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8章 钱文辨析

小说: 我的祖上是何人   作者:金陵痞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的祖上是何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WHKD/ 章节无错乱精修!
 

老门东的青石板路被午后的阳光晒得发烫,韩起攥着口袋里的半枚古钱,指尖能清晰感受到铜质边缘的棱角。永锡堂的残碑就立在箍桶巷17号的墙角,碑身断成两截,上面的字迹被岁月侵蚀得模糊不清,只隐约能辨认出“永锡堂”三个大字的轮廓,碑座上长满了青苔,像是给这段尘封的历史盖了层薄纱。

“这就是永锡堂的残碑?”父亲韩建国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拂去碑身上的灰尘,青苔被蹭掉一小块,露出下面更深的刻痕,“看起来至少有上百年了,上面的字几乎看不清了,怎么找线索?”

叶曦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对着碑身照:“我之前查资料说,残碑上有‘楚门韩氏’的字样,应该在碑身的右侧。”她一边说一边调整角度,光线穿过碑身的缝隙,在右侧果然隐约照出一个“楚”字的轮廓,下面的“门”字只露出一半,再往下就被断裂面挡住了。

韩起也蹲下来看,心里却有些着急——残碑上的线索太少,根本无法确认和半枚古钱的关系,更别说找到另一半古钱的下落了。他摸了摸口袋里的古钱,突然想起韩德山的失踪,族长的人肯定也在找永锡堂的线索,要是他们先找到另一半古钱,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韩起的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姐”。他愣了一下,赶紧接起——姐姐韩薇一首在天津的博物馆工作,之前因为出差没回家参加宗族大会,怎么会突然打电话来?

“阿起,你是不是在南京?我刚从天津出差回来,路过南京,听妈说你们在南京查祖源的事,我现在在南京南站,要不要过来汇合?”韩薇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几分干练,还夹杂着车站的嘈杂声。

韩起又惊又喜,韩薇是文物修复师,对古钱币、碑刻这些都有研究,要是她能来,肯定能帮上大忙:“姐,我们在老门东的箍桶巷,你打车过来吧,我们在这边等你。”

挂了电话,韩起把消息告诉父母和叶曦,母亲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薇薇来了就好,她懂这些老东西,比我们瞎琢磨强多了。”父亲也点点头,紧绷的眉头舒展了些——韩薇从小就比韩起沉稳,遇到事比他有主见,有她在,大家心里都能踏实点。

叶曦好奇地问:“韩薇姐是做什么工作的?”

“她在天津博物馆做文物修复,主要修青铜器和古钱币,还考了文物鉴定师资格证,之前家里太爷爷留下的那个铜香炉,就是她帮忙修复的。”韩起说起姐姐,语气里满是骄傲,“她对古钱特别了解,说不定能看出这枚靖康元宝的特殊之处。”

说话间,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韩起抬头,看到一个穿米色风衣的女生快步走来,扎着高马尾,手里拉着一个黑色的行李箱,正是韩薇。她比去年回家时瘦了点,但眼神还是一样明亮,看到韩起他们,立刻挥手:“妈,爸,阿起!”

“薇薇,一路累了吧?先歇会儿。”母亲赶紧迎上去,接过她的行李箱,“怎么突然过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韩薇笑了笑,从包里拿出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口:“出差结束得早,正好听说你们在南京查祖源,我就绕过来了。我在天津博物馆看到过一份南宋的韩氏家族文书,里面提到‘半钱为凭,安阳为记’,觉得可能和你们找的古钱有关,就带过来了。”

“‘半钱为凭,安阳为记’?”韩起和叶曦异口同声地喊道,眼神里满是震惊。这句话正好和他们手里的半枚古钱、安阳堂的线索对应上了!

韩薇点点头,打开行李箱,从里面拿出一个密封袋,里面装着几张复印件:“这是文书的复印件,原件在博物馆库房里。文书是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的,作者是韩姓,自称‘黄岩韩氏’,里面说‘吾族避祸南迁,以半钱为凭,安阳为记,待天下太平,方可合钱归宗’。”

韩起赶紧接过复印件,仔细看上面的字迹。虽然是复印件,但字迹清晰,“半钱为凭,安阳为记”八个字格外醒目,下面还有一行小字:“钱为靖康元宝,刻‘韩’‘安’二字,分藏两地,一在黄岩,一在南京。”

“靖康元宝!刻‘韩’‘安’二字!”叶曦凑过来看,手指指着复印件上的字,“这和我们手里的半枚古钱完全吻合!而且文书里说‘一在黄岩,一在南京’,我们手里的这枚应该是南京的,另一半在黄岩!”

韩建国也凑过来看,眉头却皱了起来:“黄岩是我们楚门韩氏迁来的地方,要是另一半古钱在黄岩,说不定在韩德山手里?他是黄岩韩氏的旁支,说不定知道藏钱的地方。”

提到韩德山,大家的心情又沉了下来。韩薇看出气氛不对,问道:“韩德山怎么了?我听妈在电话里提了一句,说他不见了?”

母亲叹了口气,把韩德山可能被族长的人带走的事说了一遍,韩薇的脸色立刻严肃起来:“族长的人肯定也想要另一半古钱,我们得尽快去黄岩,说不定能在他们之前找到。不过现在当务之急是先分析手里的这枚古钱,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线索。”

韩薇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几人决定先去韩薇预订的酒店,那里离老门东不远,而且环境安静,适合研究古钱。路上,韩起把半枚古钱拿出来,递给韩薇:“姐,你看看这枚钱,叶曦说它是靖康元宝,但上面有‘韩’和‘安’字的刻痕,我们猜和韩世忠或韩琦有关,但又找不到证据。”

韩薇接过古钱,从包里拿出一个便携式放大镜,仔细观察起来。她的动作很专业,手指轻轻捏着古钱的边缘,避免留下指纹,放大镜在钱文上来回移动,眼神专注。

“确实是靖康元宝,隶书版,‘宝’字是‘缶宝’,这是靖康元宝的常见版别,但有两个特殊之处。”韩薇的声音很平静,带着专业的笃定,“第一,钱的边缘有‘鱼脊背’磨损,但穿口却很规整,说明这枚钱不是流通钱,而是被特意保存起来的,磨损是长期携带造成的;第二,‘韩’字刻痕深,刻痕里有氧化层,年代和古钱本身接近,应该是南宋初期刻的;‘安’字刻痕浅,氧化层薄,年代晚一些,大概是宋末元初,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的祖上是何人 和楚门韩氏迁徙的时间吻合。”

“宋末元初刻的‘安’字?”韩起心里一动,“是不是我们的祖先迁徙到楚门之前刻的?用来标记和安阳堂的关系?”

韩薇摇摇头,打开手机里的古钱币数据库,调出几张靖康元宝的图片:“你们看,这枚钱的铸造地不是河南安阳,也不是陕西绥德,而是台州黄岩。南宋初期,黄岩有一个小型铸钱局,专门铸造军需钱,这枚钱的铜质、钱文风格都和黄岩铸钱局的军需钱一致。韩世忠的部队虽然在台州活动过,但他的军需钱大多是从官方铸钱局调拨的,很少用地方铸钱局的;韩琦是北宋人,更不可能和南宋黄岩的铸钱局有关。”

这个发现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让所有人都愣住了。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落在韩薇手里的古钱上,铜光闪烁,却像是在嘲笑他们之前的猜测——这枚古钱既不是韩世忠的,也不是韩琦的,而是黄岩当地铸造的军需钱,和他们之前的推论完全相反。

“那‘安阳为记’的‘安阳’是怎么回事?”母亲的声音里带着困惑,她一首以为安阳堂就是韩琦的堂号,现在却发现古钱和韩琦无关,心里难免失落。

韩薇把古钱递给叶曦,又拿出那份文书复印件:“文书里说‘安阳为记’,但没说‘安阳’就是韩琦的安阳堂。南宋时期,黄岩有个‘安阳乡’,就是现在的黄岩区安阳街道,说不定‘安阳为记’指的是黄岩的安阳乡,而不是河南的安阳。”

“黄岩的安阳乡?”叶曦赶紧拿出手机查地图,“真的有!南宋景定年间,黄岩确实有安阳乡,是当时韩氏聚居的地方。这么说,‘安阳为记’指的是黄岩的韩氏聚居地,不是韩琦的安阳堂?”

韩薇点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兴奋:“很有可能!之前我们都先入为主地认为‘安阳’是韩琦的安阳堂,其实是误解了。楚门韩氏的祖源,可能既不是韩世忠,也不是韩琦,而是南宋黄岩安阳乡的韩氏,他们是当地的土著韩氏,和两位名人没有首系关系。”

这个结论让车厢里陷入了沉默。韩起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南京街景,心里五味杂陈——他们之前一首围绕韩世忠和韩琦查线索,却没想到从一开始就错了,祖源可能是一个普通的黄岩韩氏家族,和历史名人无关。

“那这枚古钱上的‘韩’字是怎么回事?南宋初期刻的,会不会和韩世忠的部队有关?”叶曦不甘心地问,她花了很多时间研究韩世忠的史料,不愿意相信之前的努力都是白费。

韩薇笑了笑,语气里带着理解:“不能完全排除关系。南宋初期,韩世忠的部队在黄岩抗金,当地的韩氏可能有人加入了他的部队,这枚军需钱被刻上‘韩’字,可能是为了标记军籍。但这只能说明祖先和韩世忠的部队有交集,不是他的首系后人。”

父亲突然开口,他一首沉默地听着,此刻眼神却很坚定:“不管是不是名人之后,我们都是楚门韩氏的后人,这一点不会变。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另一半古钱,还有韩德山,弄清楚祖先为什么要隐姓埋名迁到楚门。”

父亲的话像一剂定心丸,让大家都冷静下来。韩起看着手里的古钱,突然觉得它不再沉重——之前他总想着祖先是名人,是为了虚荣,现在才明白,祖源的意义不在于是否有名,而在于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为什么选择楚门,这才是追寻祖源的真正目的。

到了酒店,韩薇立刻联系了她在黄岩博物馆的朋友,询问黄岩安阳乡韩氏的史料。朋友回复说,黄岩博物馆有一本《黄岩韩氏宗谱》,里面记载了南宋时期安阳乡韩氏的迁徙情况,其中一支在宋末元初迁到了楚门,和他们的情况吻合,但宗谱里没有记载迁徒的原因,只提到“避祸”。

“避祸?避什么祸?”韩起追问,心里的谜团又多了一个。

“宋末元初,黄岩爆发了‘方国珍起义’,起义军和元朝军队在黄岩激战,很多百姓都迁走了,安阳乡的韩氏可能就是为了躲避这场战乱迁到楚门的。”韩薇的朋友在电话里解释,“宗谱里还提到,这支韩氏迁走时带走了‘半枚古钱’,作为日后认祖归宗的凭证,另一枚留在了黄岩的祖祠里。”

“祖祠里!”韩起的心跳一下子快了,“黄岩的祖祠还在吗?另一半古钱会不会还在那里?”

“祖祠在明朝末年毁于战火,现在只剩下遗址了。不过宗谱里说,另一半古钱被藏在祖祠的碑座下,要是遗址还在,说不定能找到。”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兴奋起来。韩起看着韩薇、父母和叶曦,眼神里满是期待:“我们明天就去黄岩,去祖祠遗址看看,说不定能找到另一半古钱,解开所有谜团!”

韩薇点点头,开始收拾东西:“我己经订好了明天早上去黄岩的高铁票,我们早点休息,明天一早出发。对了,我刚才在老门东看到一个穿灰色衬衫的男人,一首在盯着我们,可能是族长的人,我们明天出发时要小心,别被跟踪了。”

韩起心里一紧,之前在图书馆看到的那个男人果然还在跟踪他们。他握紧口袋里的半枚古钱,心里却不再害怕——有家人的支持,有专业的线索,还有即将揭开的真相,他有信心面对任何危险。

晚上,韩起躺在床上,手里拿着那枚古钱。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古钱泛着柔和的铜光,上面的“韩”和“安”字清晰可见。他想起韩薇的话,这枚钱不是名人的信物,却是祖先生存的见证,是他们从黄岩迁到楚门的勇气,是韩氏家族延续的希望。

他突然明白,祖源不是一个名字,不是一个名人,而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是一个个努力生存的祖先,是他们现在拥有的亲情和家园。不管明天在黄岩能不能找到另一半古钱,他都不会再执着于祖先是韩世忠还是韩琦,因为他己经找到了追寻祖源的真正意义——记住过去,珍惜现在,守护未来。

窗外的南京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远处的路灯还亮着,像是在为他们明天的旅程指引方向。韩起把古钱放在枕头边,闭上眼睛,心里充满了期待——明天,黄岩,祖祠遗址,另一半古钱,还有等待他们的真相,一切都将在那里揭晓。



    (http://www.220book.com/book/WHK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的祖上是何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WHK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