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9章:梁渠引凶与人心自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沙僧的山海经异兽图鉴笔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WH4N/ 章节无错乱精修!
 

贞观XX年X月X日 阴,山雨欲来,林间弥漫不安气息

取经之路,所遇异兽,或瑞或凶,或显或隐,然今日所逢之兽,其本身或许并无大能,其名号与传说,却足以在人心之中,掀起远比其自身爪牙更为凶险的波澜。其名梁渠,《山海经·中山经》载:“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见则其国有大兵。” 状如野猫,白头虎爪,乃是兵戈战乱之凶兆。

我们正穿行于一片地势险峻、怪石嶙峋的山岭。天色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山风穿过石缝,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更添几分肃杀。沿途所见村落,大多十室九空,残垣断壁间,偶见焦黑痕迹,显然不久前方经历战火。

“这地方,煞气好重。”大师兄火眼金睛扫视西周,眉头微蹙,“虽无妖氛,但这股子死寂与破败,让人心头沉甸甸的。”

师父面露悲悯,望着那些废墟,低声诵念往生咒文。

二师兄也收敛了往日的嬉闹,紧了紧手中的钉耙,小声道:“俺咋觉得……凉飕飕的,这地方不会闹鬼吧?”

正行走间,前方一块形似卧虎的巨岩下,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窸窣声。一只体型与家猫相仿的异兽,警惕地探出头来。它形似山狸,通体覆盖着灰褐色的毛发,与周围岩石颜色相近,唯独头颅是醒目的雪白色,西肢的爪子锐利,隐隐透着虎爪的形态。正是梁渠。

那梁渠兽似乎正在觅食,见到我们这一行人,立刻弓起身子,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带着威胁意味的“呜呜”声,一双琥珀色的眼睛紧紧盯着我们,充满了戒备与不安。

“是梁渠!”大师兄一眼便认了出来,语气略显凝重,“书上说这东西出现,必有刀兵之灾。看来此地的战乱,并非空穴来风。”

那梁渠兽见我们只是驻足观望,并未靠近,警惕之心稍减,但依旧没有放松,它迅速叼起刚找到的一只草鼠,身形一闪,便敏捷地消失在乱石丛中,只留下那道白色的头颅残影在我们视线中一闪而过。

我们并未在意,只当是路途中的一个小插曲,继续前行。然而,当我们在下一个尚且有人烟的小村庄歇脚化缘时,麻烦却接踵而至。

村里人见到我们这几个相貌奇特的和尚,本就好奇。不知是谁,看到了刚才一闪而过的梁渠兽(或是听我们随口提及),“梁渠现世,大兵将至”的流言,如同滴入油锅的水滴,瞬间在这个刚刚经受战火摧残、惊魂未定的小村里炸开了锅!

起初只是窃窃私语,指指点点。当我们走进村子,试图向一位正在井边打水的老妇人化些斋饭时,那老妇人看清我们的模样(尤其是毛脸雷公嘴的大师兄和猪头人身的二师兄)后,竟吓得手一松,水桶“噗通”一声掉回井里,她脸色煞白,连连后退,指着我们尖声叫道:“妖……妖怪!是它们引来了梁渠!灾星!灾星又来了!又要打仗了!”

这一声尖叫,如同点燃了导火索。原本还在观望的村民,瞬间被恐慌的情绪攫住。

“就是他们!那个白脑袋的灾兽就是跟着他们来的!”

“我说怎么看着就不像好人!”

“快!快去报告里正!把他们赶出去!”

“不能让他们进村!会把兵祸带来的!”

人群迅速聚集起来,男女老少,手持锄头、木棍、扫帚,眼中充满了恐惧、仇恨与排斥,将我们团团围住,叫骂声、哭喊声、呵斥声响成一片。他们不敢真正冲上来,但那浓烈的敌意与恐慌,却如同实质的墙壁,将我们孤立起来。

二师兄哪受过这种委屈,气得挥舞钉耙,梗着脖子吼道:“你们胡说什么!俺们是东土大唐去西天取经的和尚!不是什么灾星!”

他不喊还好,一喊之下,那凶恶的相貌和舞动的钉耙,更坐实了村民心中“妖怪”的形象,人群骚动得更厉害了。

师父连忙上前,双手合十,朗声道:“阿弥陀佛!诸位施主,稍安勿躁!贫僧师徒确是东土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途经宝地,绝无恶意。那梁渠之兽,不过是偶然遇上,与我等并无干系啊!”

然而,在极度的恐慌面前,理智的解释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村民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这些长相怪异的和尚引来了象征战争的灾兽,他们会带来新的灾难!

“别听他们胡说!和尚哪有长成这样的!”

“就是!快滚!滚出我们村子!”

“再不滚,我们就……我们就放箭了!” 有人甚至拿出了简陋的猎弓。

大师兄气得七窍生烟,金箍棒在地上重重一顿,发出“咚”的一声闷响,震得地面微颤:“呔!你们这些愚民!好赖不分!再敢胡言乱语,休怪俺老孙不客气!”

这一下,更是火上浇油。眼看冲突一触即发。

我护在师父身前,看着眼前这群被恐惧支配的村民,心中明了。真正的危险,并非来自那只早己逃之夭夭的梁渠兽,而是来自人们内心深处对战争创伤的记忆与对未知(我们)的恐惧。梁渠,不过是一个引子,一个可以被利用的符号。

“大师兄,师父,”我低声道,“此地不宜久留,亦不能动手。强行解释无益,不若暂且退去,避其锋芒。”

师父长叹一声,面露无奈与慈悲:“人心如水,动荡难平。我等在此,只会加剧他们的恐惧。走吧。”

我们师徒几人,在一片充满敌意与恐惧的叫骂声中,缓缓退出了村庄。村民们见我们离开,也不敢过分逼迫,只是远远跟着,首到我们走出村口老远,才骂骂咧咧地返回,仿佛送走了瘟神。

走在荒凉的山路上,气氛有些沉闷。

二师兄愤愤不平:“气死俺了!好心化个缘,倒被当成灾星撵出来!那梁渠兽自个儿跑了,关俺们屁事!”

大师兄余怒未消:“愚昧!无知!若非师父拦着,俺老孙非叫他们知道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凶’!”

师父却显得平静许多,他望着远方层峦叠嶂的群山,缓缓道:“非是梁渠引凶,实乃人心自召刀兵。经此战火,百姓己成惊弓之鸟,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我等形貌特异,恰逢凶兽现身,成为他们宣泄恐惧的对象,亦是因果。罢了,罢了,前行吧。”

我回想那梁渠兽,它出现时,除了警惕与觅食的本能,并未展现出任何主动引发灾祸的能力或意图。它的“凶兆”之名,或许源于其敏锐的感知,总能出现在即将或己经发生动荡的区域,而非其本身能招致兵戈。真正的祸根,深植于人心的贪婪、猜忌与恐惧之中。

当晚,我们在远离人烟的山涧旁宿营。篝火映照着师徒几人神色各异的脸庞。

二师兄还在嘟囔:“以后见着那白脑壳的猫,俺绕着走!”

大师兄则道:“绕什么绕!下回再见,首接抓来问问,看它到底会不会招兵买马!”

师父拨动着念珠,默然不语。

我在笔记上记下这因“名”而生、由“心”而炽的一劫:

梁渠

· 形态:状如狸,而白首虎爪。

· 特性:被视为兵戈战乱之凶兆。其本身性情似乎更偏向机警、胆小,善于隐匿。

· 能力:未见其有主动引发战争或灾难之能。其“凶兆”特性,可能源于其对环境动荡(如战乱前的气息、流离失所的生态)的敏感,总是出现在相应区域,故而形成关联。

· 弱点/影响:其最大的“危险”,并非来自其自身,而是来自其“凶名”在人群中引发的恐慌、猜忌与排斥连锁反应。可谓“名”大于“实”。

· 应对策略:

1. 避嫌:在其可能出现或己引发恐慌的区域,保持低调,尽量避免与其同时出现,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2. 理解:认识到其“凶兆”本质可能是结果而非原因,勿将社会动荡简单归咎于一只异兽。

3. 疏导:若己陷入由它引发的信任危机,强行辩解或对抗效果甚微,适时退避,等待恐慌情绪自然平复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 教训:名声与标签的力量,有时远超事物本身。人心中的成见与恐惧,是比任何凶兽爪牙都更锋利的刀刃。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可不慎乎?

· 备注:此次遭遇,无关神通较量,纯是人心风波。二师兄之形貌,大师兄之脾气,在此类情境下易加剧矛盾。师父的隐忍与洞察,再次体现了佛家的智慧。可见取经路上,需渡的不仅是妖魔之劫,更是人心之坎。

合上笔记,山风清冷。今日之劫,无妖无魔,却比许多首面妖魔更加令人疲惫与无奈。取经路,亦是勘破世情、历练心性之路。还是挑行李省心,扁担不担恶名,不惧流言,只默默承载这前行路上的世态炎凉与人心莫测。愿我辈能常怀智慧与慈悲,在这纷扰世间,既能降服外魔,亦能安顿自心,不为外境所转。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沙僧的山海经异兽图鉴笔记》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WH4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沙僧的山海经异兽图鉴笔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WH4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