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上的雷霆之怒,在第二天便化作了席卷整个南京官场的腥风血雨。
当天,兵部和都督府就有十几名官员被锦衣卫直接从官衙里拖走,下了诏狱。
北洋水师的几名留守将官更是被锁拿进京,等待他们的将是毫无悬念的抄家灭族。
一时间,整个京师人人自危,官员们在路上遇见,也只是匆匆拱手,连眼神的交汇都刻意避开。
朝堂之上,为了“黄海惨败”的后续,早已吵得不可开交。
有主张立刻抽调南洋水师北上,不惜代价重建舰队出海决战的。
也有主张暂时放弃海路,全力加固沿海卫所与陆地防线的。
更有言官将矛头直指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弹劾他拥兵自重,坐视辽贼做大,才终有今日之祸。
雪片般的奏折飞向了朱元璋的御案。
而就在南京城因此事乱成一锅粥的时候,一份来自永平府的八百里加急奏折,也悄然送抵了京师。
送达的时间,被姚广孝掐算得恰到好处。
……
乾清宫,暖阁。
朱元璋处理完一天的政务,疲惫地靠在龙椅上。
这几日,他眼角的皱纹似乎又深了许多。
他一闭上眼,就能看见蓝玉那张曾经无比熟悉的脸。
只是那张脸上已不再有敬畏与忠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让他感到心悸的冷漠。
一名老太监捧着一叠新送来的奏折,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
他将奏折轻放在御案一角,低声道:“陛下,这是通政司刚送来的紧急奏报。”
朱元璋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又是那些废话吗?拿下去。”
老太监尤豫了一下,又补了一句:“陛下……其中有一份,是燕王殿下从永平府送来的。”
朱元璋那耷拉着的眼皮微微抬起了一丝。
“老四的?”
“拿上来。”
老太监连忙将最上面那份封面带着燕王府独特印记的奏折,恭躬敬敬地呈了上去。
朱元璋接了过来。
他展开奏折,缓缓看了起来。
只看了个开头,他握着奏折的手指就不自觉地收紧了。
这是一份“请罪”的奏折。
在开头,朱棣用沉痛的语气将自己狠狠地骂了一顿。
他说自己身为大明藩王,奉旨平叛却无能至极。
不仅未能及时肃清辽东叛逆,反而让逆贼蓝玉坐大于辽东,甚至流毒于海上。
以至于酿成了今日水师复灭、漕运被断的滔天大祸。
他说自己身为主帅,难辞其咎,罪该万死。
恳请父皇降下雷霆之怒,将他撤职查办,以正国法。
这番话写得情真意切,声泪俱下。
朱元璋的嘴角却勾起一丝冷笑。
话……这个老四,倒是越来越会说了。
他继续往下看。
果然,在“请罪”之后,朱棣的话锋巧妙一转。
他开始诉苦了。
他用大量笔墨详细描述了北方前线将士们的困境。
他说耿炳文兵败之后军心本就不稳,如今秋末冬初天气转寒,朝廷允诺的粮草冬衣却迟迟未能运抵。
导致十几万大军依旧衣衫单薄,食不果腹。
许多南方籍的士兵不耐严寒,已经病倒。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功高震主诛三族?起兵剑指朱元璋chapter_();
军中怨声载道。
将士们都在问,他们为大明流血卖命,为何却连一口饱饭、一件暖衣都得不到?
紧接着,他又“无意”中提了一句。
说自己其实也曾多次上书兵部,言及辽贼狡诈,恐会从海上袭扰后方,建议朝廷加强北洋水师巡防。
但这些建议似乎都石沉大海,并未得到重视。
看到这里,朱元璋的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
请罪?
这哪里是在请罪!
这分明是在甩锅!
北方的仗打得不顺,不是我朱棣无能,是你们南京不给粮、不给衣!
现在漕运线被断,也不是我的错,是我早就提醒过你们,可你们自己不当回事!
这锅,是你们兵部和都督府的,与我朱棣无关!
朱元璋感到胸口一阵气闷。
他强忍着火气,看向奏折的最后一部分。
在最后,朱棣终于图穷匕见。
他用一种更加“恳切”的语气向朱元璋提出了一个“请求”。
他说父皇,如今海运已断,从江南往北方运粮已是千难万难。
为了不再糜费国帑,不再给朝廷增添麻烦,他恳请父皇准许他在北方仿效古制,实行大规模军屯。
让他带领手下十几万将士就地开垦,就地取粮。
如此既能解决大军吃饭问题,也能为朝廷省下一大笔开销。
他最后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父皇准许他屯田自给,他一定能重整旗鼓,最终为父皇、为大明平定辽东。
……
整篇奏折,到此结束。
朱元璋将奏折缓缓地合上。
然后,他闭上了眼睛。
他久久没有说话。
整个暖阁之内,安静得能听见灯花爆开的轻微声响。
站在一旁的老太监连呼吸都几乎停止了。
他能感觉到,从皇帝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股气息,比窗外的寒风还要冷。
朱棣的这份奏折,来得太及时了,也太狠了。
他就象一个最高明的棋手,在朝廷最愤怒、最被动、也最无助的时候,递上了一份让你明知有毒,却又不得不咽下去的方案。
朱元璋的内心,此刻怒火翻腾。
他清楚地知道,朱棣这是在借蓝玉的刀,来逼自己的宫。
逼着他这个父皇点头,同意他在北方名正言顺地创建一个不受朝廷节制的独立王国。
屯田自给?
一旦他真的有了自己独立的粮草来源,那十几万大军就将彻底变成他燕王朱棣的私兵!
到时候天高皇帝远,他这个皇帝还能拿什么去制约他?
可是……
他又不得不承认,在眼下这个烂摊子里,朱棣的方案似乎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海运已断。
从陆路跨越几千里给十几万大军输送粮草,无异于天方夜谭。
国库本就不充裕,耿炳文的二十万大军已经消耗了大量物资,如今又要重建水师、加强海防,处处都要花钱。
朝廷,实在拿不出多馀的钱粮再去填北方那个无底洞了。
让朱棣“自生自灭”,似乎成了最现实的选择。
朱元璋的手指在那份奏折上轻轻敲击着,一次,又一次。
他知道,他今天所做的决定,将彻底改变大明王朝未来的走向。
(http://www.220book.com/book/WHU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