寻找着什么。

更奇怪的是,他们似乎对八路军原有的驻地、工事兴趣不大,重点勘查的区域,集中在一些荒僻的、可能有矿产或者特殊地质结构的地方。

“排长,感觉……这帮鬼子,不像是在找我们打仗,倒像是在……找宝贝?”代理侦察班长汇报时,脸上带着浓浓的疑惑。

陈默看着地图上被标注出的几个勘查点,眉头紧紧皱起。山本一木,又在搞什么鬼?寻找新的矿脉?还是……野狼峪的事件,让他们在寻找其他更危险的东西?

他想起系统曾经提示过,那个被摧毁的容器里,除了主要的生化战剂,可能还有其他未知的样本或材料。

一股不祥的预感,再次浮上陈默的心头。

他对代理侦察班长沉声道:“加派人手,严密监视这伙新出现的鬼子!弄清楚他们的真实目的!我感觉……山本这条老狗,恐怕又在酝酿什么更致命的阴谋!”

抗战物流中心主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抗战物流中心主任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WGG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抗战物流中心主任 http://www.220book.com/book/WGG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