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孩子与富孩子:从小被植入的两种人生思维
有句扎心的实话不得不说:富人和穷人教给孩子的道理,从一开始就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体系。哪怕有钱人家的孩子和你读一样的课本、听一样的老师讲课,可一回到家,父母在饭桌上、聊天时教给他们的,却是另一套你从未接触过的生存逻辑。而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只学了学校里的那一套标准化思维,从此被牢牢框住几十年,首到走进社会才发现,自己懂的“道理”,根本跟不上现实的节奏。
富人家的子女,不光清楚你脑子里的“常规想法”,他们的认知里还装着一套属于自己阶层的思维模式——那是代代相传的经验,是对社会运作规则的通透理解,是从一开始就领先的“底层逻辑”。我读大学时,就遇过这样一位典型的富二代同学,他父亲是做建材生意的老板,规模不小。那时候我们经常一起玩,我总觉得“大家都是同学,不分高低”,所以每次出去聚餐,我都会主动掏钱;他打游戏想买装备缺钱,我也会把自己的生活费分给他一些;甚至他偶尔忘带饭卡,我也会笑着说“用我的就行”。而他,从来没有推辞过,也从没主动提过要还我钱、请我吃饭。
那时候我没多想,只觉得“朋友之间不用算这么细”。可毕业后,我们的联系渐渐断了——他回了父亲的公司帮忙,朋友圈里晒的是参加行业峰会、和老板们谈合作的照片;而我挤在人才市场找工作,投了几十份简历,才勉强拿到一个普通文员的offer。首到后来,我偶然从另一位同学那里得知,他大学时就知道“我们不是一路人”,只是没说破。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我以为的“朋友”,在他眼里或许只是“大学期间的玩伴”;我掏心掏肺的付出,在他看来可能只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更可怕的是,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己经从父母那里懂得了“阶层差异”“人脉价值”这些道理,而我,却晚了整整十几年,首到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才一点点悟出来。
仔细想想就会发现,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被灌输的,大多是“韭菜思维”:父母会说“听话才是好孩子,别跟老师、领导顶嘴”,会教“省钱最重要,能不花的钱就别花”,会反复强调“别惹事,安安稳稳的最靠谱”,最后还会劝“找个稳定的工作,比如考公务员、当老师,一辈子不用愁”。这些话听起来没毛病,甚至很“实在”,可这套思维的本质,是“被动生存”——教你如何适应规则、避免风险,却没教你如何打破局限、创造机会;教你如何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却没教你如何整合资源、实现突破。
而富人家的孩子学的,却是完全相反的“镰刀思维”:他们的父母会带他们参加商业饭局,教他们“怎么观察别人的需求,怎么找到合作的机会”;会在聊天时聊“公司怎么布局新业务,怎么用最少的成本撬动最大的收益”;会鼓励他们“多交有用的朋友,学会让别人为你所用”。这套思维的核心,扬孑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是“主动掌控”——教你如何看懂规则背后的逻辑,如何利用资源为自己服务,如何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这两种思维的差距,一旦走进社会就会立刻显现。同样是找工作,被“韭菜思维”影响的人,会优先选“稳定、离家近、五险一金齐全”的岗位,哪怕工资不高、没发展空间,也觉得“安全最重要”;而有“镰刀思维”的人,会更看重“行业前景、能接触到的资源、能不能学到核心能力”,哪怕一开始工资低、工作累,也愿意去尝试——因为他们知道,短期的“不稳定”,是为了长期的“更值钱”。
同样是遇到机会,前者会犹豫“这个事风险大不大?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会因为“没做过、没经验”而放弃;后者却会想“这个机会能带来什么?我需要整合哪些资源才能做成?就算失败了,能学到什么?”,会主动去请教、去尝试,哪怕过程中会犯错,也愿意试一把。
更现实的是,这两种思维早晚会在社会里“碰撞”:有的人被“割”了几次后就醒了——比如帮同事做了很多额外的工作,却没得到任何回报;比如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升职机会”,却发现晋升的是会“搞关系”的人;比如省吃俭用攒了点钱,却被不靠谱的投资骗走——这时候他们开始反思,慢慢换掉旧的思维方式,学着用更现实的角度看问题。可有的人,却被“割”了一辈子,还始终没想明白问题出在哪:他们会抱怨“社会不公”“运气不好”“没人帮自己”,却从没意识到,真正困住自己的,是从小被植入的“韭菜思维”。
我越在社会里摸爬滚打,就越清楚地意识到:人生中绝大多数问题的根源,其实都是思维模式的问题。你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过什么样的人生。就像同样是看到一块空地,“韭菜思维”的人会想“这里空着太可惜,不如种点蔬菜自己吃”;而“镰刀思维”的人会想“这里位置不错,能不能租下来开个小店?或者和别人合作做个项目?”——思维不同,看到的世界、能抓住的机会,自然天差地别。
所以如果你有孩子,真的要早点明白:教育不只是送他去学校读书、考高分,更重要的是教他看懂这个世界运作的真实逻辑——不是教他耍心机、搞算计,而是教他如何辨别机会、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用合理的方式实现目标。比如教他“省钱没错,但更要学会花钱投资自己,比如学技能、交靠谱的朋友”;比如告诉她“听话是本分,但遇到不公时要学会拒绝,要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比如引导他“稳定的工作可以选,但也要有危机意识,多培养一份能赚钱的能力”。
这些道理,不是教孩子“坏”,而是帮他们避开那些我们曾经踩过的坑、吃过的亏。社会从来不是“你听话、你善良,就会对你好”的温室,它有自己的规则和逻辑。只有让孩子早点懂这些,他们未来走进社会时,才不会像我们当初那样迷茫、那样容易受伤;才不会被“韭菜思维”困住,而是能主动掌控自己的人生,活得更清醒、更有底气。
(http://www.220book.com/book/WHF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