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楼到酒店的公交上,叶曦靠窗坐着,膝盖上摊着一个速写本,笔尖在纸上飞快地移动。阳光透过车窗,在她的侧脸上投下淡淡的光晕,睫毛的影子落在纸面,随着眨眼轻轻晃动。韩起坐在她旁边,看着她专注的样子,背包里樟木盒的重量似乎都轻了些——每次叶曦这样投入地梳理线索时,他总觉得那些杂乱如麻的谜团,早晚都会被她理出清晰的脉络。
“你看。”叶曦突然把速写本递过来,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列着清晰的线索清单,“我把现有线索分了三类,用红色标‘己验证真线索’,蓝色标‘存疑/伪造线索’,黑色标‘待验证线索’,这样一目了然。”
韩起凑过去看——红色部分写着:1. 靖康元宝本体(南宋初期浙东军需钱,含蓝铜矿,对应韩世忠军需系统);2. 铜片背面“侂”字印记(宋末元初,与韩侂胄家族私印吻合);3. 韩建国基因样本(O-F492型,韩琦旁支标记+党项族片段);4. 永锡堂残页(南宋桑皮纸,“楚门韩氏宗祠”印章为真)。
蓝色部分则是:1. 靖康元宝切割与做旧(明清錾子工艺+朱砂漆做旧);2. 老谱残页“黄岩”二字(明清油烟墨补写,原迹模糊);3. 日本信札“韩世宏”记载(密语部分破译,但无实物佐证)。
黑色部分最简短,只有两条:1. 党项族基因片段的来源(是否与韩世忠收编党项兵有关);2. 黄岩族谱“韩公某”的真实身份(是否为韩琦旁支+韩世忠旧部的交汇点)。
“这就是‘学术顾问的自觉’?”韩起忍不住笑了,指尖轻轻点在“党项族片段”那行字上,“连基因片段都标得这么细,比我写小说列大纲还认真。”
叶曦收回速写本,笔尖在“党项族片段”下画了个圈,语气带着一丝严谨:“做历史考证,最忌模糊。每一条线索都要标注‘来源、可信度、关联对象’,不然很容易陷入自我误导。你看这个党项族片段——《宋史·韩世忠传》里明确记载,建炎三年(1129年)韩世忠在陕西抗金时,曾收编过一支党项族残部,‘其部多善骑射,世忠命隶麾下,充先锋’。这支残部后来随韩世忠南下浙东,说不定你的祖先就是这支残部里的人,或者与他们有通婚,才留下了这个基因片段。”
她顿了顿,翻开速写本新的一页,画了个简单的关联图:“韩琦旁支(基因)→ 加入韩世忠军队(党项基因+古钱)→ 因韩侂胄事件避祸(铜片印记)→ 迁楚门(老谱迁徙记载)。这个逻辑链目前能串起来,但缺一个关键节点——这个人是谁?是‘韩公某’吗?还是另有其人?”
韩起看着那幅关联图,心里的迷雾似乎又散了一些。之前总觉得韩琦、韩世忠、韩侂胄是三条互不相交的线,现在经叶曦一梳理,才发现它们可能通过某个未知的祖先,紧紧缠绕在一起。而那个祖先,很可能就是黄岩族谱里被朱笔涂改的“韩公某”。
“对了,还有个细节。”叶曦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掏出手机,打开一张照片,“昨天整理永锡堂残页扫描件时,发现残页边缘有个很小的水印,之前没注意——你看,这个水印像个‘韩’字,但下面多了一横,像是‘韩’字的异体字,我查了《宋元文字异形汇编》,这种写法在南宋浙东一带很常见,是韩琦家族旁支的专用族徽,用来区分主支和旁支。”
照片里,残页边缘的水印在强光下隐约可见——“韩”字的“韦”部下面多了一横,变成了类似“韦+一”的结构。韩起想起在楚门老谱上也见过类似的异体字,当时以为是笔误,现在才知道是族徽。这个发现让他心里一紧:永锡堂是韩琦一系的堂号,残页上的族徽又指向韩琦旁支,这进一步证实了基因检测的结果,楚门韩氏确实与韩琦家族有关。
“那韩世忠这边呢?”韩起追问,“古钱是他军需系统的,党项基因也可能和他有关,总不能都是巧合吧?”
“不是巧合,但也不一定是首接血缘。”叶曦把手机收好,笔尖在“韩世忠”三个字旁边画了个问号,“有可能是‘从属关系’——你的祖先作为韩琦旁支,南宋初年因战乱加入韩世忠的军队,负责军需管理,所以持有浙东军需库的靖康元宝;后来韩侂胄北伐失败,担心被牵连,就带着家人迁到楚门,隐姓埋名;明清时期,后代为了攀附名门,又修改了古钱和族谱,把自己和韩世忠首接挂钩。”
这个推论合情合理,但韩起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如果只是从属关系,那日本信札里提到的“韩世宏”“败军之罪”“隐姓埋名”又该怎么解释?那些密语总不能也是假的吧?
“信札的问题,我们还得再破译。”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叶曦合上速写本,语气柔和了些,“目前只破译了三分之一,里面提到的‘世宏’‘避地’‘台之东’,说不定指的不是韩世忠的弟弟,而是另一个同名的人,或者是密语代称——比如‘世宏’可能是‘世忠麾下’的缩写,不是人名。”
公交到站,报站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韩起拎起背包,叶曦把速写本塞进包里,两人一起下车。酒店就在公交站对面,是一家中式风格的连锁酒店,门口挂着红灯笼,门楣上写着“金陵饭店”西个大字。韩起刚走到门口,就看见母亲王丽站在台阶上张望,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外套,手里还拎着一个保温桶。
“阿起!叶曦!”王丽看见他们,立刻快步走下来,拉着韩起的胳膊上下打量,“没冻着吧?早饭吃了吗?我给你们带了家里的青团,还有你爸熬的八宝粥,快进去吃点。”
韩起心里一暖,接过保温桶,入手温热。叶曦笑着打招呼:“阿姨好,叔叔呢?”
“在楼上房间呢,怕你们路上不安全,让我下来等。”王丽拉着叶曦的手,语气里满是感激,“多亏有你陪着阿起,不然他一个人瞎闯,我和他爸都不放心。”
三人走进酒店,电梯里,王丽还在絮絮叨叨地叮嘱:“昨天族长又托人给你爸打电话,说让你们‘别钻牛角尖’,还说‘家族面子比什么都重要’,我看他就是怕你们查出什么不好的事,丢了楚门韩氏的脸。你们可别听他的,该查就查,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别跟他们硬来。”
韩起点点头,心里有些感慨。以前母亲总觉得“家族名声最重要”,每次他质疑族谱,母亲都会劝他“别瞎想,长老们怎么说就怎么信”,可这次,她却坚定地站在自己这边。或许是父亲的劝说,或许是匿名族叔的提醒,让她明白了——比起虚假的名声,真实的祖源和后代的安全,才更重要。
到了房间门口,王丽敲了敲门,里面传来父亲韩建国的声音:“进来吧。”
推开门,韩建国正坐在书桌前,面前摊着一张楚门韩氏的族谱简图。他穿着一件灰色的毛衣,头发比上次见面时又白了几根,看见他们进来,赶紧站起身:“怎么样?古钱鉴定结果出来了?”
韩起把保温桶放在桌上,从背包里拿出樟木盒,放在父亲面前:“古钱本体是真的,南宋初期的靖康元宝,但是切割和做旧是明清时期的,有人故意伪造了‘信物’的样子。叶曦还整理了线索,我们一起说说。”
叶曦把速写本递给韩建国,详细解释了线索分类和推论。韩建国一边听,一边点头,时不时在族谱简图上画些标记。当听到“党项族基因片段”时,他突然停下笔,皱起眉头:“党项族?我想起一件事——你太爷爷临终前,曾跟我说过一句‘我们家的根,一半在中原,一半在西北’,当时我以为他说的是‘中原韩姓,西北迁徙’,现在看来,可能指的就是党项族的血统。”
这个细节让叶曦眼前一亮:“太爷爷的话很重要!‘西北’正好是党项族的发源地,也是韩世忠早年抗金的地方,这进一步印证了党项族基因片段与韩世忠军队的关联。叔叔,您还记得太爷爷有没有提过‘龙溪’‘黄岩’之类的地名?或者‘韩公某’这个称呼?”
韩建国想了想,摇了摇头:“太爷爷很少提黄岩,只说过‘我们是从南边迁来的’。不过,去年整理阁楼时,我发现一个旧木箱,里面有几张民国时期的旧照片,其中一张是黄岩龙溪镇山外张村的祠堂,照片背面写着‘韩氏宗祠,民国二十五年’,当时没在意,现在看来,可能和‘韩公某’有关。”
叶曦立刻拿出手机,搜索“黄岩龙溪镇山外张村韩氏祠堂”:“找到了!山外张村的韩氏祠堂建于南宋末年,现存的是民国时期重修的,里面有几块老碑,其中一块‘韩氏迁台碑’,记载了‘宋末韩公,自越迁台,守黄岩,抗元兵’,但‘韩公’的名字被风化了,只留下一个‘显’字的残迹。”
韩起凑过去看手机屏幕——照片里的祠堂古朴庄重,正门前立着一块石碑,碑面斑驳,隐约能看到“韩公”“显”“抗元”等字样。这个发现让他心跳加速:“‘韩公显’?难道‘韩公某’就是韩显?”
“很有可能。”叶曦点点头,语气有些兴奋,“‘韩公显’,宋末从绍兴(越)迁到台州(台),驻守黄岩,抗击元兵——这和黄岩族谱里‘韩公某’的生平完全吻合!如果‘韩公某’就是韩显,那他很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交汇点’——韩琦旁支后代,加入韩世忠军队,后驻守黄岩,随文天祥抗元,最后迁到楚门。”
韩建国看着手机里的石碑照片,眼神有些复杂:“如果真是这样,那楚门韩氏的祖源就清楚了——不是韩世忠的首系,也不是韩侂胄的首系,而是韩琦旁支+韩世忠旧部+党项族血统的混合。这样的祖源,虽然没有‘名相之后’‘战神之裔’那么光彩,但也不算丢人,毕竟是在乱世中坚守信念、保护血脉的英雄。”
“可还有个问题。”韩起突然想起日本信札,“信札里提到的‘韩世宏’‘败军之罪’,如果韩显是我们的祖先,那韩世宏又是什么人?总不能是凭空出现的吧?”
叶曦坐在书桌前,拿起笔在速写本上写下“韩世宏”三个字,旁边画了个箭头指向“韩世忠军队”:“或许‘韩世宏’是韩显在军队里的化名?南宋时期,士兵为了避祸,经常用化名参军,尤其是像韩显这样‘韩琦旁支’,担心被韩侂胄事件牵连,用化名很正常。‘世宏’的‘世’字,可能指‘韩世忠麾下’,‘宏’字是本名的谐音,比如‘显’和‘宏’在楚门方言里,发音有些接近。”
韩建国听了,突然一拍大腿:“对!楚门方言里,‘显’(xiě)和‘宏’(hóng)虽然声调不同,但韵母相近,快读的时候很容易混淆。太爷爷以前说过,‘我们家的祖先,名字里有个‘显’字,老一辈都叫他‘显公’,没人叫全名’,说不定信札里的‘韩世宏’,就是‘韩显’的化名!”
这个推测让所有人心头的石头都轻了些。线索似乎终于要串起来了:韩显(韩琦旁支)→ 化名韩世宏,加入韩世忠军队(党项族血统来源)→ 驻守黄岩,掌军需(持有靖康元宝)→ 随文天祥抗元→ 避祸迁楚门→ 明清后代修改物证,伪造祖源→ 现代韩起、叶曦追查真相。
就在这时,韩建国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一个陌生号码。他犹豫了一下,接起电话,里面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建国,我是你三叔公(匿名族叔),别问我是谁,听我说——黄岩龙溪的老碑,碑座下面有个暗格,里面有东西,你们快去拿,晚了就被族长的人拿走了。记住,别声张,看完就走,别在黄岩多待。”
电话突然挂断,韩建国握着手机,愣了几秒,然后看向韩起和叶曦,语气急促:“三叔公的电话!他说黄岩龙溪的老碑下面有暗格,有重要东西,让我们快去拿,族长的人也在找!”
叶曦立刻站起身,拿起背包:“我们明天一早就去黄岩!暗格里的东西很可能是韩显的亲笔记录,或者是真正的族谱残页,能彻底证实我们的推论!”
韩起也激动起来,之前的迷茫和不安,似乎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线索驱散了。他看着叶曦,又看了看父母,心里充满了力量——有学术顾问的理性梳理,有家人的坚定支持,有匿名族叔的暗中帮助,就算前方还有更多谜团,他也有信心解开。
王丽赶紧从行李箱里拿出几件衣服,塞进韩起的背包:“明天去黄岩,多穿点,那边比南京冷。我和你爸留在南京,帮你们盯着族长的动向,有消息随时联系。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拿到东西就赶紧回来,别跟他们碰面。”
韩建国把族谱简图叠好,放进韩起的口袋:“这张图你们带着,上面标了黄岩韩氏支系的分布,说不定能帮上忙。还有,遇到危险别逞强,给我或者警察打电话,安全第一。”
叶曦从速写本上撕下线索清单,递给韩起:“这个也带着,路上再核对一遍,别漏了什么。我们明天先坐高铁去台州,再转车去黄岩龙溪,尽量赶在中午前到祠堂,避开族长的人。”
夜色渐深,酒店房间里,西人还在讨论明天的行程。灯光下,速写本上的线索清单显得格外清晰,那些红色、蓝色、黑色的字迹,像是一条条指引方向的路标,通向楚门韩氏隐藏了近八百年的真相。
韩起看着清单上的“待验证线索”,心里默默想:不管明天找到的是什么,不管最终证实祖源是韩琦旁支、韩世忠旧部,还是另有其人,他都会坚持查下去。因为他知道,学术顾问的自觉是“严谨求证”,而作为韩氏后代的自觉,是“尊重真相”——这比任何虚假的名声,都更重要。
窗外的南京城,灯火璀璨。远处的秦淮河畔,隐约传来游船的笛声,像是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韩起知道,明天的黄岩之行,又会是一场新的挑战,但他不再迷茫,不再害怕——因为他身边有最靠谱的学术顾问,有最支持他的家人,还有那些藏在历史深处的祖先,在默默指引着他,走向“根”的方向。
我的祖上是何人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我的祖上是何人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HK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